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
因一句承诺,他身披白衣,从风华正茂到古稀之年,他用半生的光阴践行着对乡亲们的承诺,用精湛的医术为村民们祛除病痛,他就是张公永。
张公永,男,1954年11月生,今年70周岁,中共党员,歙县街口镇街口村村医。1972年,18岁的张公永以优异的成绩从巨川中学毕业。在那个年代,中专择业是一个重要的选择,而当时的街口村,依旧是一个交通不便的小渔村,村内没有医生,村民们就医极为困难。面对这样的现状,时任生产大队队长找到了张公永,希望能够说服他学习医学,将来回村担任村医。张公永深知,如果自己不答应,村民们看病的难题将难以解决。他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看病而不得不跋涉数十里的艰辛,心中涌起了强烈的责任感。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请求:“队长,只要村里需要,我来当村医。”这句话,成为了张公永一生的誓言。他放弃了自己原本向往的教师职业,选择了进入歙县五七学校的新医科班进修。
1974年,学成归来的张公永正式成为了前山大队(后撤并为街口村)的“赤脚医生”。从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他就坚定地许下了守护村民健康的承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只要村民有需要,张公永总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他成为了村里的“活的120”。50年来,张公永把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村民的健康上。无论山路多么崎岖难行,只要村民需要他,他都义无反顾地前往,背着药箱,爬山、看病、打针、换药,成了他的工作常态。每日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2小时,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对于出诊次数、救治人数以及解决的家庭问题,张公永早已数不清,但有一件事他始终铭记于心——“接到村民电话,就要立刻前往患者家中,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张公永犹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村里有一位孕妇在家中生产大出血。深夜时分,家属敲开了他的大门。张公永二话没说,带上药箱,打着手电筒,便随家属赶往孕妇家中。原本需要40分钟的山路,张公永一路小跑,仅用了15分钟便赶到了现场。通过他的紧急处理,孕妇转危为安。当张公永回到住处的时候,已经是凌晨5时。而类似的故事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数不胜数。凭借着卓越的医疗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张公永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赖与尊敬,前来求医的人络绎不绝。
“我出生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在这片土地上,我的一生都将属于这片土地。”这是张公永最朴实的话语,也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作为医生,他不仅致力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工作者,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伟大精神。
上世纪七十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张公永医生以实际行动忠实践行着毛主席的教导,一个人、一个村、一件事、一句话、一辈子,五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用心守护着老百姓的健康。 2024年12月4日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