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写写吴柳芳的,结果周末爆出一个更大的新闻。
我认为这个新闻,比今年世界上发生的任何新闻都要大。
尤其对中国人来说,这简直是开天辟地一样的大事。
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最后一段285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顺利实现了锁边合龙。
这意味着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防护带终于完成了全面的封锁。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
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总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
沙漠形成于530万年前的上新世初期,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比3个韩国面积都大的流动沙漠,被中国完全控制住,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完全有可能把它改造成又一个沃野千里的北大荒。
用大姆脚指头想一想,这是何等伟大的工程!
这一工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至今已经持续了40余年。
依靠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十几代、近百万塔克拉玛干人,在沙漠中不断地努力,最终取得了这一惊天动地的历史性突破。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直是“沙进人退”。
从现在开始,转变为“人进沙退”、“绿进沙退”。
搞笑的是,今年沙漠边缘,甚至出现了洪涝灾害。
这已经不是人进沙退,而水进沙退了。
但跟过去所有看洪涝灾害新闻的感受不同,看到沙漠里洪水泛滥,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中国人真牛掰!
人与水亲近。
不得不说,不得不服,这些年中国的治沙技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取得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成果。
铺设草方格固定沙丘,种植耐旱植物改造沙丘,安装光伏发电设施进化沙丘。
每一样每一步,都是中国人智慧的集中体现。
想想太阳能发电。
一块又一块的光伏板连接起来,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还能有效隔绝太阳光的暴晒,减少水分的蒸发,为植物们生长提供更湿润的环境。
所有的这些治沙措施,不仅有效地减少了风沙侵蚀,还在沙漠中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传统的,胡杨、梭梭、红柳等树林,成片成片地出现。
新近的,花生、红枣、玫瑰等经济作物,也开始在沙漠里种植,甚至是推广。
更牛的,人们还在沙漠的酸碱地里模拟海洋环境,进行了“沙漠海水养殖”,沙漠海鱼、沙漠珍珠,也已经开始规模化生产。
我靠,沙漠里将来还能干什么,你我这类生活在中华优渥地区的人,真是难以想像。
哦,对了,对广大驴友们来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至今,还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一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好去处吧。
不信到网上搜一搜,骑行、驾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旅游经济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兴起。
甚至可以说现在就已经开始盛行。
未来的治沙之路还很漫长。
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还将是巨大的。
希望管理层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引入市场机制,让更多的民间资本、民营资本投入其中。
相信我们还可以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当然,欧美已经有气候先知在酸溜溜地提醒我们了:中国人的治沙工程,正在让沙漠在世界大规模的消失,这是对人类沙漠生态的灾难性破坏……
哈,我们治我们的沙,把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丽更富饶更强大,让国外的先知们继续哭爹死娘般地哀嚎去吧。
战胜沙漠,这是人类的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