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软科
据天眼查最新查询显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国际科教中心”登记状态已变更为“注销”。
早在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科教新城项目就传出停工消息。2023年底,青岛蓝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杜乐江做客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行风在线》,针对北航青岛校区建设情况的咨询,他明确答复,青岛市委市政府正在征求意见,拟解除与即墨区签订的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的协议。
事实上,自2021年教育部提出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已有不少高校异地办校区的计划被搁置,甚至彻底停摆。教育部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
多个异地办学项目,被叫停
从布局建设到被叫停,北航青岛科教新城项目历时近6年。2016年12月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共建事宜签署协议,总规划面积达到11078亩,分为北航青岛校区(含国际校区)、北航科技园两个板块。在后续规划中,北航青岛校区在校生规模预期将达万人。
签约后的几年里,北航青岛国际科教新城项目也频传动向。2017年征集规划设计方案,2018年底开工建设,2019年正式奠基,2021年多个建筑主体封顶……热火朝天的新校区建设,最终在2022年按下“终止键”。
同样被叫停的还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肇始于2019年,总投资约31.5亿元,这一项目最终于2023年搁浅。今年6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热线办公室回复称,经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进行落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已与西海岸新区解约,暂无新项目落地。
此外,武汉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分校或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均传出叫停的消息。其中,甘肃省教育厅回应网友关于国科大兰州学院建设问题时称,教育部明确反馈“不支持也不鼓励异地办校区”。
异地办学,为什么不让了?
随着高校扩招,不少学校面临着校区土地、建筑面积严重不足的压力,加之一些高校在办学之处的选址并不尽如人意,区域经济优势不明显,种种不利条件掣肘了高校发展。在此情况下,异地办学成为高校突围的“捷径”,谋求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跑出“加速度”,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办学追求。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截至2020年4月底,至少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入异地办学的行列,共设置了166个机构,包括研究院、研究生院、分校区等。异地办分校一度成为名校“标配”。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都是名校异地办学的主要地区。
异地办学在政策上也曾备受支持。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的通知》提出,鼓励老牌实力院校举办分校。此后,异地办学也在经历了先行先试的探索期后步入了“快车道”,各地政府纷纷行动,向名校抛出橄榄枝。
1999年,国务院出台高校扩招政策,国家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设置等自主权,高等学校可以到外地合作办学。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相对稳定,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异地办学政策逐渐收紧,进入“降温控制”期。坚持鼓励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审慎建设新校区,成为之后政策实施的主导方向。
2019年,教育部在答复人大代表“关于提请国家统筹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建议”时,曾列举了异地办学存在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答复中指出,在体制机制上对上述问题找到合理解决方法前,原则上不鼓励高校异地合作办学。
从“鼓励”到“审慎决策”再到“严控”,政策转向也让高校建设新校区“步履维艰”,异地办学更是踩下了“急刹车”。
叫停了,然后呢?
不少异地校区项目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叫停之后,已经投入的资源又该怎么办?如果简单要求这些学校撤、拆、并、转,也必将带来办学资源的更大浪费。
北航青岛科教新城项目停工后的2023年底,杜乐江曾在节目上表示,因协议尚未正式解除,土地利用方向尚不明确,且协议解除后还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方面沟通反馈,具体时间节点也不确定。后续将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来推动土地盘活利用。同样在青岛,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已经成立工作专班,会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根据国家政策和西海岸新区研究论证异地办学项目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教育部一系列公开文件出台后,山东、吉林、河北、广东等省快速响应,发布了关于高校设置规划编制的通知,对高校异地办学做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多所高校展开了调整异地办学的行动,有的对异地机构进行更名、撤销清理,有的暂停筹备中的异地校区项目。
2022年4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指出,已撤销异地研究院4个。与哈工大一样进行撤销处理的还有西南交通大学。
也有高校通过更名改制落实规范,例如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青岛基地,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苏州)更名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苏州),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更名为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更名太仓智汇港……
在政策收紧、转向的前提下,未来异地办学该何去何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雷生认为,既要“疏导为主、疏堵结合”,也应多措并举,灵活采取科学治理策略:……对于中西部高校跨省迁建工作的管控,要逐步清理规范,平稳过渡转型,引导其向研究院、科研院等机构转制;对于异地办学已形成品牌效应的,要积极推动其与办学主体(校本部)剥离,逐渐划转属地,交付给办学所在地接管。
对于高校来说,严控异地办学促使高校将目光从增量建设向存量提质转变,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学科建设、内涵发展上,回归“以人为本”的育人使命,或许才是长远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