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无公益,不长江:新质生产力与商学院的新质公益2024-2025》

财富   2024-12-26 18:02   北京  

倾听时代脉搏,感知同频共振。


2024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生产力跃迁的新质生产力,成为商业发展的新方向。


在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要求下,长江商学院开创性地提出新质公益以及商学院的新质公益。新质公益不仅是对新技术革命所带来新社会问题的积极回应,更是对传统公益的系统升维和观念革新,以新技术、新方案和新服务作为社会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通过模式创新、科技应用、可持续性和多元化,强调在公益项目设计、管理和运营中引入新理念、新方法,提高公益解决社会问题的效率和影响力,从而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挑战和社会需求。


《无公益,不长江:新质生产力与商学院的新质公益2024-2025》是长江商学院出版的第七本公益案例集。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公益研究的领军学者,公益行业的领导者,以及长江商学院的企业家和公益校友代表等,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商学院新质公益的前沿创新、逻辑发展以及社会价值,凸显新质公益的新理念、新图景和新贡献,探索新质生产力与商学院的新质公益的未来创造性。


《无公益,不长江:新质生产力与商学院的新质公益2024-2025》包括四大篇章。分别是:


第一章:新质生产力与新商业

第二章:新质公益

第三章:商学院的新质公益

第四章:年度长江公益案例





案例集访谈经典语录


新质公益有利于

解决全球性社会问题


 李海涛 

长江商学院院长

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

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

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新质公益”是长江商学院在2024年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首先,是模式创新。新质公益倡导在传统的公益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其次,是科技应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公益项目的执行效率,实现精准公益。再次,是可持续性。新质公益强调公益项目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不仅仅关注短期效果,而是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后,是多元化。新质公益倡导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和多样化的实现方式,鼓励企业、个人、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新质公益要站得更高一些

多考虑精神文明的公益


 阎爱民 

长江商学院校友事务、对外事务、校区建设及行政事务高级副院长

管理学教授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

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对于新质公益来说,站位一定要站得高一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为新质公益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和发展方向。过去做公益的重点是在物质层面,这与当时的时代需要相符合。但是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两个文明的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接下来应该要有所调整,追求并实现协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特质。所以,新质公益的新方向和高质量,应该帮助社会提高精神文明的程度。


解析新质生产力

经济创新的本质需求是什么


 周春生 

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博士

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

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更明确了我国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第一个是“新”,新在技术,新在商业模式,新在经济结构的改变等。第二个是“质”,也就是质量、效能。新质生产力,英文翻译可以是New Quality Productivity,其核心还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这“三高”,进而以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商学院的新质公益

更强调商业向善


 朱 睿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

明尼苏达大学商业管理博士

ESG及社会创新中心主任


商学院的新质公益有两个独特性,也是优势,应该不断地去强化并迭代。第一个是理论输出。商学院的优势是思考,提炼,形成理论框架,为一线公益行动者提供思考工具。第二个是用理论引导实践,同时让实践反哺理论,实现理论迭代。我们把商业向善的理念真正植入企业家的头脑里,使他们在思考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融入社会创新和商业向善理念,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即通过真正地挖掘和解决社会问题,帮助企业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


把握新质公益趋势

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质量和效率


 徐永光 

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希望工程创始人


新质公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技术日益精进,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即取即用的资源。当前,公益与商业、科技与公益,以及科技领域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这无疑是一个大趋势。公益行业要借助数字公益的力量,利用新质生产力等工具和模式,使公益慈善行为更加透明,更能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而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


新质公益通过模式创新和

科技应用提升公益效能


 王 平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新质公益的核心使命是推动社会价值的创造,而社会创新提供了实践路径和发展方向。两者的结合能够显著提升公益的社会效益,使其更加公平、高效和可持续。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创新为新质公益注入了活力,也为解决根本性社会挑战提供了可能性。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质公益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邓国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21世纪发展研究院院长


通过大量堆积人力、物力、财力做公益的传统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这要求广大公益组织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用更高的智慧去践行公益,主动融入新质公益发展的时代大潮之中,推动公益事业提质增效。


公益组织+企业的前沿创新

是新质公益发展的一个方向


 徐家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


新质公益,是以传统公益和现代公益为基础,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而对公益治理宗旨与使命、治理结构、治理人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和整体性构建,为满足社会公益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活动。


公益的长期主义


 雷文勇 

长江商学院DBA3期、EMBA14期校友

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质公益实际上就是从追求“量”的增长到注重“质”的转型。其中的关键就是让更多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公益慈善方式惠及广大群众,以此实现公益的长期主义。


公益不仅是慈善捐赠或志愿服务

更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周 云 

长江商学院 DBA11 期、EMBA15 期校友

云南校友会副会长

云南筑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

昆明金岸中学、昆明金岸小学校董


长江商学院提出的“新质公益”理念不仅是对传统公益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新时代社会需求的精准回应。学院不仅鼓励我们校友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更倡导我们将公益精神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把企业的社会功能贯穿到

企业的战略与管理之中


 周 贵 

长江商学院 EMBA17 期、东盟首期校友

广东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联席秘书长

卓越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集团资深副总裁


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其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信任。因此,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还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机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将商业向善和科技向善

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罗 磊 

长江商学院 EMBA29 期校友

贵州校友会执行会长

贵州人和致远数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商业向善与科技向善已经成为市场大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企业应积极适应这一趋势,将社会责任和科技创新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江公益案例


1

“热土·领航乡村振兴公益计划”

打造首个面向农业企业家的商学院课程



响应号召,想国之所需,顺时代之势,由长江商学院、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主办,联合壹基金、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推出【长江商学院X阿里巴巴公益:“热土·领航”乡村振兴公益计划】,聚焦“三农经济新生代力量”培育,旨在培养深耕于“农业科技、种养殖、供应链、乡村文旅、农产品品牌、乡村非遗等三农领域创业者”,全力调动更多乡村企业家参与乡村振兴,助力中国乡村发展。班级54位同学自五湖四海汇聚而来,覆盖种养殖、乡村电商KOL、农业科技、乡村文旅、供应链、农产品品牌、农业全产业链、农业金融8大赛道,重点帮扶欠发达县域22个,产生合作案例52个。


案例点评


乡村振兴班项目是长江商学院公益文化的最新实践,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回应,和长江商学院首创的公益奖学金项目、商业向善课程、公益学分制度等公益项目一起,共同构成了长江商学院丰富多元的公益版图,彰显了长江商学院作为顶尖商学院的社会责任担当。

——刘文奎

长江EMBA37期校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
















2

守护三江源,守护守护者

赋能生态保护,助力江源教育



长江商学院决策者14期同心同行公益基金会是班级的一批企业家,响应长江商学院和国家的号召,以班级企业家为单位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福利提升,助力创新与发展,回馈社会的公益初心,展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公益基金的创办,企业家们可以与更多的公益组织、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合作,拓展商业机会,开拓新的市场。可可西里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联合长江商学院决策者14期同心同行公益基金会,捐助“长江志远”班,帮助从长江源头、从亚洲水塔走出来的高原学子们圆梦。


案例点评


企业家公益项目不仅关注短期的捐助和支持,更注重从长远角度培养出新的生态保护力量——“守护者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来传承生态保护精神,为生态保护事业培养未来的领军人物,这种思路值得推广。

——谢晓慧

长江EMBA43期校友、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3

“12.8积石山地震”抗震救灾

奔走一线,传递长江力量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EMBA31期校友、甘青宁校友会会长周启涛第一时间组织并成立抗震专项小组,火速前往积石山,协助重庆、山西、湖南等各地校友会对接有关部门,并将物资及时送往积石山人民医院、石塬乡镇、宋家沟村等受灾现场。据不完全统计,此次事件中,甘青宁校友会及校友捐款及物资约3469500元。甘青宁校友会秉承着“无公益、不长江”的长江公益精神,始终在追光前行。以志愿服务、奉献友爱、助人自助、担当负责的社会主义公益价值观为基本理念,用简单的方式让每一个善念得到回响。


案例点评


大灾大难面前,总有长江人积极的行动力量。这是长江人志愿精神的生动表现。

——李弘

长江EMBA35期校友、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4

“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

构建三位一体的乡村互助养老模式



“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项目以互助养老为切入点,发展低成本、可持续、优循环的乡村互助养老服务,动员健康老人参与互助,激活本土人才资源,促进养老生活共同体。构建具有专业能力的服务网络,1+N地开创既能普惠、又因地制宜、低成本的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实现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文明乡风,使得乡村治理更有温度。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是由众多长江校友自发成立的基金会,通过长达近8年的努力,2023年在上海市民政局首次评估获评4A级社会组织,成长为共同创新的公益平台。品牌项目“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协同政府部门、长江商学院众多学子、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创,融合社会洞察力、企业家精神,坚持参与公益实践,不断创新迭代。


案例点评


以实际行动为解决社会养老难题提供了范例并以公益产品思维推动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高静华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5

鹿鸣书院

诗经美育,点燃梦想



鹿鸣书院项目旨在传承经典,振兴乡村。通过让苗乡彭水的孩子背诵诗经与唐诗宋词,不仅弘扬传统文化,还增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用助学金撬动大批孩子诵读国学经典,点燃学习梦想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振兴乡村。结合鹿鸣书院和诗经植物园,打造重庆首个诗经小镇,为市民提供了学习与体验的平台。项目通过模式创新,用助学金撬动大批孩子诵读国学经典,点燃学习梦想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振兴乡村,从而推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


案例点评


如何深入探寻那些在更长时期内仍将产生积极社会影响的核心价值和原则,主动作为、躬身入局,研究真问题,提出真办法,推动商业向善、参与社会创新、创造社会价值等一直以来是长江商学院推动及大批企业家校友的行动实践。

——赵冠军

长江DBA9期/EMBA32期校友、《公益时报》社社长
















6

“东西部协作·2023年山东甘肃光明行”

“鲁”力同“甘”



国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关系调整后,山东省协作甘肃临夏、山东校友会积极参与落实东西部协作·2023年山东甘肃光明行”系列活动,发挥社会责任,把长江公益的基因和温暖带给需要的地区和人群,与鲁甘两地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专家团队,以及新闻媒体等单位为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和健康。未来5年,山东校友会将继续跟山东省立医院专家团队走进新疆,西藏,甘肃,持续给白内障患者送光明。


案例点评


长江商学院校友资源非常丰富且宝贵,校友会发挥了“枢纽平台”的作用,将商业向善、学院发展、公益治理等多种力量和资源较好地融合与汇聚,开展了着眼未来、注重实效的“深度慈善”行动。

——贝晓超

长江EMBA26期校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
















7

京彩长江援助慈善信托

关爱流浪动物,助力社区治理



项目关注社会新问题领域,紧扣受台风影响北京地区爆发历史罕见爆雨并引发社会新灾害问题的主题,以帮助流离失所且易引发瘟疫风险的小动物保护和帮助门头沟受灾群众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为切入点,并运用人与动物和谐共生新理念,成功提高公众自然灾害下流浪动物与社区治理的关注度。项目脱胎于MBA学生的公益活动,却与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ESG需求结合,引入大批公益活动资金,扩大了公益覆盖面积。同时,项目采用信托模式,兼具规范性、公信力与持续性,在公益模式上亦有创新。


案例点评


本件案例就是由民间发起,民间设计,民间响应的典型案例。通过慈善信托实现了类似公开募捐的功能,这能部分突破传统募捐手段中“私募”和“公募”的界限,让善念更便捷更透明的实现。

——赵廉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8

“洪水无情 长江有爱”

扎根黑土的切切报乡情



在受灾关键时刻,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对受灾群众来说至关重要,长江商学院黑龙江校友会的无私奉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互助精神,这些爱心必将为受灾残疾人群众带去信心、带去温暖,并化为重建家园、创造美好的强大精神力量。


案例点评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长江人总是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彰显了长江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

——史兆苓

长江EMBA33期校友、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
















9

田禾基金

公益赋能



田禾基金由长江商学院东盟部分友发起设立,项目坚持“赋能”的商业投资思维,以期形成效益循环。秉承教育公平的理念,田禾基金通过借助亚太区知名企业家们的资源和经验,对中国及东南亚欠发达地区的优秀高中教师和具备优质成长潜质的高中生及大学生进行赋能,致力于以商业思维助力教育公平。


案例点评


田禾基金项目组精心遴选、沟通到诸多方向竞争力的企业,我能想象大家是用一种怎样的热忱,带动企业员工共同来做好这样一项公益活动。

——房涛

长江DBA10期/EMBA34期校友

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新联会常务副会长
















10

OATLY无声咖啡师

为听障人士提供就业渠道



无声咖啡师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商业优势解决社会痛点的案例,2020年9月由EMBA34期张春校友所在欧力(上海)饮料有限公司发起,旨在为听障青年提供专业咖啡师培训、考试和就业支持,使之自信自强,融入社会。迄今超过12个省份的269位无声咖啡师接受了OATLY培训。OATLY无声咖啡师已经形成超过500人的庞大社群,培训和输出了咖啡行业最多的持证听障咖啡师。


案例点评


商业不仅是为股东创造价值最大化,还有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OATLY的成功案例,让我们看到企业通过商业向善,在做好事的,收获更多的客户认同,获取更多的利润。

——夏璇

中国社会企业认证服务平台CEO


















11

“数字化工厂+听障人员生产与管理岗”

系统性地解决残障人士就业



案例点评


这个项目的优势在于,它不仅给听障人士提供了工作机会,还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海铭德的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这意味着更多的残障人士可以在不同的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公泽忠

长江EMBA43期校友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2

海氏海诺星童马背关爱计划

与星同行,爱不孤单



海氏海诺自2018年起,对孤独症儿童免费开放旗下莱河大自然农场,探索孤独症儿童马术疗愈模式,马术疗愈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提升以及社交和语言能力改善有重要作用。2024年,开始星童马术疗愈项目的全国推广,预计让万余名孤独症儿童因此受益。该项目通过马术疗愈,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与发展,让千余名孤独症儿童在马术运动中受益。


案例点评


项目的可持续离不开高质量的资源体系。作为一家企业基金会,麻兆晖和海氏海诺都对项目展现出了长期承诺,并持续为项目引入各方资源。这也让项目有了更多扩展影响力的机会。

——张伯驹

北京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13

音乐种子,伴你成长

提升乡村音乐教育水平



2017年起,项目通过县域模式,打通“政-校-社”三位一体,精准支持和推动改善乡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质量。项目以商业产品思维回应乡村音乐教育的真实需求,积极探索商业+慈善双轨创新模式,从智能化的硬件教学设备支持,到全面开展教师及校长能力建设,实现乡村学校音乐课从“有课上”到“上好课”,让乡村儿童在优质音乐教育的陪伴下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案例点评


“音乐种子,伴你成长”项目是公益力量推动乡村音乐教育的生动例证。它以创新模式,从设备支持到教师能力建设,为乡村音乐教育不断探索、提供借鉴,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美的教育,感受音乐之美。

——叶大伟

长江MBA2024级校友、姚基金秘书长
















长江商学院EMBA2025春季班报名开启


面试时间:

2025年1月12日 上海


欢迎加入长江EMBA!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长江商学院EMBA
长江商学院EMBA以学术研究为核心,搭建前瞻创新的课程体系。拥有遍及全国和海外的41个校友组织,汇集全球逾20000多名长江校友,为中国商业精英搭建了极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