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总结 | “Dual·欧”赴德法海外暑期实践支队纪实

文摘   2024-10-09 22:33   英国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在2024年5月访问法国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人文交流“双向奔赴”,推进教育、青年等合作。在全球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工程师的角色愈发重要。德国、法国是世界工程教育的发源地,伴随着工业革命中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崛起,逐渐形成了以“精英化”、“双元制”教育为特色的完善的工程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正从“工程大国”“工程强国”迈进,亟需大量卓越工程人才。

值此关键节点,来自核研院、工程师学院、机械系的9名师生组建“Dual·欧”赴德法海外暑期实践支队,于8月中旬前往德法知名高校和代表企业等,通过参观调研、座谈采访、青年对话、红色宣讲等形式,深入了解德法的工程师文化,促进跨学科、跨国界交流学习,探索和学习德法从高校到企业的工程师的培养体系及成才路径


走进高校

探究“双元制”工程精英教育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始终代表着国家人才战略的风向标。德国法国的高校经过百年的探索,形成了成熟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支队走访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萨克雷大学等4所欧洲顶尖工程学府,探究“双元制”“校企联培”的工程师培养路径。

1.严格的选拔途径、开放的教育分流

德国的综合型大学聚焦前沿科学的理论和科研基础,致力于培养研究型工程师;而应用技术大学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尽早接触工业界的工程技术,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工程师。

支队采访的慕尼黑工业大学当地学生Schön说“开放的教育分流给了我们选择适合自己发展路径的空间”。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学生Romain向我们介绍了法国工程师大学校通过极其严格的入学竞考选拔直接影响杰出的精英工程人才输出质量,从而形成更优的良性循环、保证了人才质量。

2.务实的课程体系、灵活的学习机制

亚琛工业大学,支队成员们前往世界前沿的材料成型研究所参观学习,并在图书馆遇见正在准备考试周的本科生们,亚琛工大与清华联合培养的工业工程系德国留学生Alpher说“亚琛工大有强度较高的课程体系,如硕士在读期间要修100余学分,这意味着更高的自我管理要求”。

巴黎萨克雷大学,支队成员们和13名当地学生及校友进行了别开生面的会餐交流。一位已经毕业并成为工程师的校友Jéan激励大家“法国很多工程师院校与国内顶尖高校建立了双学位项目。这种灵活的学习体制为大家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3.双元的校企合作、联培的实践方式

德法的高等工程院校,与领域相关企业长期合作,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要去企业实习4个月,熟悉企业运作、工业流程,还能深入学习各种工程技能、超越科研领域的局限;并会在不同阶段以工人、技术员、见习工程师等不同身份多次到企业实习,逐渐养成专业的工程素养。

“双元制”校企协同的工程教育方式构成了德法精英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分流和重实践的人才联合培养,缩短工程人才培养周期、带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技术成果加速转化、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保障


对话企业

触摸世界前沿“工程师文化”脉搏

在“双元”的校企培养模式下,企业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发展主力军,更重要的也在推动国家工程师教育的发展。实践支队走进ITER、法国电力公司eDF、宝马BMW、CGN Europe Energy、西门子Siemens、CATARC Europe、CGN法国工程公司等7家德法代表性企业,通过直面工程一线、行业前沿,感受技术创新的脉动,获得更多德法工程师文化的一线快报。

1.learning by doing的工程师文化

法国电力集团(eDF),公共关系总监Je suis提到“learning by doing”正是法国工程师文化中这种重视实践的理念的集中体现,只有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

宝马BMW,负责市场研发的工程师向成员们表达:BMW需要的不只是有知识、有技术的“worker”更是能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engineer”

2.重实践的人才培养、密切的校企配合

CATARC Europe中汽研欧洲,负责设备车间工况的工程师向成员们表达了他们对高校工程实习生的求贤若渴“企业和慕工大有密切的校企合作,除了共同完成课题外,每年都会投放灵活可选择的岗留给学生来企业实践实习

CGN Europe Energy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支队成员采访了一位实习生Marie,她是工程专业的研一学生,自主选择了“两天在校学习,三天在企实践”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她表示:在企业实习可以深化对数据分析实际应用的理解,同时可以获得宝贵的行业视角,这将对她未来的工程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精益求精的工程理念、可持续的技术创新

作为德国代表性前沿企业,西门子Siemens精益求精的工程理念和质量至上的企业文化让支队成员们印象深刻。支队采访到一位西门子的工程师提到“在西门子,质量就是一切”。

CGN中广核法国工程公司,支队成员们了解到为掌握法国的核电技术,中国工程师们要模拟数百个操作场景,掌握万余个知识点,才一代一代推进中国自主核电技术持续更新。

重实践的德法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环节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持续向高校提供实践平台、引导借助课题的技术创新、培养学生感知市场敏锐、锻炼学生适应产业需求,为培养出的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人才们提供更匹配的就业机会,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对接


溯源“一带一路”

体悟工程师的国家责任、全球胜任力

实践支队前往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杜伊斯堡港、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体悟学贯中西、追赶世界工程浪潮的工程师全球胜任力。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师生们与领事畅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工程人才需求;在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杜伊斯堡港十周年重要节点,支队来到杜伊斯堡港进行参观,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

在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师生们在TAC1工程师介绍下学习托克马克型聚变实验堆,感受工程师全球胜任力所必备的解决复杂国际工程难题的工程专业素养。


红色宣讲

展现清华工程青年人才之风采与担当

清华大学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使命。在本次的德法实践中,支队成员走一路、学一路、讲一路,探访了周恩来法国故居、法国先贤祠、巴黎公社运动公墓,持续开展红色宣讲,深刻感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精神力量,展现当代清华工程青年的风采。

支队在周恩来总理法国留学期间的故居开展宣讲,从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留法从事革命工作的故事中,感受他们经受革命锤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决心,追寻法国巴黎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厚渊源在巴黎先贤祠,支队成员在宣讲中回顾了法国的居里夫人和伏尔泰等科学家的经历,感受法国科学家的精神力量、“灯塔”之光;在巴黎公社,支队成员现场宣讲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和光辉历史,穿越时空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与坚定


结语

本次为期10天的德法海外实践,师生们走进高校探究“双元制”、“校企联培”的工程精英教育,深入工业企业触摸世界前沿“Learning by doing”的工程师文化脉搏,沿“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体悟工程师的国家责任,持续开展红色宣讲展现清华工程青年人才的使命与担当。通过对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学习先进工程理念、体悟工程文化历史,深刻激发师生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如清华校歌中“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所唱:凝聚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坚持为我所用,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吸收、发扬光大,这是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年轻的工程师们将继续秉承历史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厚植家国情怀、挺膺时代担当,为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全球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 | “Dual·欧”赴德法海外暑期实践支队

审核 | 王健健 胡益玮 张嘉明


机械正发声
清华机械系研究生最及时的学术、体育、文化、实践、志愿等活动资讯。 The latest academic, sports, culture, practice, and volunteer informatio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