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
文/任志民
黄河,这条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以其博大的胸怀和磅礴的气势,奔腾在神州大地之上。它流经的地方,无不留下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瑰宝。当黄河之水自西向东,流经山西省芮城县时,它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更在这里书写了一段段传奇历史,铸就了一座座文化的丰碑。
芮城,这座被黄河环抱的古老县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站在芮城高山之顶,远眺黄河,你会被那巍峨的中条山与黄河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中条山如弓弦般紧绷,黄河则如弓背般浑厚,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张满月的弓,而芮城,就如同搭在强劲弓弦之上的一支利箭,蓄势待发。
黄河的水,是芮城的灵魂,也是芮城发展的动力。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芮城依托黄河的水资源,创造了数百万年以来人类历史演变从不断代、自成一体历史文化谱系。然而,当时代的发展要求,芮城从封闭的空间迈向开放的世界体系时,芮城必须结束曾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与发展哲学,转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理念,再创“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梦想。
黄河流经芮城,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更带来了千年的文明史。在芮城的土地上,180万年前的古人类点燃了第一把火,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先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勤政为民理念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200年前,吕洞宾在这里诞生成仙,他的天人合一修行理念,不仅衍生出了永乐宫的艺术璀璨,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芮城大地载梦行,黄河千里永奔流。它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还孕育了这里丰富的文化。永乐宫的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画廊”,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这些壁画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信仰,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永乐宫,这座始建于元代的道教宫观,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宫观之一。漫步在永乐宫的殿堂内,你会被那精美的壁画所震撼。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的高超绘画技艺,更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理念。
永乐宫遗址的保护开发,延续了这里的一脉香火,尤其许多其他的文化遗产。比如,芮城的古建筑群、古村落、古墓葬等,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这些建筑和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黄河川流不息,滚滚向前,它孕育了芮城独特的风土人情。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芮城美食,感受到芮城人民的热情好客。芮城的苹果、花椒、芦笋、红枣等农产品,更是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黄河日出日落,风雨兼程,更为芮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新时代,芮城人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理念,依托黄河的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全域旅游,是芮城在新时代的发展选择。自2016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芮城县委、县政府将全域旅游发展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全面推动文化旅游发展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他们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全面优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现代旅游综合治理体制为重点,逐步探索出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五域实践”模式。
全域旅游“五域实践”的核心理念,是要摆脱过去景区经营的理念,迈向经营环境,衍生业态的高质量发展。芮城依托生态、文化和农业等优质资源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构筑“两园四区”的产业布局,衍生出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公路旅游、工业旅游、体育休闲、农业休闲、文化节庆、民俗非遗、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拓展产业域,锻造价值链。
芮城的全域旅游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产业的拓展和升级上,更体现在服务、管理和市场的全面优化上。他们通过亮化城乡环境,美化空间景观,优化服务体系,开展“厕所革命”,完善配套设施,构建监管体系,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倡导全社会参与,人人受益,创造“主客共享”的城乡空间,推动服务域的全面优化升级。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畅通,更是为芮城的全域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条公路不仅连接了芮城的各个景点,更将芮城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芮城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游客可以欣赏到芮城的壮丽山河,体验到芮城的历史文化,感受到芮城的独特魅力。
黄河这条河流,流过了我的祖祖辈辈,也流过了我的童年。这里除了文化遗产,它还孕育了芮城这片土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芮城美食,感受到芮城人民的热情好客。芮城的苹果、花椒、芦笋、红枣等农产品,更是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黄河之水,奔腾不息,它见证了芮城的过去,也展望了芮城的未来。在黄河的滋养下,芮城这颗黄河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