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清廉本色 | 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学术   2024-09-10 23:54   四川  

廉语廉心


    徐特立(1877—1968),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湖南长沙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这是毛泽东对老师徐特立的评价,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徐特立在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1927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了长征,在延安时从事教育宣传事业。他从教长达七十多年,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田汉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和建设人才,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总算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

    1957年2月1日,是徐特立的八十寿辰。时任党中央副主席的朱德想要为老战友做八十大寿生日宴。正在北京西城区家中的徐特立坚决不同意,但是实在推托不了,于是就在寿辰前两日乘坐火车离开北京,前往长沙出席湖南人民代表大会。不料到了湖南,他曾经的学生们知道老师来后,也准备设宴为他庆生祝寿。参加会议的徐特立有点坐不住了,便连夜乘火车前往桂林。最后,工作人员在餐车上给徐老做了一碗长寿面,就算是给他祝了寿。

    徐特立特作为一位心系天下的职业革命家和教育家,长期在外从事教育和革命工作,很多时候无暇顾及家庭。但作为教育家的职业意识,又使他非常注意对后代的教育。他指出:“作为草命的前辈、作为父母、作为家长,时刻都不应忘记教育子女的责任。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子女不只是自己家庭的成员,自己的后代,而且也是社会的成员,是整个革命的后代。他们的好坏,不仅关系着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着社会。因此,“要想使我们的后代都能成为革命的红色接班人,并且希望他们能够后来居上,这就应该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来关心和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吃得饱、穿得暖,精力充沛地去从事学习和劳动,自然是重要的,必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政治生活。”

    在生活上,徐特立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不抽烟,不喝酒,一年四季都穿着洗到发白的旧衣裳,只有参加重要会议或接待外宾时才会换新衣服。

    陕甘宁边区曾流传着一首赞扬徐特立的小诗:

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

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新中国成立时,徐特立已是72岁高龄了。作为革命老前辈,他严于律己,严格约束家人,一如既往地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徐特立的长子徐笃本喜爱读书,做事认真,话语不多但平易近人,关心社会现实和百姓疾苦,在长沙读中学时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党的早期党员。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年仅19岁的徐笃本听从父亲的教诲,积极投身于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担任湖南醴陵农民协会主席,把那里的农民运动搞得如火如荼。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风华正茂的徐笃本不幸牺牲,时年21岁。

    徐守珍是徐特立的大女儿,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中,她不幸与父亲失联。直至新中国成立,父女才得以团聚。此时的徐守珍没有工作,便写信请求父亲在北京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徐特立强忍着思女之情,拒绝了她的要求。他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应该因他而得到组织的照顾,应该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

    他曾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

    政治不在口里能说大道理,而在能和劳动群众站在一起,自己的困难放在第二位,劳动群众集体的困难放在第一位。你们如果需要我党录用,那么需要比他人更耐苦更努力,以表示是共产主义者的亲属。

    徐特立去世前,在遗书中写道:“过世后,把遗体献给医学科学部门。”在弥留之际,把自己多年的积蓄交给了组织。他对孩子们说:“你们应该继承的不是我的财产,而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徐特立总是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和得失;他考虑的不是从国家和社会索取什么,而是自己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什么。为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智慧,践行了他始终站在劳动人民一边的初心。


(以上图文素材来源网络)


转自:

育廉馆

文法良品
文法学院团委学生会以“服务同学,锻炼自己”传递正能量的方针为指导,团结全院同学,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时推送校内校外信息,发布前沿专业文章,做你学习生活贴心的小助手。关注文法良品,体验精彩校园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