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个工作日,“先进个人”张慧慧被查!

职场   2025-02-06 12:38   河南  

2月5日,节后首个工作日,据安徽合肥市蜀山区纪委监委消息,蜀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张慧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蜀山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张慧慧(资料图)


公开信息显示,张慧慧长期任职蜀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报道显示,2018年,她以合肥市蜀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的身份,获得“全省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张慧慧 资料图


2018年当地曾报道,张慧慧还曾获合肥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蜀山区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先进个人”、蜀山区人社局“十佳服务之星”、蜀山区人社局“十佳共产党员”等称号。


张慧慧明确要求全科人员严格落实“三严禁、一必须”廉洁举措,即严禁接受企业吃请和娱乐、严禁收受企业馈赠、严禁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必须两人以上共同上门检查,不得单独走访企业。该科室人员全年累计拒绝收受茶叶、礼品、现金、购物卡等物品28次。


来源:政事儿、合肥市蜀山区纪委监委等





以政治生态之“治”推动清廉云南之“建”




要 闻 快 递



以政治生态之“治”

推动清廉云南之“建”


《云岭之窗》特约评论员


十年,既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的标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在从严治党上进一步做起来、实起来。


十年来,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抓实清廉云南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全省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清廉建设全域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党的面貌焕然一新,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蔚然成风。


云南省纪委监委聚焦“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引领行动”,建立政治生态评估预警系统,紧盯“关键少数”,做细做实政治生态分析,拧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责任链条。图为安宁市纪检监察干部通过政治生态数据系统开展分析研判。张晓萍/摄

聚焦“国之大者” 强化政治监督

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十年来,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国之大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云南一贯到底、落地见效谋划政治监督、部署巡视工作,有力有效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新时代新征程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从山顶看山脚、从政治高地审视问题的政治监督思维,把政治监督的宏大命题落脚到被监督对象的职责使命上,把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从政治上评价落实到具体人和具体事,找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监督重点,从学习看政治态度、从决策看政治立场、从落实看政治担当,透过问题发现和纠正思想偏差、立场偏差、价值偏差。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政治要件”来落实,先从政治纪律查起,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重大决策实施、重要项目落地、重大资金运作、重点工作落实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围绕中央常规巡视、巡视“回头看”、脱贫攻坚专项巡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意见落实情况精准监督,交出了质量高、成色足的整改答卷。


政治监督要从大处着眼,更须从细处着力。经济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自觉把政治监督贯穿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融入重大发展战略、重要政策举措、重点项目任务的制定和落实之中,聚焦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具体化确定监督任务、精准化纠治突出问题、常态化推动贯彻落实,推动“3815”战略发展目标部署要求落实见效。


政治监督贵在日常,要在坚持。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扭住“小饭局”、“小特权”等风腐同源、风腐一体问题以“小”见严,运用集中集成集束的方式,每季度聚焦1至2个主题精准发力。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以“小房本”、“小课桌”等群众关切入手,小切口、深突破、强治理,人民群众从一件件“天大的小事”中引发对正风肃纪的强烈共鸣。


做实政治监督,突出“关键少数”是关键。坚持把“一把手”和领导班子、重点岗位领导干部、年轻领导干部等作为重点监督对象,以盯住“关键少数”,带动管好“绝大多数”。


政治监督既有硬度,也有温度。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巡视是政治巡视,本质是政治监督。组织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开展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机动巡视和巡视“回头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巡视……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全省巡视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巡视监督的时度效得到充分彰显,进一步增强了巡视监督的权威性、震慑力和推动力。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 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对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年来,省委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突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发力用功,以有形有感有效的反腐败战果,赢得了打造全面从严治党省域实践新高地的战略主动。


“严”字当头,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力度。“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全面从严、一严到底。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把党的十九大甚至党的二十大后仍然不知敬畏、胆大妄为者作为查处的重中之重。聚焦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深挖细查坚决查处对党不忠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


针对资源富集、资金密集、权力集中等重点领域以及“塌方式”腐败严重的重点地区,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清理,铲除各种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坚决清除行贿人“围猎”破坏政治生态这个重要“污染源”。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以案促改促治促建,做好“通篇文章”。系统化“盾构式”整体谋划推进查办案件、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教育警示等全链条工作,把“个案”问题上升到“面”上施治,领域性、区域性的政治生态修复建设成果成为新时代云南政治生态建设新图景的“精彩拼图”。《政治掮客苏洪波》、《围猎:行贿者说》、《开尔行贿记》等警示片,结合案件查处同步推出《东河之问》、《杞麓湖的呐喊》等系列问政节目,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


开展“一带一路”廉洁建设云南实践系列活动,持续与周边国家地方共同探索反腐败合作路径,我省反腐败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2024年,实现中国监察官境外出庭作证“第一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开展境外缉捕“第一例”、全国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培训外国地方反腐败机构人员“第一训”等3个“第一”的新突破。


纵深推进全域清廉建设

建设清廉云南,是省委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大党独难题的战略部署,聚焦云南全面从严治党阶段性、省域性特征,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实践载体。


从2021年开始,清廉云南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近四年的时间,清廉云南建设实现了从“活动”向“行动”转化,从“清廉单元”向“全域治理”挺进,从“七个专项行动”向“十大行动”拓展。


2023年、2024年,省委连续两年在年初召开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暨全省正风肃纪警示大会,开展警示教育,部署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工作。


2024年,省委常规巡视、专项巡视,都把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情况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省委常委会听取州(市)和省直部门党组织书记述责述廉。围绕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组织16个州(市)“一把手”谈落实,省级有关部门话担当,牵头部门讲举措。


坚持全省上下“一盘棋”,统筹推进清廉建设与行业现代化治理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与发展惠民互促共进,健全“四责协同”机制,形成党委牵头主抓、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动、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格局。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把党中央要求、时代需要、人民意愿融入清廉建设全过程,清廉内涵不断丰富,清廉范围不断扩大,全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巩固,干事创业的发展生态更有活力,发展反腐惠民互促共进“云南现象”展现新成效。


来源 / 《云岭之窗》杂志



实务入门
分享实务热点、剖析实务难题、搭建交流研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