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今天,应义工组织的朋友之邀,我们来到了群星村的振振里,跟着义工组织的工作人员,和在这里开工作室的一位谭老师,还有一批小朋友,一起去走村串巷,看看隐藏在古村深处的豪华小洋楼,听谭老师讲历史故事,还走进了一位村民家里,听她讲述他们家族的百年沧桑历史。想不到群星村,在一堆出租屋的外表下,里面竟然有这么多古建筑,的确是令我大开眼界。非常感激江门五邑义工组织的朋友们,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
2023.12.23
振振里,这个名字看起来像呼唤孩子的亲切称呼,但听了谭老师讲解,我才知道原来是大有来头。振振里,又叫诜诜里(祠堂里面也是叫诜诜堂),出自诗经里的《国风·周南·螽斯》,原句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意思很明显了,就是希望子孙繁盛。这条村起源于明代,据说是杜阮黄姓的分支,杜阮黄姓始祖为黄源深(黄姓入粤始祖黄居政子),就葬在台山都斛南村的“通天蜡烛”山上;振振里黄姓始祖为十一世祖思诚公(祠堂上还有十世祖的灵位,我没有看清叫什么名字,不过应该思诚公是开宗的主要人物),如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也走出了许多大人物,有中科院的院士黄本立先生,也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黄小甜女士,当然还有很多华侨。
跟着谭老师行走古村的过程中,非常有缘地认识了一位啊姨,她见到我们一班人来这里,就主动开门叫我们入去参观。一座厚重的趟栊门,原来有这么多故事。原来这位啊姨的爷爷奶奶辈就住在这里了,他们在这里出生,后来去了香港打拼,到了“非典”时期才回到故乡居住,最后在家中离世。
她还讲述了她公公的遗憾故事,据说他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立过三等功,后来回归社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一直没有同家人讲过他的光辉事迹。直到晚年病重,家人才知道他的故事,但是走遍了许多部门,也蹉跎了很多岁月,直到离世都没能实现一位革命军人应有的光荣待遇。可能,有遗憾才是人生吧。
他们现在也不怨什么,生活还是要继续,虽然房子破破烂烂的,但我们这里没有战争,没有灾难,已经很幸福了。她不愿意被曝光,因为她们曾经寻求过太多关注,接受过太多访问,现在往事已矣,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她还同我们讲了老房子周边的土地,其实每一处都是故事,这一间是草屋,那一间是奶奶的老房子,另一边就是大伯的小洋楼,就连一块空地,都是曾经有过一座亲戚的房子,只不过被日军的炸弹炸毁了,从此被夷为平地。大伯去了新加坡,他的房契还在,当年银晶酒店开张这位老华侨还回过来,后来就在异国他乡终老,再也没有回来了。
黄阿姨讲,这棵木瓜树是野生的,谁也不知道它会这么顽强,竟然长这么大,还能结出这么多瓜。木瓜后面的房子也是黄阿姨家族的。
村民们见到这么多小朋友,非常热情,还摘了柑橘给我们来吃。
老村旧宅,并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与我们血脉相连,在每一条村都能幻想自己祖辈的影子,想想一百年前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所以,当谭老师讲解到几座小洋楼时,我除了惊叹这里建筑的精妙绝伦外,并未细听它们的主人是谁,因为无论是谁,都是一群一样的游子,在外打拼半生,用积蓄去建最好的房子,希望光宗耀祖,惠泽子孙。不过他们可能没有想过,百年后这里早已人去楼空,只剩空空的大厦。所以人世间并没有什么是永久的。
但这里曾经也有过精彩的故事,数百年前,黄姓祖先带着老父亲,拖儿挈女从杜阮而来,在这里生根发芽,养育后代。数十年前,这里烽火遍地,炮弹横飞,许多坚固的楼房被炸毁,许多人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谋生。今天,这里聚集了一群外地人和一堆工作室,把冬日的烟火气又呈现了出来。周而复始,始而复周,这就是生命的轮回,千百年来,所有的村落无一例外。
所以,我们走进古村去看古建筑,可以发现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并不遥远,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影子。义工之行的最后,我还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他是1975年来振振里做知青的,来这里插过两次田,又割过两次禾,曾经前面的大公路全部是田地,后面的新楼盘也是山地田地。旁边的婆婆讲,我从里村嫁过来,之前还要撑船呢,沧海桑田啊,世事变迁。
其实在城市的边缘,或者是一些城中村,真的也有很多故事,当你走进这里,慢慢探寻,就会发现很多很多,感谢义工组织的朋友,组织了这次活动,还叫了我去参加,让我们的下一代可以知道先辈的故事。
参考资料:
1.黄氏宗亲网-黄居正公世系
2.百度百科-黄本立;黄小甜
特别鸣谢:江门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