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史撷萃(2)】爱国壮举: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

文摘   2025-01-21 16:07   重庆  
点击上方蓝字重庆民建 关注我们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是我国民族工商界的一次爱国壮举。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从华北、华东、华南全面向中国发动进攻,国民党政府被迫偏安于以重庆为中心的大西南。为保存民族工业,支援抗战军需民用,在胡厥文等爱国实业家呼吁、推动下,在国家危难的关头,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开始大规模西迁,走上了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的道路。

此次被人誉为“中国实业界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民族工业内迁,始于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经历了首迁武汉,再迁川渝等后方的艰难历程,到宜昌陷落时告一段落,历时三年。到1940年,沿海民营企业迁入四川、广西、贵州、陕西等地的企业有452家。
“味精大王”吴蕴初创办的天厨味精厂、“铅笔大王”吴羹梅创办的中国标准铅笔厂、“灯泡大王”胡西园创办的亚浦尔灯泡厂、“火柴大王”刘鸿生创办的章华纺织厂、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等民营企业家创办或主持的企业都内迁到了内地。
这些内迁企业和原本就在大后方的胡子昂、“猪鬃大王”古耕虞等创办的企业积极组织军需民用产品生产、组织出口换取外汇,为支援全民族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沿海民族工业的内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保存了实力,同时内迁工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和生产布局,也显著地改善了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层次,为西南地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改变全国工业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素材来源于《中国民主建国会史》


来源:中国民主建国会微信公众号

重庆民建
中国民主建国会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成立。1946年的2月24日民建重庆分会成立,是全国最早建立的民建地方组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