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24学年(上)初中科学新教材使用培训暨第六届宁波市初中科学骨干教师课堂展示在余姚市瑞云学校顺利开展

文摘   2024-12-19 14:59   浙江  

宁波市2024学年(上)初中科学

新教材使用培训暨第六届宁波市初中科学

骨干教师课堂展示在余姚市瑞云学校顺利开展


12 月 17 - 18 日,宁波市2024学年(上)初中科学新教材使用培训第六届宁波市初中科学骨干教师课堂展示在余姚市瑞云学校盛大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新教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宁波市初中科学教研员刘东晖老师、宁波市各县市区教研员、宁波市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的新趋势、新方法与新实践。



17日,活动在余姚市瑞云学校党总支陈丽君书记的欢迎致辞下顺利拉开帷幕!

第一堂《探密无人机》是瑞云学校郑栋伟老师带来的,他通过视频无人机表演引入新知,回顾四年级设计制作小车来定该课的流程,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实施工程实践。课堂最后介绍无人机现实应用,无人机发展概况,无人机军事应用并让学生分析怎么看待无人机应用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第二堂《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复习》是宁波七中省教坛新秀宁波市名班主任林琼媛老师带来,她从问题入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大桥的主题材料是什么?问题二:利用钢材作为大桥建筑材料的优势?问题三:为减少环境对钢材的腐蚀,我们采用了哪些防腐措施?问题四:金属A、金属B能否代替铝作为大桥的“牺牲阳极”?

第三堂《日食》是北仑区宁波联合实验中学顾翔宇老师带来,她通过三个任务开展教学,任务一:用画图的方法来解释日全食形成的原因;任务二:画出该点能看到的太阳范围;任务三:用动态的过程展示日全食发生的全过程,将观察到的结果画在下面的圆圈内。

第四堂《日食》是宁海县越溪中学胡梦翔老师带来,她通过三个活动层层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活动一:用彩色小球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粘贴日食发生时三者的位置关系,活动二:画出A孔观察到的日食现象,活动三:画出在B孔观察到的日食现象。

第五堂《日食》是宁波市惠贞书院司柳青老师带来,她有“揭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一:揭秘白天骤变黑夜的原因,任务二:揭秘相关天体的位置关系——模拟实验,任务三:揭秘日食的形成过程,任务四:揭秘日食的规律。

第一天的活动在海曙区教研室初中科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朱红老师精准分析下进入高潮。朱红老师肯定了五位老师在教学中的努力,对这五堂课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学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也提出要更好的让现代科技服务科学教学,要继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在教学上精益求精。

18日,在余姚市教研员王永辉老师的主持下开展了第二天的活动。

第一堂课《地球仪》由慈溪市育才初中黄铖益老师执教。从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引入,以电影院座位来认识地球上的定位。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纬线和经线,利用纸花竖向打开和横向打开理解经纬线。

第二堂《地球仪》由镇海蛟川书院曹雁老师执教。通过十二个小任务引导学生一步步制作地球仪。任务一:体验地球绕地转动;任务二:讨论余姚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并使用一面旗帜在地球模型上表示位置;任务三在地球仪上画旗帜所在纬线;任务四区分、命名两条纬线;任务五:观察归纳四个点所照亮的共同之处;任务六:纬线指示方向;任务七:纬线特点;任务八:画连接南北纵线;任务九:命名、区分经线;任务十体验经度变化;任务十一:总结经线特点;任务十二:完善地球仪。

第三堂《昼夜长短变化》由海曙区高桥中学吴严贝老师执教。通过四个环节:初探成因,再探规律,应用规律,认识节气以及三个活动:完善立体模型,探究变化原因;利用平面模型,观察昼夜长短:利用平面模型,探究变化规律。

第二天的活动在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吴利文老师的指点下进入高潮。吴老师指出:做设计很难,做教学设计者更难,18日上课的老师都是设计的佼佼者。三堂课设计精彩,把抽象的知识呈现得很直观,十分重视模型建构。同时吴老师也指出当代老师重视课本的同时也要重视当下科技动态。在讲解知识时穿插科学史让学生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多给学生一些评价,合理布置调查类和实践类的作业。

此次活动为初中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拓宽教学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将对今后的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END



教研促成长

图|李旭峰等

文|朱彬

编辑|袁巧波

审核|唐永江



浙江省余姚市瑞云学校
宣传教育教学工作、校园新闻、家校联系、家庭教育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