厚积薄发、破茧成蝶
十年铸就高光时刻
突破想象、心怀远方
科创替梦插上翅膀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科技与产业交融,创新与发展长存
科技创新一相逢,便闪亮了整个时代!
学校乘着高等教育激烈重塑的时代东风,矢志不渝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动力引擎,攀高逐新、向“新”而行,积极服务汽车强国战略,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从“追跑跟跑”向“并跑领跑”奋进,全力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
科创浪潮在奔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回响。中华大地科技发展“新新”向荣,创新大潮竞相奔涌向前。
已走过52年征程的汽院,科技创新早已融入骨血,滋养着校园里一代又一代汽院科创人,激发出无限潜力。当时针指向2014年之后,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在汽院,被放到一个更新的、更高的维度来认知,科创深改的步伐越迈越大,一批科创新规纷纷出炉,每一项举措都掷地有声,不断创造着学校发展的无穷活力和更大潜能。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与高效能量转换技术团队开发了超级电容复合电源系统,实现极寒环境下快速启动、电池亏电启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实现装车;铝合金高频焊管团队在国内率先掌握了汽车热交换器用薄壁铝合金高频焊管制造技术,打破美、日、德技术封锁,制定国内标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在汽车技术特定赛道上,“国内领先水平”“打破技术封锁”……也许只有短短几个字,却让全校师生无比振奋。汽院,近些年因为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和社会频频亮相于聚光灯下,不断刷爆“朋友圈”。
为什么是汽院?为什么又是汽院?!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些“从0到1”突破的技术背后,是汽院矢志拥抱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和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的奋斗身影。
多年来,学校科技创新聚焦国家战略,突出汽车特色与地方特色,在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智能制造与数控装备、汽车材料轻量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武当文化与文旅融合、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数字经济等领域组建团队,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专注基础研究,强化应用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围绕“汽车产业链”,坚持走“产学研用相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这条特色发展之路正是学校科学、精准谋划的一条科技创新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汽院路径”。
科创汇聚,活力迸发。十载锐意创新积累的科技能量,恰如滚滚长江,浩荡东去,势不可挡。如今的汽院,正奋力跑出加速度!相继建成武汉、襄阳、郧西、竹山产学研基地,形成“1+4”空间布局,深度融入湖北省“汉孝随襄十”为重点的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积极参与湖北省“尖刀”计划、科技研发重大专项、揭榜制项目及军民融合等“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全力服务湖北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创成果在闪耀
时间,是万物的歌咏。2014到2024,在这被历史铭记的、极不平凡的十年里,一批又一批汽院科创人在风雨兼程中完成自我突破,练就了不平凡的自己。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学校的又一特性,为科技兴校战略插上了“翅膀”长出了“脚”。
近十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高级别科研项目、高能级科研平台和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持续突破,新增省部级以上平台64个,共建“湖北隆中实验室”“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鄂西北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西非(加纳)研究中心等地方特色智库和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乘用车双离合变速器换挡毂高精度复合加工生产线示范工程”首次获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武当文化研究团队首次获批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课题,“文旅融合的武当民俗艺术数字化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实现国家艺术基金重大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参研的“高精度惯性传感器地面测试方法研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参研的“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中的并网变流器同步机制构建理论与方法”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兰笛博士入选Elsevier“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今年7月,工程学学科首次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正式跨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让汽院科创人体会着攻坚克难后的丰收喜悦;一项项推动科技创新的举措,为汽院科创工作的生动实践写下了精彩的注解。
科技创新如明灯,指引汽院创造着更多惊喜。十年间,65项科技成果经同行专家论证评审,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荣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近300项,其中更有国家级科技奖励、世界知名红点设计奖等重量级荣誉。
科创人才在荟聚
一个人选择一所学校,是信任;一所学校遇到合适的人,是幸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汽院一以贯之并长期坚持的高质量发展方略,努力为人才铺就成长进步、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近些年入职的博士们,感受最真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友勇博士在一次采访中就曾动情地说道:“感谢学校和学院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解决住房问题,协调解决家属工作。校领导时常走访我们这些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关心我们在学校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2023年新进博士教师郭煜在教师座谈会上的一句话“加入汽院,爱上十堰,只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而这道风景就是汽院奋勇拼搏求发展的精气神,它深深感染着我,带着我往前奔跑”,更是引起了现场教师的共鸣。
学校和人才“双向奔赴”,在相遇中信任,在携手中同行,不断增添发展新动能。这样生动的画面,每天都在校园上演。
这,就是汽院的态度!爱才惜才护才,汽院毫不含糊!
科技创新想要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
汽院,始终铭记于心。
学校坚持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全方位激活他们科技创新的澎湃活力,作为聚焦改革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机制的着力点。采取“内培养、外引进”相结合,建立“引育培留”长效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气温”适宜,“阳光”“空气”“水分”充足,科创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学校因人才而兴,人才因学校而强。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创人在学术领域展露头角。殷旅江、杨荣广博士入选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赵齐、陈祥等青年博士入选湖北省青年科技人才晨光托举工程;张启彬博士等入选湖北省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安军博士入选湖北省青年法学法律人才;胡明茂等8名专家受聘为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特聘专家;梅建伟、周学良、龚青山等博士入选十堰市科技领军人才;王红霞博士荣获“十堰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数理学院“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荣获湖北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社会服务在攻坚
车企碰到技术难题,缺少技术攻坚人员,来汽院找小伙伴合作研发!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核心技术,来汽院找小伙伴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专业服务!
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却是世界难题。难干也要干!
作为一所因汽车应用特色而闻名的高校,汇聚科创合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政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疏通科学研究和汽车产业连接的快车道,用心用情开展社会服务,助力汽车产业和区域社会高质量发展,汽院一刻不曾停歇,不断做出“汽院式”创新探索。
学校通过举办或参与“联百校转千果—汽院科技成果云推介专场”、“百县万企”、“双百行动”“院士专家企业行”“高校进千企”“企业家沙龙”“企校双进”等主题活动,派驻“科技副总”“科技专员”“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选派干部地方挂职、与企业共建校企党支部、专家工作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方式,把专家团队送到企业一线,把科研平台建在车间,把企业需求挖出来,把科研成果推出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藏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走向市场,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科创之汽院,社会服务交出高分答卷。曹名磊博士作为优秀博士服务团成员受到省委组织部和团省委通报表扬,孙海明、胡明茂教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科技副总”,王红霞教授获评首批“科创湖北”优秀联络员,学校也先后获评“科技副总”“院士专家企业行”优秀选派单位。学校技术合同成交额、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获批立项数、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券兑付金额均位居汉外高校第一。
征途漫漫且灿灿
科技创新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不畏崎岖、不畏艰辛、勤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看到成功的光辉。其中要义,汽院深知。
新时代的汽院,身处更难得的发展机遇之中,舞台更广阔,挑战更复杂。科技创新,既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高等学府担当国家和民族历史责任的抱负。
“三步走”发展战略绘定蓝图,科技兴校战略亟待深化落实,汽院正着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紧抓“新机遇”、赢得主动权,努力开创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目标未成,鞍马不歇。每一位汽院科创人,需要增强紧迫感,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锚定目标不放手,闯难关、涉险滩、蹚新路,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相信,即将召开的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一石激起千层浪,科技创新的浪潮,将继续在汽院奔涌向前。
HUAT
变化是时代延续的永动机
故寻求蜕变永不止歇
让我们携手并进
共同努力
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广娟
责编:魏锦红
编审:邓玉洁
初审:广娟
审核:杜鹏
素材来源:学校首页
科创十年|科研逐星者:标兵闪耀,创新领航
汽院·美美与共 | 大雪节气里的汽院!
@Huaters,偷偷告诉你,校园的缝隙里藏的满是美好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