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陈锡联对众人称:他曾经两次拒绝和我握手

文摘   2025-01-17 11:06   浙江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于北京去世,享年93岁,得知这一消息后,举国上下瞬间弥漫着悲痛的气氛,而为了缅怀这位为国家、人民奉献一生的男人,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也自发书写起了回忆他的报导。

既然是回忆便必须要找到与之相熟的人,《人民日报》也就这样找到了包括邓小平家属、下级、战友在内的多位当事人,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本期故事的主人公——陈锡联

彼时的陈锡联将军已经82岁了,但回忆起这位老首长时却依旧记忆犹新,他对记者说了很多,有当年战场上的戎马,有二人相处时的快乐,更有邓小平同志对革命的赫赫功勋,然而,他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世人的重视,他说:

“邓小平同志治军极为严格,他曾两次拒绝和我握手,现在想想还有些....”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邓小平为何拒绝与陈锡联将军握手,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呢?

放牛娃参军入伍

提到这个,我们就不得不从头开始说起了。

1915年陈锡联出生于湖北红安高桥镇陡山彭家村的一户贫农家庭,其父母都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佃户,靠着给地主打工种地过活,没钱没势只能靠着一把子力气在夹缝中谋生。

如此条件俨然足够艰苦,然,“麻绳总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即便如此上天却还是没有放过陈家,就在陈锡联五岁那年,其父因病去世,为了活下去母亲只得将他送去了地主家放牛,这才勉强得了一口吃食。

地主都是什么样的秉性人尽皆知,残忍、剥削、压迫,陈锡联服务的那户亦是如此,地主家对他非打即骂,一有不顺心的事儿就拿这个五岁的孩子出气,有上顿没下顿那是常态,很多时候更是三天都吃不上一顿正经饭。

在这期间陈锡联险些被饿死,幸好就在这时陈母发现了儿子的遭遇,心疼不已的她连夜带儿子逃了出去,在红安周遭过上了以乞讨为生的日子。

乞讨总比被人打死强,年幼的陈锡联也没觉得要饭有什么不好,彼时的他甚至觉得只要能和母亲在一起,就算是要一辈子饭也心甘情愿,还是直到一件事的发生才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是1929年冬天的一个早晨,陈家母子正在街边跪地乞讨,正巧遇到了一队红军战士,由于之前被军阀士兵欺负过,娘俩一看到当兵拿枪的就害怕,二人拖着僵硬的身体就要逃走,可没成想红军却和军阀不一样,他们不单没有打骂挑事,反倒是拿出了两个窝窝头给到了陈锡联。

这一举动令陈锡联大受震撼,他也第一次知道了居然还有不抢老百姓粮食,还给老百姓送粮食的兵,是故,从这一刻起他便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参加红军。

1929年当年,陈锡联便告别了母亲加入了乡里的红军游击队,正式开始了自己军旅生涯,初出茅庐的他对一切都十分好奇,枪、炮、战友,当然还有共产主义思想。

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兵,陈锡联快速被我党的理想、信念所吸引,而在信仰的加持下,他的表现也十分惊人。

参军第一年靠着敢打敢拼的劲头,陈锡联当上了班长,第二年在几次战役中立功无数的他,当上了营长,之后反围剿、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经重重磨难,他又一路从基层军官干到了红4军第10师的副师长。

这一年陈锡联18岁,十八岁的副师长纵使在我军之中都是少见,青年才俊何人不爱?因此陈锡联也是受到了党中央各级领导的重视,而这其中就包括了比他大11岁的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很早就对这位小将有所耳闻,但由于战局战况等原因,二人的第一次相见却是在1938年的抗日战争时期。

战争中相熟

1938年1月,邓小平赶赴山西担任刘伯承政委之际,陈锡联作为刘伯承下属769团团长自然要前来参加欢迎大会,会上看着这个文雅、安静的男人,陈锡联倍感好奇,而邓小平也一样一眼就发现了落座的陈锡联。

看着陈锡联那年轻的面庞,邓小平深感时光荏苒,自己当年也差不多是在这个年纪参军入伍的,可转眼却已是过了而立之年,于是感触良多的他便对着战士们说道:

“各位都很年轻,很有活力,身体很好,革命有你们我放心。”

说罢,邓小平同志就准备主持会议,结果不成想还没等他开口,台下的陈锡联却说道:

“邓政委也很年轻嘛,我们没差几岁!”

显然陈锡联知道邓小平同志刚刚那话是在说自己,这才装着胆子“安慰”了一番对方,而听到这话,邓小平先是微微一愣,随后又笑出了声,他一笑大家伙也顿时笑作一团,纷纷表示这个陈锡联是个“愣头青”,希望邓政委不要介意。

邓小平自然是不会介意的,非但不介意,他还对陈锡联加深了印象,有了几分爱才之心、培养之意。

所以,就在会后邓小平便特地向刘伯承元帅多问了几句关于陈锡联的情况,刘伯承元帅说:

“这小子,别看他年纪小,却是个打硬仗的猛将,假以时日我看他未必会比我俩差!”

见甚少夸人的刘伯承元帅都对陈锡联有如此评价,邓小平亦是对自己的想法下定了决心,他决意让陈锡联去打最硬的仗,好好磨练他的能力和心性,然,殊不知正是此举却让年轻气盛的陈锡联产生了误会。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就在著名的“神头岭”战役中,邓小平同志便做主命令陈锡联率领769团进攻敌人的左翼,此举有两个意思,一是左翼的敌人攻势最为凶猛,挡住了这里,就意味着敌人只得从右翼后撤,从而进入我军的埋伏圈中,二是像刚刚说的那般,用以磨练陈锡联的心性。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敌人都从右翼走了,打了胜仗战利品自然会被右翼埋伏的部队缴获,而左翼打得最凶、伤亡最多,却捞不到多少好处,这对于彼时战略物资奇缺的我军部队来说着实是难以接受的,所以邓小平此举正是想看看陈锡联的反应,看看他是否能当大用。

果不其然,和邓小平料想的一样,战斗刚刚结束陈锡联便一脸不甘心的找到了自己,他气鼓鼓的说道:

“政委,这不公平啊,我们团抗住了敌人最猛烈的进攻,伤亡最惨重,结果那些枪炮物资全是386旅的(陈赓部),我们这是光啃骨头了,一点油水都没有啊!”

闻言,邓小平莞尔一笑,他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说了一句:

“放心,有你小子吃肉的时候!”

这话说的陈锡联是一百个不信,那时的他还以为是邓政委记仇,记着他刚来时说的那句“也年轻”这才故意针对自己,但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在十几天后,邓小平还真的兑现了承诺。

在响堂铺战役中,邓小平直接将这块肥的流油却又硬的出奇的任务交给了陈锡联,而陈锡联亦是幸不辱命,短短几个回合下来便击溃了敌军,打了一场大胜仗,战后他所率领的769团拿到了比上次战役更多的战利品,看着一地的枪械陈锡联乐的嘴都合不拢了,为此他直接找到了邓小平说道:

“邓政委是我误会你了,我向你道歉。”

闻言邓小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

“锡联啊,知道上次为啥让你去左翼吗?就是为了锻炼你的脾气,你有成为名将的潜质,就是太年轻性格不稳定,总是你占便宜可不行,要懂得能屈能伸知道吗?”

邓小平的一席话彻底点醒了陈锡联,而他也就这样不断地磨练下,从一介年轻气盛的小将,成长为了能当大任的优秀将领。

对此邓小平十分欣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他也没少夸过这位自己亲手栽培的将才,每当陈锡联立了战功,他都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加称赞,那架势仿佛陈锡联是他的亲生儿子一般,引得不少干部都为之“嫉妒”。

不过说到这里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既然二人的关系如此之好,邓小平又为何会两次拒绝与陈锡联握手呢?难不成是因为打了败仗吗?

两次拒绝握手

邓小平第一次拒绝与陈锡联握手是在1946年9月中旬,彼时解放战争已然打响,陈锡联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刚刚在定陶战役中打了一场大胜仗,不单全面击溃了国民党的一个王牌师,俘虏了敌军的中将师长,还粉碎了敌人以精锐兵力企图速战速决的美梦。

如此战功令陈锡联大为骄傲,正巧针对这次战役邓小平提出要开一场战后总结,他的“尾巴”就翘起来了,他觉得马上要过中秋节了,这肯定是邓小平要奖励自己,奖励将士们,于是陈锡联就和几个战友打赌说:

“我猜老首长肯定会奖励我,你们说他会给我拿几块月饼啊?”

几人边说边笑,还没到会议时间就提前来到了会场。

说是会场却也只是个小平房罢了,走进院子里陈锡联一眼就看到了来回踱步的邓小平,他大大咧咧地走上前去想要和对方握手,顺便再说几句俏皮话讨一番夸奖,结果没成想话还没说出口,他就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抬头望去,邓小平非但没有伸出手来回应,反倒是一脸严肃。

“坏了,我莫不是犯了什么事儿吧?”

陈锡联知道政委这肯定是生气了,而且还是十分生气,一般只有这时他才会一脸冰冷,他立刻开始回忆,回忆近期有没有犯什么错误,可思来想去最近除了打了胜仗也没干什么啊?

陈锡联没敢问,邓小平冷着个脸也一直没讲,还是直到会议正式开始时,他这才对着台下的诸位将领说道:

“我看你们最近都很骄傲吗?打了场胜仗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吧?还知不知道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知不知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了!”

此话一出陈锡联立刻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原来就在前几天定陶战役结束后,他就听说当地百姓为了庆祝解放军打了胜仗,特地拿来了鸡鸭鱼肉送给了他的几个部下,当时大家都很高兴就谁也没拒绝,事后陈锡联知道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下不为例,没想到正是这个态度惹火了邓小平。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说,这是老百姓主动给的,打了胜仗情不自禁也是可以理解的嘛,犯不上小题大做吧?

实则不然,共产党、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老百姓的顶梁柱,这次收了老百姓的礼物陈锡联没管,那会不会有下次呢?时间一长岂不是和国民党的部队一样了?所以说,这种事情一定要杜绝在摇篮里否则后患无穷。

当然,此时的陈锡联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这人向来就是有错认错绝不含糊,故而在听了邓小平整整一天的批评后,他愧疚的站了出来:

“政委,这件事我负主要责任,请给我们三纵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保证不会再犯!”

俗话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听到陈锡联这样说邓小平这才终于消了气。

这第一次拒绝握手的确情有可原,那第二次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第二次拒绝握手发生的时间是在1949年建国之后,彼时大半个中国已然解放,西南诸省却仍然有国民党残部、土匪作乱,为此以邓小平、刘伯承同志接到党中央的命令便开始了解放重庆,还西南百姓安宁的任务。

而陈锡联正是这次任务的执行将领之一,他跟随邓小平一路西进,最终于11月底彻底解放了重庆,率部进入了重庆城中。

重庆解放了,那么就需要选一个市长出来进行管理,备选的人员有很多,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邓小平居然力排众议将陈锡联选了出来,让他这个没上过学的放牛娃当上了市长。

当然,邓小平此举并非任人唯亲,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第一陈锡联人品信得过,断然不会出现贪污腐败的问题,第二陈锡联是将领出身办事雷厉风行,能够很好的处理重庆当时国民党特务、土匪横行的乱局,第三虽说陈锡联没上过学,打了这些年仗却也和自己学了不少知识和管理经验,完全能担得起大任。

于是乎,就在邓小平的推举下,陈锡联摇身一变,从一个将军变成了重庆市市长兼任党委书记。

接受如此重担令陈锡联受宠若惊,他自然不想辜负邓小平同志的信任,因此自从上任后他可谓是片刻未歇、昼夜不停,既要对市里面的国计民生负责,也要时刻关注市郊周边残存的敌特势力,不仅如此由于身居高位,他还经常会受到敌人的刺杀,好几次都是死里逃生。

无奈,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建设,尽快令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陈锡联只得二十四小时守在办公室,一天只睡一个小时只为处理政务,然而人毕竟不是铁做的,如此忙碌很快陈锡联就病倒了,他不肯去医院只是在办公室里打起了吊瓶,一边养病一边继续坚持办公。

这样的工作强度陈锡联足足坚持了大半年,可就在这时一通电话却打入了他的办公室,来电的是邓小平的秘书,通知陈锡联去开紧急会议。

陈锡联不敢耽误,立刻拍马赶到了邓小平的住所,到了地方一看重庆市大小官员、将领齐聚一堂,他立刻拖着病体想要和老首长握手,结果不成想和上次一样,邓小平又板着个脸选择了拒绝。

见状陈锡联知道老首长这是又生气了,但他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自己还有哪点做得不好,他一脸委屈地看向邓小平,结果不成想对方竟根本不看他,反而是带着大家进入了自己家参观了起来。

一进家门大家就震惊了,他们发现邓小平和刘伯承居然挤在了一处房屋内,屋子里遍地都是水,墙壁上也满是霉菌,显然是房顶年久失修漏水导致的,见此情形所有人心里都不是滋味,其中更是有人提出了建议,希望刘邓二位首长能够搬到更好的住所。

可没成想这不说不要紧,一说这话邓小平立刻就发了火,他指着陈锡联等人的鼻子说道:

“搬?搬什么搬,现在重庆还有房子吗?不都被你们的部下抢光了吗?这才刚解放就抢着住进国民党官员的别墅里,现在住上别墅,将来还不得和他们一样贪污腐败?”

闻言陈锡联这才知道邓小平发火的真正原因,原来重庆解放后,为了不侵扰当地百姓,解放军要么住帐篷,要么就住在了国民党官员曾经的住所,当然谁也不愿意放着别墅不住住帐篷,所以为了争夺居住地,陈锡联手底下的兵便打了起来,这件事他也听说了,只不过政务太忙又加上去医院看病这才耽搁了下来。

搞清楚事情的缘由后,陈锡联万般愧疚,他恨自己又犯了老毛病,恨自己辜负了老首长的信任,所以他一边咳嗽一边向邓小平表了态,他说:

“咳咳,首长这件事全都是我的责任,您放心给我两天时间,我肯定...肯定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

邓小平又何尝不知陈锡联的辛苦呢?听到对方这么说他也是十分心疼,不过纪律无小事,纵使再心疼该批评也要批评,否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邓小平的意思陈锡联很清楚,他知道首长是为了自己好,这两次拒绝握手他也一直没怪过对方,邓小平去世后面对记者的询问,他之所以讲出来也并非在抱怨,而是出于敬佩和感谢,敬佩邓小平的铁面无私,感谢对方的谆谆教诲,他说:

“这两次拒绝握手,每一次都让我成长了许多,可以说没有邓公就没有我的今天。”

智慧分享宝库
每日分享成功。励志。美文,正能量语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