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照进”灾难的思考

文摘   2025-01-24 16:44   西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I“照进”灾难的思考


1月7日,日喀则定日县地震的消息揪紧了大众的心,而网络上流传的“被压在废墟下的男孩”图片,却让这场严肃的灾难陷入了别样的漩涡,引发我们对互联网技术、信息传播以及大众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地震是一场真实且残酷的天灾,它无情地摧毁家园,让生者失去至亲、让财产受损。在这样的背景下,此类AI图片的出现,无疑让关心灾区情况的群众徒增担忧,加重受灾群众的心理创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公众认知,影响救灾秩序。这些图片制作看似精良且真实,但在本质上是虚拟产物。它们利用了人们对灾难的同情和关注,将严肃的灾难场景娱乐化,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AI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这次事件中,其负面效应暴露无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图像生成变得轻而易举,却也让虚假信息的传播变得防不胜防。AI图片的制作门槛降低,导致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随意编造、传播不实影像,扰乱公众认知。在灾难报道中,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对受灾者最基本的尊重。但AI虚假图片的出现,干扰了人们对灾难实际情况的了解,增加民众的心理恐慌。

社交平台的快速传播机制让这些虚假图片迅速扩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急于获取和分享信息,缺乏甄别信息真伪能力。“被压在废墟下的男孩”图片在网络上的疯传,正是利用了大众的同情心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种不经核实的传播,不仅助长了“制假传假”的气焰,也损害了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长此以往导致真正需要关注的信息被淹没在海量的虚假内容之中。

在灾难面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份痛苦都不应被调侃或利用。无论是AI技术的使用者,还是信息传播者或是普通网民,都应肩负起社会责任。技术开发者和涉网监管部门要加强对AI技术的监管和引导,避免其被用于不良目的;媒体和社交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及时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广大网民在面对网络信息时,更要保持理性和谨慎,不盲目转发、不轻易相信,用冷静和智慧为真实的救援让出空间,让我们的关注和行动真正落到实处,为灾区的重建贡献积极力量。

 

——靳清刚

那曲市嘉黎县鸽群乡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编辑:德吉卓嘎

校对:阮飞飞

审核:次仁曲珍

微信号 : kanxizang-v

投稿邮箱:htpgl81@163.com


看西藏V
网民视角看西藏,我们一起天天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