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丽江自古便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通道,素有“滇西北商业重镇”之称。丽江各族儿女敢为人先,大胆创新,依托灿烂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让丽江从一个边陲小市逐步发展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丽江生物资源、生态资源、清洁载能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享有“高山植物王国”和“药材之乡”的美誉,水资源总量达到500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达到1.3亿立方米、水能储藏量超过1亿千瓦,均排在全省前列,煤炭远景储量达到5亿吨以上,是云南重要的矿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推出2000余项改革方案,推进100余项改革试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248.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671.7亿元、年均增长8.1%,人均GDP从19661元增加到53998元、增长2.8倍。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丽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5个方面看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丽江实践
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创新推进产业强市等400余项改革任务,以产业支撑发展,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筑牢底板,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形成规模。扛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3年粮食总产量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形成了以古城花卉、玉龙中药材、永胜食用菌、华坪芒果、宁蒗马铃薯为代表的“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丽系”品牌规模持续壮大,玉龙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补齐短板,推动绿色工业发展壮大。积极探索旅游城市发展绿色工业新路径,建强2个省级开发区,以园聚产,建成全省唯一一个由地方国有企业全资控股的增量配电网项目,单晶硅产能占全省的21%,全省第一个加氢站、第一个零碳制氢工厂在丽江建成落地,绿色发电总装机占全省的17%,绿色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增量,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今年1—9月增长10.5%、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拉长长板,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首创“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在全省推广;一手抓规划引领升级,扎实推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丽江成为全国文旅产业发展激励的10个地市之一。今年1—9月旅游接待人次6866万、同比增长21%,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同比增长32%。
锻造新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引进了云南白药、上海创诺等一批研发、种植、加工、销售链主企业,大力推动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丽江成为云南白药原料滇重楼的主要种植基地,“云药之乡”更加名副其实。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17.91万脱贫人口,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深化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排名全省第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8%;今年1—9月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6、0.4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1.31%。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认真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永胜县美丽三川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名单,玉湖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23年城镇化率50.44%、较2013年提升14.27个百分点。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决抓好各级各类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100%,位列全国、全省前列;泸沽湖、程海两大高原湖泊和金沙江丽江段水质稳中向好,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2023年度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评中丽江被评为优秀。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2024年防火期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一路多用”经验模式在全省推广;做好林下经济文章,以园区化模式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发展林下经济1205.72万亩,2024年新增发展林下经济2万亩。
加快绿美丽江建设,扎实推进依法保护,修订颁布程海、泸沽湖保护条例,中心城区建筑风貌实现立法管控,丽江市和古城区被命名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泸沽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典型,华坪县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不断厚植。
立足区位优势,加强与滇川藏、成渝、大香格里拉等区域的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对外开放的通道越来越便捷。2019年动车开通,丽江进入全国铁路网,2023年丽香铁路通车让丽江从终点站成为枢纽站;丽江机场口岸落地签证权、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获批,累计通航城市达101个,成为西南第六、云南第二大航空枢纽。
对外贸易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建立便利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体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地方绿色食品走向世界,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瓷制餐具等产品畅销欧美和亚洲市场。对外交流的层次越来越深入。成立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丽江分中心,国际友好城市拓展到9对,承办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赛、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推介合作等国际性会议活动,服务云南对外开放大局的能力显著增强。
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抓改革,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推开“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当好“编外校(院)长”,建成了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形成了“两本科、一高职”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张桂梅师德教育馆建成开馆,华坪女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全市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丽江市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学博士、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全省心血管病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丽江,推进“银发人才”工程,引进“银龄教师”24名、“银龄医师”12名,为丽江高质量办好教育卫生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丽江入列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并获评优秀。聚焦重点人群,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今年1—9月增长5.8%、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记者:今年是丽江旅游发展30周年,丽江是如何通过文旅融合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
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记者:丽江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丽江市农业农村局: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发布会直播实录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编辑:秦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