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2024-2025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已落下帷幕,20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生获此殊荣。为营造崇尚科学和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经管学子积极实践、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特推出国奖专访栏目,用数期篇幅和大家一同走进国奖获得者,了解他(她)们的学习经验与优秀事迹。
人物简介
庄腾跃,女,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9月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罗剑朝教授,主要从事农村金融领域的研究。
获奖情况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学业一等奖学金
“第十七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优秀大学生”
科研成果
(1)庄腾跃, 李顾杰, 罗剑朝. 融资约束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J]. 农村经济, 2024(11): 99-110.
(2)胡杰,庄腾跃, 罗剑朝. 农业强国与金融强国建设中的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第十八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综述[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2.
(3)庄腾跃, 李顾杰, 罗剑朝. 农户数字金融使用决策存在邻里效应吗[J]. 中国农村经济, 2024(8): 125-144.
(4)庄腾跃, 李顾杰, 罗剑朝. 社会资本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了吗——以农业信用担保融资为例[J]. 财经问题研究, 2024(2): 105-119.
(5)庄腾跃, 李顾杰, 罗剑朝. 获得农业信用担保贷款促进了农户从事农业创业?[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4(1): 124-138.
(6)庄腾跃, 胡杰, 罗剑朝. 社会资本对农户农业信用担保融资意愿与行为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2, 43(5): 878-890.
采访环节
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时间压力,您是如何有效管理时间,平衡学习、研究和个人生活的?
博士阶段的学习与研究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往往直接影响到学术进展和个人生活的平衡。我觉得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定清晰的目标和优先级。在博士阶段,学术任务繁重且任务类型多样(如文献阅读、调研、写作等)。因此,设定清晰的长期与短期目标至关重要。长期目标:例如,确定博士论文的选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毕业的时间等。短期目标:例如,每月或每周要完成的研究进度、文献综述、论文写作计划等。通过清晰的目标,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划分时间并减少拖延。第二,时间块管理法。将一天的时间分成多个时间块,每个时间块专注于一个任务。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频繁的任务切换带来的时间浪费。例如,早上专注于文献阅读或数据分析,下午进行实验设计或实际操作,晚上进行论文写作或学习。定期休息也是必要的,确保每个时间块之后都能有短暂的休息,以保持精力和专注力。第三,保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非常重要。身体健康是学术进展的基础。合理的作息时间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持精力充沛,还能改善思维的清晰度。此外,博士研究需要专注和深度,因此学会拒绝一些无关紧要的活动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当这些活动影响到你的研究时间和精力时。但是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有时会带来压力和挫折,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适当放松自己的心情也非常重要,适时的放松和娱乐能够缓解压力,增强解决问题的动力。第四,保持灵活性与自我调节。尽管有计划和目标很重要,但博士研究的道路并非一成不变。偶尔会遇到意外的困难或新的发现,这时灵活调整计划和节奏同样重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自己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每个月或每个学期可以进行一次自我反思,回顾过去的工作进展和生活状态,看看哪些时间管理策略有效,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这样能够不断优化你的时间管理方法,提升整体效率。
在您的科研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转折点或挑战让您印象深刻?您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
研一入学时对论文、项目的手足无措还历历在目,畏难情绪更是占据上风,从数据处理到模型构建,从理论基础到行文撰写,整个枯燥而又漫长的过程不断磨练着我的意志和心态,也曾无数次想要放弃,自己真的能做到吗,轻轻松松毕业不好吗,但在导师罗剑朝教授、师兄师姐和同学们的支持帮助与暖心鼓励下,这些自我怀疑与自我放弃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尝试阅读高质量文献、尝试处理数据、尝试撰写论文,一旦迈开脚步就会发现,阻碍我们的永远不是客观的难题,而是始终无法迈开的第一步。研二时,经过不断地撰写、修改、投稿,我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记得第一篇论文被录用时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也由此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读博深造的信心和决心。
师姐有什么好的学习或研究方法可以分享吗?
第一,深度阅读与批判性思维。
深度阅读:博士研究往往需要阅读大量文献,这时“深度阅读”比“广泛阅读”更为重要。我们可以先快速浏览文献的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了解论文的核心观点,然后深入阅读方法和实验部分。通过划重点、做笔记、总结作者的贡献与不足,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并记忆文献内容。
批判性思维:阅读文献时,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解内容上,要时刻保持批判性思维。思考作者研究的假设、数据选择、实证设计和结论是否有合理性,是否有潜在的局限性和偏差。
第二,分阶段的目标设定与进度管理。博士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分阶段设定目标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将大目标拆分为若干小目标,并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
年度目标:如确定研究方向、完成开题报告、发表论文等。
月度目标:例如完成某个实验的设计与数据采集、完成文献综述等。
周目标:例如阅读特定的几篇论文,分析某部分数据,完成论文的某一章节等。
进度管理:每周或每月定期回顾目标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如果进度有延迟,要分析原因,看看是时间管理不当,还是研究方法或思路上存在问题。
第三,批量化的研究工作方式。对于长期的研究任务,使用批量化工作方式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一次性完成一系列类似任务:一次性收集一定数量的实验数据,而不是分散在多个小任务中反复进行;一次性撰写多个部分:可以先集中精力撰写文献综述或论文的背景部分,然后在后期逐步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部分的写作。定期总结与反思:每完成一定阶段的工作,就进行总结,检查问题,思考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第四,有效的笔记与文献管理。
电子笔记管理:使用软件进行笔记和文献管理,便于查找和整理。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分类、标记和归档文献,避免重复查阅。
文献卡片:每次阅读文献时,可以做简短的文献卡片,记录论文的核心贡献、方法、结论以及自己的思考。这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献,还能在写论文时快速查找和引用。
第五,持续写作与论文积累。写作是博士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但不要等到所有实证完成后再开始写论文。可以从第一天开始写作。
逐步积累:即使你还没有完成全部实证分析,也可以先写一些文献综述、研究背景、理论框架等部分。这样,写作和研究过程是并行的,避免拖延症。
日常写作:每天设定一个写作时间段,哪怕只写几个句子或段落,长期积累也能构建起论文的大框架。
对于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弟学妹们,师姐有什么建议呢?
第一,明确动机和目标。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长时间的学术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清楚自己为何选择这条道路。
了解自己的动机:为了追求学术兴趣、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还是为了从事未来的学术职业?明确自己的动机能帮助你保持持续的动力,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
设定清晰的目标:不仅要有长远的目标(如毕业、学术成就等),还要有短期的可执行目标(如完成文献综述、进行数据分析等)。这些目标能帮助你集中精力,避免迷茫。
第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与导师。博士研究是一个高度独立的过程,而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和导师非常重要。
研究方向:选择感兴趣并有长远发展潜力的方向。不要仅仅追求热门或看似有高回报的领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一个既符合个人兴趣又有实际研究价值的课题,会让你的研究过程更有意义。
导师选择:导师是博士生涯中的关键人物,他的指导风格、研究兴趣以及在学术界的声誉等都会影响你的研究进度。选择一个支持你的学术兴趣、能提供良好指导和支持的导师非常重要。提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工作风格,甚至可以与其他学生交流,了解导师的教学和指导方法。
第三,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阶段最大的挑战之一是需要高度的独立性。读博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问题也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
学会自我驱动:博士研究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创新的过程。要有主动寻找答案的意识,不依赖于别人一步步指导。要学会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博士研究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不仅要接受已有的知识,还要质疑和审视这些知识,思考它们是否完备、是否存在漏洞或改进的空间。
第四,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虽然博士阶段强调独立性,但学术研究通常也需要合作和交流。
与导师的沟通:保持与导师的定期沟通,及时反馈自己的研究进展和遇到的问题。有效的沟通能帮助导师了解你的困惑,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与同学和同行的合作:即使在独立研究的过程中,也要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术讨论和合作能激发新的思路,提升研究质量。
第五,学会应对挑战与挫折。博士研究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面对挫折时,要学会调节心态,保持坚韧。
接受失败与不完美:实证分析可能会失败,论文可能会被拒绝,研究进展也可能比预期慢。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调整策略,继续前行。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压力和困惑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自我激励很重要。可以通过与朋友、导师、同学交流,缓解压力和焦虑。
第六,学会平衡学术与生活。虽然博士研究是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持续的学术产出至关重要。
定期休息: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可能导致思维疲劳,定期的休息能让你保持充沛的精力。要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过度。
保持身心健康:适量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和足够的睡眠是保证研究效率的基础。同时,也要学会放松,适当的娱乐和社交活动能缓解压力。
为了提高读书期间的效率,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是很重要的,请问师姐方便讲讲步入博士生涯时对自己未来几年的规划吗?
博士生涯的第一年通常是最为基础和适应的一年,这时我主要大量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理解领域内的研究现状、挑战、热点问题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文献调研,我也花了大量时间学习与研究相关的实证和数据分析方法。在文献和方法学习的基础上,我与导师讨论并制定了初步的研究框架,包括研究选题、思路框架、分析方法等。在博士研究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我开始根据研究方向和课题进行调研,收集相关数据。我的目标是按照之前制定的研究框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撰写小论文,取得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初步的研究成果,争取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成果,提升自己在学术界的知名度。最后一年,整理和完善博士论文,确保论文逻辑严谨、内容详实、成果显著。同时,关注就业市场与学术动态,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无论是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还是进入相关行业,都能顺利过渡,开启新的征程。
学姐寄语
导师罗剑朝教授经常对我们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于是我开始看之前看不懂而放弃的文献,理解之前太过深奥而放弃的理论,学习之前太过复杂而放弃的模型,克服“畏难”情绪,去打破、重塑固有的认知和观念,走出已掌握的舒适圈,这一过程毫无疑问是痛苦的、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的,但带来的成果也是喜人的,所以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不断探究自己研究领域的新知识、新内容,勇于突破舒适圈,祝大家能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
END
精彩推荐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跳转阅读)
往期精彩推荐:
点击查看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xnjgyjsh@163.com
权益邮箱:xnjgyjsqyxl@163.com
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和创意,欢迎与我们取得联系呦
素材来源:庄腾跃
网络编辑:吴佳芸
责任编辑:杨慧琪 李瑞雪 张敏
指导:张静 郭昊晨
终审:张军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