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民 | 今日腊月二十六:寒烟深处肉味飘香文

文化   2025-01-25 07:32   天津  


寒烟深处肉味飘香


文/任志民


四九当中,寒风凛冽,年味在这清冷的冬日里愈发醇厚。腊月二十六,于古时而言,这一天承载着特别意义,与即将到来的除夕紧密相连,似乎是奏响新年序曲的前奏,充满了浓郁的传统韵味。


古时的今天,叫做“过肉日”。这一习俗源于人们辛勤劳作一年,期盼着在年终能够改善一下生活。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宰杀牲畜,准备肉食。那肥美的猪羊在鞭炮声中,完成了从牲畜到盘中餐的转变。当肉肥鲜红摆放在案板上时,人们仿佛看到了过去一年的辛勤劳作换来的丰收之景。它是家庭富足的象征,也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就像即将到来的除夕,家人围坐共享团圆大餐,其乐融融庆盛世华夏。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各家各户都会在这一天筹备过年的肉食,故此称为“年肉”。而在我们山西老家,这天却是“炖猪肉”的日子。民间还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的乡村,这一天也是赶大集市日。杨柳青柳霞市集距离我家最近,更是今年的最后一个集,周边各地的百姓都纷纷来到了这里,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


按老理讲:“腊月二十六炖猪肉”,这天是所有孩子们的节日,终于可以吃到“年肉”了。老娘说过,在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便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


由于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即使到了现在,家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今天,我爱人下班回来有点晚,但还是炖了一锅红烧肉,她一直忙活在厨房里,清洗、腌制、备料、下锅肉……不一会的功夫,香飘满屋。


小时候,看着那一碗碗喷香热乎的炖猪肉,就算是肚里不缺油水的人,也准能掉下一串哈喇子,父亲挑块儿瘦的就酒,我们几个孩子拣块儿肥的解馋。这一锅炖肉便是我们一家人心中最朴实的吃食,这比吃山珍海味更过瘾、更实惠,也更有家的感觉。吃着吃着,年味也就渐渐浓了。


按照我国传统,进了腊月二十三的每天都有说法:(腊月)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清扫家宅,也是腊月二十六的重要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打扫房屋,擦拭家具,清扫庭院。从屋内的每一个角落到屋外的门庭台阶,都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人们相信,只有将家中的尘埃清除干净,年才能顺利地来到,福气才能盈满家门。这一习俗与除夕的团圆与祥和息息相关,就如同为新年的到来清理出干净整洁的舞台,让家人在一个温馨、祥和的环境中团聚。在这清扫的过程中,人们心中满是期待,期待着除夕时一家人能在新的一年里和和美美。


备新衣新鞋,也是腊月二十六的传统习俗。男女老少都会挑选颜色鲜艳、款式新颖的衣裳和鞋子。那一身身崭新的穿戴,象征着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从古时起,人们就有了这样的传统,告诉自己新的一年将是全新的开始。


腊月二十六,人们忙碌的身影中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每一项习俗,都与一年结束的除夕紧密相连。腊月二十六,就像是为除夕做准备的前站,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进行着各种仪式,等待除夕的到来。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一年的努力与期盼,都凝聚在这一个个民间习俗中,一起等待着在除夕的团圆中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旅游散文诗
‌‌旅游散文诗是一种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形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具有抒情性、审美性、知识性和反映社会生活的片段性等特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