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毛主席得意弟子?从军事思维上分析,看出深得毛主席真传

文摘   2024-11-25 08:35   山西  

在我党众多开国将帅中,粟裕将军毫无疑问是最耀眼的将星之一。一生大大小小身经百战,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战争奇迹,其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引得后人竞相研究学习。其中粟裕将军的系统思维能力毫无疑问是其军事思想中的精华了。



什么是系统思维呢?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它说的是从宏观上整体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而不是片面孤立的去看待。简单来说就是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多看多想谋定而后动,而不是局限于当下一时一刻,要长远地看待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就像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山东和陕北,为了缓解解放区面临的压力,中央军委制定了主动出击深入敌后的作战方案,希望粟裕率部可以进入国统区展开敌后游击战,以此来牵制敌人的进攻,甚至逼国军抽出部分兵力回援,以此来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总体来看中央的决策并无不妥,围魏救赵自古有之,况且敌后游击作战向来是我军的长处。但是粟裕却不这样认为。他向中央提议,渡江南下的计划不可取,而是应该留在江北,依靠解放区的群众开展作战。而一旦过江,则我军就会失去解放区的根基,江南作战我军将会更加被动。而且当时国民党在江南地区的统治还是极为牢固的,这时候渡江南下非但起不到围魏救赵的战略目的,还极容易使得南下部队陷入敌军重围,造成我军的重大损失。

最终经过中央军委的慎重考虑决定暂不渡江南下,而是在江北地区寻机与敌作战,巩固解放区。自此我军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基本确定。由此可以看出,粟裕的战略眼光不仅局限于山东一隅之地,而是更加宏观地站在全国角度去思考问题,其战略谋划也不是在于解决眼前危机,而是辩证的去思考更长远的规划和发展。



此后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给国民党造成了极大地恐慌和被动。因此敌人重兵围剿大别山,中央希望粟裕所在的华东野战军可以支援刘邓,此时的粟裕再次发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国民党军的战略重心仍然是中原地区,此时出兵去救援效果甚微,况且远离解放区,部队的后勤补给也是大问题,不如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与敌人进行决战,力求在江北一举歼灭敌人主力,如此敌我形势将会发生扭转,彼时在渡江南下将会更加顺利。

这一次粟裕的计划再次得到了认同,最终淮海决战我军一战定乾坤,使得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之后渡江作战百万大军横扫江南,国民党败退台湾,至此大局已定。由此可见,粟裕的军事思维是十分看重全局观的,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1936年所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就曾经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



毛主席指出,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只有掌握了全局,才能更好的利用局部,因为局部本身就是全局的组成部分。而粟裕的作战思想则是将这一理论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了军事指挥中,可谓是得到了毛主席军事思想中的精髓,深得主席真传,堪称是毛主席的得意弟子了


蓝天趣趣谈历史
国内外热点追踪,热点点评,历史军事军情追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