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

文摘   2024-09-06 00:09   安徽  

在今年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首次对外公布了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这一罕见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请注意,不是“2590”这“一个”枯燥的数字,而是公布了2590个姓名,以及每个人的职务和牺牲时间。

2590名牺牲的美籍援华飞行员,每个人都有名有姓有基本资料,被人纪念,受人尊重。这真是一件好事!
其实,这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的名录曾于1995年、2015年分两次镌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英烈碑”上。但直到2024年首次对外公布这份英烈名单,或许并不是偶然的。对中美关系而言,这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鉴于国内各大电视台经常播放各类抗日神剧,扭曲了抗战历史,给国人造成了严重误导,所以,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恐怕知道美国曾派出飞虎队援助中国抗日的并不多,而美国又付出了多大的牺牲,更是鲜有人知。

所以,这次中国首次对公布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而且包括每个人的名字、职务和牺牲时间。人们这才知道,美国援华抗战,是实实在在的付出,而且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虽然后来中美关系经历过种种曲折,甚至一度中断了近三十年之久,但那段历史是不应该忘记的,也是无法抹杀的。

而且,在9月3日那天,南京还举办了《铭记英雄 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巡展(南京)》,也正是在这次开展仪式上,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同步通过网络渠道,公布了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

根据央视报道,这次展览“聚焦美国援华航空队组建、中美军民并肩作战及救助美国飞行员,以及中美人民数十年交流交往等重要历史事件,展示了飞虎队的卓越功勋以及中美人民用血与火铸造的珍贵友谊。”

把当年援华的飞虎队称为“英雄”,而且是“铭记英雄”,再看央视进行报道时的用语,这次纪念活动的规格不可谓不高。

说起飞虎队,就不能不提及那条用许多美军飞行员生命为代价开辟的“驼峰航线”。这是抗战期间美国为支援中国抗战开辟的一条空中通道,被誉为中国的“战时生命线”。

这条“生命线”始于1942年5月,终于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艰险的空中运输线,也是一条支撑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通道。

因为当时中国的抗战形势非常严峻,国土大面积沦丧,又遭遇侵占缅甸的日寇之封锁,物资匮乏,非常艰难,急需外界援助 。对于中国这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家来说,真是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为此,美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开辟了这条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驼峰航线”,把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前线,并诞生了一支特别的部队——飞虎队。这些战士们大多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中国的。
飞虎队的全称叫“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在整个援华作战期间,有2000余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英雄牺牲,为中国的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随着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被公布,那段充满悲壮的历史也走进千家万户。在相关评论区,我看到许多暖心留言,都是冲着点赞而来的。

有的网友为这种历史真相的发掘点赞,有的留言向“美国人民致敬点赞”,更有网友表示,不应该忘记历史,“应该感谢那些为了我们的解放事业而付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的美国人”。

其中,我看到两段留言非常暖心,更发人深思。一段说:“美国人从来没有占领我们一寸土地,相反,当年他们为了帮助我们抗击日本侵略者,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

还有一段这样说:“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真正的敌人,看清楚了吧!没占领我们一寸领土,对我们帮助最多甚至牺牲了生命也在所不惜,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其实,在历史上美国人帮助中国的事有许多,比如北京协和医院的建造,比如带头返还庚子赔款,帮助中国的教育事业。

就拿抗战历史来说,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有两位美国人——他们都是来华的传教士——冒着生命的危险,无私而勇敢地救护受苦受难的南京同胞。

其中一位叫魏特琳,她的中文名字叫“华群”。她在中国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尤其是对贫苦的农村妇女有负担。当日寇的魔爪荼毒南京,她拒绝撤离,而是选择留守,以她任职的南京金陵女子学校为载体,开辟为避难所,救助了上万名南京妇孺。

另一位是约翰·马吉牧师,他是一位牧者。当南京沦陷后,约翰·马吉牧师临危受命,在腥风血雨中出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和其他二十多位坚持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一起组织设立了难民伤兵救治医院,一共救助了20多万难民脱离日寇的魔爪。 

约翰·马吉牧师还有一个重大贡献是,冒着生命危险,用摄像机录下了侵华日寇在南京犯下的种种暴行。这些影像资料后来成为指控日寇犯罪的铁证。

什么叫朋友?这才是朋友。什么叫弟兄?这就是弟兄。我不禁想到了那句金句:“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箴言17:17)

其他推荐:1、有一种爱超越了国界——北京协和医院创建背后的感人故事
2、重温《山雨》:“不是没有家,不是不想家”
3、富马利:一位用医学技能帮助中国妇孺“重启人生”的外国女性
4、有一种爱超越国界——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再次想起两位传教士的义举
5、让“女性服务女性”——百多年前是她們率先教导“把女人当人看”
6、缅怀两位女性:忘记她们,就是我们的亏欠   
 7在怒江大峡谷追寻富 能 仁的足迹:兼评介三本有关图书

寄居在世
我在世寄居,素来以你的律例为诗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