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期”:送他这5个规矩,胜过给10万压岁钱

教育   教育   2025-02-01 07:50   山东  
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 王敏 朗读音频
来源 | 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现在很多家长都懂得要给孩子立规矩,然而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说好的只能看一集动画片,开了电视机,看起来就停不下来。


讲了多少次不要再买玩具,进了超市的门,就直奔玩具区,不给买就撒泼耍赖。


为什么给孩子立的规矩不管用?难道老一辈的“虎妈狼爸”棍棒教育,才是育儿“真经”?



相信很多家长都面临这样的育儿囧事:


一边担忧管得太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一边又怕过度的自由,担心把孩子“养歪”。


在春节这个最富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就是教育孩子的大好时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5个规矩必须要立好,胜过给孩子10万压岁钱。


规矩一:

作息规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孩子而言,规矩就意味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然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两天就能养成,破坏好的习惯却非常容易。


这也是为何在学前阶段,非常重视孩子良好生活、作息、礼仪等各种习惯的原因。

只有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其终生受益。


规矩二: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蒙台梭利博士倡导,父母要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大胆去尝试,去探索。


然而,现实情况太难了!


大多数的家长在家庭中,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服。


甚至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行为仍然由父母包办。



殊不知,父母的一味包办,不但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感,更容易让孩子变成一个“巨婴”,甚至让孩子丧失了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自理能力。


想要孩子真正成长,就要舍得用孩子。


比如,做家务。让孩子做家务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干多少活,而是通过家务,培养孩子的诸多能力。


蒙氏园那么多孩子,非常喜欢日常生活区的清理活动,如扫地、擦桌子、剪纸、倒豆子等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孩子找回了在家中想做而被禁止的模仿行为。


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作为父母就要舍得放权,给予孩子尝试的机会,让孩子经过不断练习,把自己分内的事情自己做好。

规矩三:

别人东西不能拿,物品要及时归位


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皮察,“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里学到的?


他说:“我个人觉得,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


他继续讲到,“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饭前要洗手,饭后要休息;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哪里拿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孩子2岁之后,就能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当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来临后,家长就要给孩子及时立规矩。


让他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物品拥有支配权。


孩子6岁前,有很强的秩序感。


尤其是3-4岁的孩子,对物品的位置、时间的经过、顺序、约定等,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所以,当你发现家中的孩子出现某些特殊的癖好,以及无缘无故就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通常是追求秩序感的表现。


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做好榜样,哪里拿的东西要及时放回原处。



规矩四:

凡事有界限,规则不能违背


有界限感的孩子,能够明确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包括物质、身体的界限,也能够懂得守护自己的边界,有规矩、有责任感。


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限,就是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界限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如果孩子在6岁前没有养成界限,没有建立规则意识,生活中就会常常做出一些令父母头痛的事情。


对于0~6岁的孩子,应建立哪些规则呢?


蒙台梭利博士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三点基本原则: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为孩子设立六条基本规则: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 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孩子心中有界限,做事就会明白他的做事界限,也才能最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态度负责。


规矩五:

做事有责任,心中有格局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心中格局的大小,决定了眼光是否长远,眼光是否长远又决定了事物的成败。


作为家庭列车的火车头,父亲的眼光要远,格局要大,只有父亲的格局大,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出错。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父亲是孩子在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肩负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任。


因此,孩子将来能飞多高,往往在父亲的格局有多大。


所以,在为孩子立规矩的时候,要让他养成做事有担当、有责任心,心中要有格局意识。


而这,就需要父母一日生活中,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通过言传身教,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父母的三观和格局,才是孩子最宝贵的资源。

 

总之,孩子对规矩的认识有一个感性的过程,而3-6岁是立规矩最佳时期。



家长们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有时候不能过于“专制”,有些规矩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商量着来。

 

立规矩关键在执行,家长应秉承着温柔而坚定的原则,不要轻易妥协更改。


相信不久的将来,孩子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守规矩,懂规则,眼中有光,心中有格局的人。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本文图片由:春天树儿童之家(化州园) 友情提供

  

传播蒙台梭利教育
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每日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