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回老家过年?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教育   教育   2025-01-25 07:21   山东  
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 婷婷 朗读音频
来源 | 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的脚步又近了!


不少人却感慨,好好的一个年,让我们过成了“加长版周末”。


没有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不见了往昔孩子大街小巷的穿梭嬉闹声,年味越来越淡了


其实不是“年味”淡了,而是很多人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少,年味也随之淡了。


少了仪式感,年味就淡了


仪式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


因为它的存在,让你觉得一切又重新开始,仿佛与过去的时光做了一个了断,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生活的快节奏,让很多人不再重视过年的仪式了。



有的人嫌路远,过年干脆不回家了;

有的人觉得年夜饭瞎折腾,干脆在饭店吃一顿;

有的人认为置办年货麻烦,干脆一切从简……


当少了这些过年仪式的时候,年味的气氛就淡了许多。


无论走多远,离开农村多久,每逢春节总能回想起儿时的热闹。


腊月里,围在妈妈身边,看着她忙前忙后的幸福样子,而自己则满心等待出锅的美味。


大年三十,和爸爸一起贴春联,妈妈忙着准备祭祀先人的碗筷。


除夕夜里,三五成群的小伙伴,打着灯笼挨家挨户串门时的嬉闹。


这样的过年情景,你还记得吗?


我们小时候,父母都严格遵守这些过年的流程,似乎缺了哪个环节,都会觉得这年过得不够味儿。



原来,年味就在那里,是通过仪式感营造出来的。


相比于现在的孩子,似乎我们的童年幸福感更足一些。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仪式感


仪式很简单,仪式感却很真实,它是插入我们记忆深处的一页书签,时时提醒我们生活的意义。


教育中,仪式感不可或缺。有的家长会觉得,仪式感不就是一个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吗?


其实,仪式感不是为了让孩子学到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而是为了让孩子们的心情经历一段回忆。


期待、开心、享受、回味”,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乐趣。


蒙台梭利教育,处处充满了仪式感。


有仪式感的学习,更能给孩子带来满满的幸福感,留下的美好回忆和幸福感可以滋养一生。

 


1、工作材料的仪式感

 

蒙台梭利教育中有两个工作材料最能体现出仪式感,你发现了吗?


那就是,工作毯托盘


蒙氏教育中的工作毯,相当于教室中的课桌,其作用是划定个人的工作区域。


孩子们工作的时候,会被限定在一定的空间内,你的工作是你的,我的工作是我的,孩子们之间的工作不会互相干扰。


孩子们工作的时候,会先拿出工作毯,将教具放在工作毯上,一切准备就绪后,再进行工作练习。


满满的仪式感!

 

蒙氏教室中,托盘随处可见,一些细小的工作材料,会被放在托盘中。



比如锻炼孩子手指精细动作的二指捏、三指捏、倒、舀、剪、缝等工作材料,都是需要托盘为依托。


这样的设计安排,既可以让孩子自由地搬运托盘,锻炼小肌肉力量,又可以组合不同的工作,方便整理。


工作材料放在托盘中,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即所有的东西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位置,帮助孩子渡过秩序敏感期。


别看这样日常一件简单的工作练习,把工作材料放到托盘中,让孩子们搬运托盘,让这个工作练习充满了仪式感。

 

2、环境准备的仪式感

 

蒙台梭利教育,被称为有准备的环境。这个有准备的环境,可谓处处体现了仪式感。


优雅恬静的教室,四处摆放着绿色的小植物,相框、桌布、花瓶……所有这些,都给孩子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教室里的教具按照固定的顺序摆放在多层架上,经常保持着秩序、干净、完好无缺。


非常有秩序的摆放,更能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而且在蒙氏工作中,孩子们每一次完成手中的工作,都会整理好再放回原先位置。

 

蒙氏园的孩子,都会养成这样的学习仪式感,把手中的“工作”当作一件正儿八经的事,而不是日常玩耍的玩具,玩完就到处乱丢。


取之、用之、归位,这难道不是很好的“工作”仪式感吗?


 

3、餐前的感恩祈祷

 

很多蒙氏园都会让孩子们在就餐前做一个感恩祈祷,孩子们就如同绅士一般,坐在饭桌前举行仪式。


祈祷之后,孩子们用餐的时候,慢慢品味着美食,餐后再有序的离开座位。


满满的仪式感,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仪式感不一定非要宏大、很特殊,它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些许小事。


育儿需要仪式感,而蒙台梭利教育将仪式感融入孩子们的一日常规之中。


让孩子们在仪式感中爱上学习,这是蒙台梭利博士为孩子们准备的成长礼物。



如何陪孩子过一个

有仪式感的春节


父母为孩子建立的仪式感,其实就是家的味道。有仪式感的家庭,更容易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陪孩子度过一个有仪式感的春节,父母是不能偷懒的。


今年的春节,不如和孩子这样一起来营造一个有仪式感的节日,让过年变得不一样吧。

 

1、带孩子感受过年的热闹和烟火气

 

年前,带领孩子一起打扫房子的卫生,里里外外收拾、整理干净整洁。


再带着孩子逛一下年货大集,跟他介绍一下春联、福字、窗花、中国结,应该贴或挂在哪里,购买一些并跟孩子一起装饰房子。


蒸馒头、蒸年糕、购年货、裁新衣,让孩子跟着大人的节奏一起忙活起来。


 

2、感受过年最隆重的仪式

 

过年最隆重的仪式,莫过于除夕夜的“烧金”祭祖。


每个地区的习俗不一样,就拿我生活的北方城市来说吧。


在农村地区大年三十的晚上,大人们会有条不紊、小心翼翼的把准备的菜肴、水果、糕点等供品摆放好。


倒上酒,点上香和蜡烛,把纸钱烧给已经过世的先人。


这个时候,无论男女老少,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3、走亲访友、大拜年

 

过年,其实过的就是其乐融融的烟火气。


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到处拜年,让孩子感受到并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这些仪式感都会成为孩子未来有教养的最好佐证。

 

充满仪式感的年,能够滋养孩子的童年。你给孩子什么样的仪式感,他就会从中获得怎样的价值观。


只要你肯花一点心思,就会让孩子眼里的“过年”拥有一份独特的回忆。


有了这个不一样的仪式感,过年才有“年味”。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本文图片由:湛江廉江市慧心•蒙氏儿童成长馆 友情提供

  

传播蒙台梭利教育
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每日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