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和爱情无关:七夕节的起源和演变

文摘   2024-08-09 22:37   山西  

一年一度的农历七夕节又到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节日被包装上“爱情”的元素,被视为“中国版的情人节”。我想,商家的推波助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吧。

其实,七夕节最早的起源和所谓的“爱情”完全不沾边。

作为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节,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比如: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光看这些节日的名称就完全和“爱情”不沾边。

上古之人崇拜日月星辰,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转,背后由特定的神明操纵,并对人世间的命理产生某些神秘的影响。

这个七夕节就是由古人的星相崇拜演化而来的。最早人们在七月初七祭拜的是一个叫“七姐”的女性神明,对应的是天上的织女星。

在人们心目中,这位“七姐”(被神格化/偶像化了的织女星)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同时也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而每年的七月初七更是其诞辰日,就像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一样。而人们对“七姐”的祭拜活动是在七月初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这就是“七夕节”的来历。

人们祭拜“七姐”,和膜拜其他偶像一样,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

偶像崇拜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们所制造的偶像(复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具体到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有特定的偶像“坐镇”。

所以,我们看到,这世间有成千上万的偶像。可叹的是,人们把属于宇宙万物的星辰当做膜拜祈福的对象,去侍奉去叩拜被造之物。

后来随着后世历史的演变,又出现“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于是七夕节又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于是,七夕节又被当做中国版的“情人节”,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商家的营销宣传下,七夕节的这一形象早已深入大众的心理。

而说到“牛郎织女”的故事,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其视为美丽浪漫的爱情象征。这个故事还曾被收录入小学语文课本,可谓是家喻户晓,以至于人们把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解读成“织女与牛郎彼此相爱”。

可是,真正细究这个民间故事,并不能发现真正的爱情,以及对女性的尊重。

在这个广为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里,有一个关键性情节,织女和其他仙女从天上偷偷溜到人间玩耍,她们在湖里洗澡的时候,被牛郎偷拿了其中一件粉红色的衣服。随后在牛郎的要求下,织女嫁给了牛郎。

我们怎么说呢?牛郎偷拿仙女衣服之前,估计也有偷窥。在织女洗完澡找不到衣服的时候,他突然跳出来搭讪,以此博得织女的好感,进而抱得美人归。怎么看,这都有点乘人之危的味道,是一种道德绑架。牛郎所作的并不光彩。

所以,要说牛郎织女在那一刻能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真的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而我不仅没有看到爱情,看到的反而是对女性的不尊敬。这个故事的境界比“英雄救美”的传统小说套路都差远了。

因此,回到这个故事,我们不能简单把七夕节和爱情划等号。“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没有传递出真正的爱情的样式。真正的爱情不是那个样子的,真正的爱情是舍己的爱,是互相的委身和成全。

其他推荐:1、爱比恨更有力量——以怨报德和以善胜恶的对比
2、我从《长安三万里》看到了“虚空”
4、是谁培育了湘雅精神?又是谁玷污了湘雅精神?
5、灾难何以能唤醒人心?
6、放弃权 力比拥有权 力更需要道德勇

寄居在世
我在世寄居,素来以你的律例为诗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