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产家长们能想象到的极限了

文摘   2024-09-30 08:36   河南  

周末看了个电影叫《抓娃娃》,沈腾和马丽演的,很有意思的一部喜剧,用粉丝们的话讲,叫“含腾量”极高。开心麻花做大银幕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好些镜头细节上也都经得起推敲。

电影说的是一对富豪夫妻,为了孩子的教育成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国内最好的清北大学经管学院,十几年如一日地假装家里穷得叮当响,甚至从豪宅里头搬出来、住进老破小,让孩子从小就捡破烂吃苦受罪磨砺意志品质,后来高考考了705分。看完了之后,又有些唏嘘,唏嘘的是中国家长们的教育艰辛,也唏嘘导演编剧们的煞费苦心。


没当过皇帝的人,就只会幻想皇帝种地用的到底是金锄头还是银锄头、饿了会不会支起油锅炸红糖油饼和鸡蛋糕吃。很怀疑,编剧团队当中可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富豪——身价过亿哪怕是过千万的那种。

我上学那些年,大学老师们已经不满足于把孩子们困到国内受这种内卷式的教育了,润得早的高一就出国去了,润得晚一点的读大学也要选个对外合作办学那种,大三、大四送到国外去镀镀金,最好再留到海外读个硕士博士,海归的学二代们学成归国,再找找圈子里的同门,不拘塞到哪个学校当个讲师教授,弄得好的说不定还能完美继承老子和老子娘的学术衣钵,慢慢垄断一个行业一个领域。

这还是中产阶级群体里相对没那么壕的那种,还有那些赶上高考最后一波红利的60后、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70后们,真正家境殷实到一定程度的、或者是黄瓦红墙院子里那些孩子,可能根本就不走国内高考这个赛道,毕竟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

像电影里这对夫妻,明明有一万种方法可以把孩子送进传说中的清北大学经管学院,但偏偏选了最接近“穷人”思维的那条路,就是把大部分钱花在了“教育”这件事本身上

请一批高水平家教,让孩子从小打牢语文和外语基础,学好数理化,再有个修身养性的文艺爱好,虽然也是极必要的,培养的是全面素质,打造的是富人气质,但这个钱花的毕竟是小头。

真正的富人家庭,恐怕会更多地把钱花在“取捷径”上头,让孩子在不花时间不费力气的前提下领先别人一个身位。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有个人想到设计院当院长,结果把钱都花到报注考培训班上了,几年内拿下了好几个注册证书。

后来,你猜他当上了没。


建筑电气人
纳米教育提供专业的注册考试辅导、设计类咨询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