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好评”不如“差评”
岁末年初,各地民主生活会正有序开展。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给他人“差评”似乎成了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有的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把批评意见包装得委婉、隐讳、巧妙,以“喜欢加班”“不善于传帮带”等变相的“好评”代替“差评”,导致民主生活会“失真变味”、流于形式。
“好评”表面上看似与人为善,实则是“老好人”思想在作祟,是对同志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些人信奉“结怨不如结缘、栽刺不如栽花”,担心批评他人后遭受打击报复、被穿小鞋,明明对他人问题心中有数,但在相互批评时要么避实就虚、要么评功摆好、要么缄默不言......既不利于同志及时发现纠正问题,更违背了民主生活会的原则和初衷。
“好评”既是“烟雾弹”,又是“迷魂汤”,具有较强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它让一些同志忘乎所以、自以为是,看不到自身问题和缺点,最终陶醉麻痹在自我认知中,错失了刮骨疗毒的“黄金救治”时间。近年来,不少落马者纷纷感慨,当初若有人指出自身缺点,不把自己哄着抬着捧着,或许就不会得意忘形,沦落到身败名裂的境地。
“差评”才能真“治病”。差评听着虽然刺耳,但这种刺只是刺在表皮,痛楚是短暂的,经年累月才能切身体会到它带来的好处。只有练好接受“差评”之功,才能保持肌体健康,提高拒腐防变能力,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党员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带头拿自己“开刀”,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真点问题、点真问题,鼓励讲红脸的话、难听的话、刺耳的话,开门见山“揭短”、毫不避讳“亮丑”、剑指锋芒“纠错”。要敢于动真碰硬,多用真言实语、少用虚言假语,摘掉“好评”面纱,拧干“夸奖”水分,对于以工作建议代替批评意见,或以提希望代替指出问题,甚至违心地表扬等情况及时叫停,给予严厉批评教育,督促纠正或重开。要做到闻过则喜,坦然接受“差评”、正确看待“差评”,对于同志给出的“差评”,完完整整记录下来、逐条认真改正、实实在在加以巩固,剖深剖实剖细“差评”产生原因,制定有针对性整改措施。坚持开门纳谏倾听群众声音,及时公示问题整改结果,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由群众评价,把群众意见建议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确保问题整改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冯汛
西藏那曲市委组织部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编辑:阮飞飞
校对:王萌萌
审核:次仁曲珍
微信号 : kanxizang-v
投稿邮箱:htpgl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