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前言
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海门东部重镇三阳镇,这个通往启东的“咽喉”之地被敌人掌控。他们妄图进一步向东推进,于是强征民夫,紧锣密鼓地修筑海启公路。然而,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岂会坐视敌人的阴谋得逞。
贰
斜桥战斗
经过缜密侦察,七团基本摸清了三阳镇附近各据点敌伪兵力部署与活动规律,毅然选定在三阳镇东三里多的斜桥附近设下伏击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团部精心部署作战计划,一营作为主攻部队,悄然潜伏在斜桥以东至塌水桥之间,如同隐匿于暗处的猎豹,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二营则肩负起阻击三阳镇援敌的重任,并随时准备与一营携手围歼伏击圈内之敌;三营作为机动力量,严阵以待,准备拦截其他敌据点可能派出的增援部队。
当地党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动员群众全力支持战斗,那座有着二十多间房屋的大宅院被迅速拆除,为我军全歼敌人清除了障碍。
6月2日,日军数十人分乘三辆卡车驶入三阳镇,还抓来一批民夫,准备次日一早下乡修路。七团迅速获取情报,随即投入紧张的战前准备。夜半时分,团参谋长朱传宝率领一营指战员如鬼魅般潜入斜桥以东的伏击阵地,二营、三营也依令分头出发,各就各位。至 3 日拂晓前,我军已在斜桥附近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大网,只等敌人自投罗网。
上午8点多钟,三阳镇据点的敌人在警备队长新野的率领下出动了。30多个鬼子和130多个伪军,押着一群疲惫不堪的民夫,大摇大摆地沿着坑洼不平、路基坍塌的公路向东行进。
敌人走走停停,不断留下民夫和伪军修补路面。而我军的侦察员早已化身田间“农民”,巧妙地引诱敌人。鬼子发现“农民”后,妄图抓人,却被引向一营三连的阵地。三连战士果断开火,吃了亏的鬼子虽不敢贸然前进,却仍卧地射击,妄图负隅顽抗。
新野这老奸巨猾的鬼子头目,指挥九二步兵炮向三连阵地轰击,三连指战员沉稳应对,坚守阵地。新野误判我军非主力,指挥日伪军扑向三连。此时,民夫趁机散去。
当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后,西北方向一、二连阵地上的重机枪率先咆哮,东面三连阵地上的轻机枪也齐声怒吼,枪林弹雨让敌人晕头转向。冲锋号骤然响起,一营在营长郭志伟的指挥下,如猛虎出山,从西、北、东三面包抄而来。战士们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新野困兽犹斗,却最终被我英勇战士刺死。
与此同时,三阳镇据点派兵增援,却被二营坚决顶回。随后,二营留部分兵力监视据点,其余战士迅速向斜桥包抄,与一营共同消灭了守护九二步兵炮的鬼子。
斜桥伏击战,以我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终。此役击毙日本侵略军26人,活捉2人,伪军死伤70多人,其余全部被俘。日伪军的武器弹药被我军尽数缴获,那门九二步兵炮更是作为战利品在苏中战场公开展览。
日本苏中总指挥南浦心生恐慌,因为九二步兵炮很金贵,丢了的话官职不保,于是南浦写信给新四军师长——能不能把步兵炮还回来,以后绝不交火,大家和睦相处。师长收到信以后笑了,直接回信——有本事来抢。大家猜猜这位师长是谁?
斜桥伏击战是抗日反“扫荡”斗争中我新四军主力在海门地区最著名的一仗,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时,斜桥伏击战所在地被命名为“六三村”。
来源:闲话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