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家在山河间。
◆ 第1767期 ◆
作者简介:王志英,1939年生,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运城市(县级)宣传部副部长和文联主席,作品散见于《盐湖文学》《青年文学家》《现代作家文学》《太原晚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今日盐湖》等报刊杂志。
一千多年前,我的故乡——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小张坞村,还是一片荒芜之地。直到某一日,一户姓李的人家悄然迁入。不久,姓孙与姓吕的两户人家也随之而来。这三户人家在如今的吕家巷附近安家落户,以农耕为生,勤劳节俭,代代相传,逐渐繁衍壮大。为了祈求菩萨保佑,让贫苦百姓免受灾难。他们在吕家巷东口北侧建造了一座观音菩萨庙,并在庙的正东创建了一条古朴的庙前巷。庙前巷,如同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春天,巷子里的桃花盛开,粉嫩的花瓣随风飘落,宛如仙境;夏日,绿树成荫,蝉鸣声声,带来一丝清凉;秋风起时,金黄的落叶铺满小巷,踩上去沙沙作响,令人沉醉;冬日里,白雪覆盖,银装素裹,更添几分静谧与神秘。俗话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小张坞的路就是由这些住户走出来的。小张坞村的路有三种:一种是出村的路,就是走大张、袁家庄、王南、谢家营、太侯、张嵩的路;一种是田间的路,就是为了作物庄稼往地里走的路;一种是村内的南北大街和大街两边的18条东西方向的巷道路。尽管走袁家庄和走西袁庄的两条路改成了走西袁庄的一条路,走谢家营、太侯、张嵩的三条斜路改成了三条硬转弯的直路,但一直以来都是“土路”,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那种只供铁辘轳马车和人走的路。巷道的路最不缺的就是“面面土”。我便和玩伴们蹲(甚至爬)在路上,用面面土围起一个四堵墙;墙内,又用手刨起许多小瓜堆;小瓜堆里又种上黑瓜籽;再在瓜堆上平插一根树枝,代表瓜蔓;又用面面土和成泥,揉成一个个小蛋蛋,夹放在枝叶之间,代表西瓜……但马车一过,做成的瓜园就被遭踏得不成样子,而且尘土满天飞。每当此时,我们就会遭到大人们的一顿臭骂:“看把巷道作践成了什么样子?!”后来,我进小学读了书。一次,因为天下大雨,巷道里泥泞难行,爸爸就脱掉鞋袜,挽起裤腿,戴上草帽,把我背着送到了学校。回到家后,他便就地取材给我做了一付“脚踏”——一种可以踩水的“雨具”。他先找来两块比较大的木板,把它锯成鞋底型;再找来四块比较小的长方型木板,把它锯成一样大小,立着,一前一后钉在“鞋底”下面;然后再在“鞋底”木板上打上两个小孔,穿上麻绳;下雨后就把麻绳绑在脚腕上,踩着泥水上学,我们叫它“脚踏”。后来,供销社有了雨鞋,爸爸又给我买了一双,这才比较好地解决了遇雨上学难的问题。又一次,爱人去地里干活,把3岁的女儿秀秀放在巷里玩耍,谁知庄巷的四套马车突然飞奔而来,一下子把巷里的尘土扬起一丈有余。眼看四套马车就要从秀秀身上拦腰碾过,把邻居们的脸都吓白了!结果还好,因为四套马车在这紧要关头,恰好遇上了一块大石头,车辘轳一颠,“刚好颠过了孩子的腰部”,这才救了秀秀的一条小命。土路,也见证了新中国发生的许多不朽事件。如1947年,我村青年王长命就是骑着红马、披着红绸,经过王南——小张坞村土路参加八路军的;1948年10月解县县委派来的土改队就是通过王南——小张坞村土路进入小张坞村的;1950年前后,小张坞学校就是通过小张坞——袁家庄——南庙的土路组织学生到二区参加镇压反革命、声讨一贯道的;1951年我村就是通过小张坞——袁家庄——东辛卓土路欢送王文孝等青年入朝作战的,因此,“土路”虽“土”,却见证了小张坞村的光荣历史。一千多年来,虽然路的宽窄长短曲直不断发生变化,但改变不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尘土飞扬问题。直到2007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党和政府才把“三农建设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一场新农村建设运动展开了。就是在那次运动中,全国农村的“土路”,包括出村路、巷道路和田间路才提升成了“水泥路”。这是一场“有史以来的农村道路大革命”,也是一次了不起的“农村道路大提升”。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性情温和、随遇而安,爱孩子、爱诵读,喜读书、喜旅游,追求健康、自然、快乐、充实的人生意境。在多个平台担任主播。“喜马拉雅”诵读散文诗作多篇,并先后播讲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等。
(版权说明: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异议,请后台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原创文学公众号友情链接
《开心钥匙串公众号》主编:诗玛芊,实名杨玉川。以发布个人长篇纪实连载《伍拾年淡事》为主,兼发其它作品。另设《百姓小传》栏目,发布朋友们的纪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