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春气始 万物生

教育   2025-02-03 07:35   北京  

节气




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10分将迎来立春节气,万物逐渐复苏,生命开始蓬勃,春将回归大地,正所谓“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立,是“开始”之意

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常在立春时节,以祈求一年的好运和丰收。

立春都有哪些习俗?一起来了解↓


【咬】

立春时节,我国民间多有“咬春”的习俗。俗话说“不时不食”,古人于立春日吃萝卜,是“咬春”的一种。除了萝卜,春饼、春卷等都可以“咬”。“咬”,体现的是人们对春的一种亲昵。

咬春习俗中,吃春饼多见于北方,而南方则流行食春卷。就着春饼或春卷,各色新鲜食材皆可“一卷”而食,一口下去,不仅于健康有益,还齿颊留香,满嘴是“春的味道”,爽哉美哉。有诗云:“调羹汤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


【打】

“打春”源自打春牛。传说中,东夷族在首领少暤的带领下迁居黄河下游,从游牧改为耕作,由他的儿子句芒管理此事。句芒烧草灰确认春天来临准备播种时,犁田的牛却仍在冬眠。有人建议用抽打让牛起来耕田,但句芒说牛是帮手不能虐待。他让人捏成泥牛,挥鞭抽打,鞭声惊醒了牛,牛便跟随人下田干活了。后来,句芒被尊为掌管草木生长督作农耕的神祇,他看灰立春、鞭挞土牛的做法也积淀成人们判断时令及时耕作的习俗。

在传统耕织社会中,打春牛历来是自官方到民间最为重要的仪式。如今很多地方将这一习俗修改以符合城市语境。例如,在上海,孩子们围绕张贴有春牛的彩灯击打,五色糖果抛洒而下,热闹非凡。


【写】剪】

剪彩为燕、“宜春”字以“饰春”的是非常古老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宜春”以示迎春,取适应春天之意,也是春天安好之意。剪彩为燕、贴宜春是立春习俗的核心意象之一,是迎春祝福最吉祥的语段。


【挂】

挂春指的是“挂春幡”。春幡,又称春旗、春胜、幡胜等,是一种用彩纸、绸布、金银箔等材料剪裁、粘贴或缝制而成的装饰品。其形状多样,有的呈长条形,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则剪成花鸟鱼虫等吉祥图案。在立春这一天,人们将这些春幡悬挂于门前、树梢或屋檐下,随风飘动,营造出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


挂春幡的习俗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时期,至明清时依然十分流行。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和顺应。春幡的飘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同时,春幡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也在无声地传递着人们心中的期盼和祝福。


立春这天,也有女孩们将春幡簪在头上。各式幡胜在春风中飘动,寓意着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辛弃疾对此写道:“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煨】

煨春,即煨春茶。流行于浙江温州地区。即在每年立春日,烧食春茶。通过慢煨春茶,与春天的味蕾相约,开启新的一岁‌。

早时,制作春茶曾用朱栾(柚的一种)碎切,间以白豆或黑豆,放在茶中食饮,以后改用红豆(方言“豆”与“大”同音)、红枣、柑橘(“柑”与“官”“橘”与“吉”同音)、桂花(“桂”与“贵”同音)、红糖合煮,煨得烂熟。饮前先敬家中六神祖先,然后家人分食,希望吃了春茶可以明目益智,并取其大吉大利、升官富贵之意。


你的家乡都有什么立春习俗

在评论区分享吧!



来源 | 育见新闻综合自澎湃新闻、人民日报等

编辑 | 牛迪

责编 | 晓平

审核 | 文静

育见新闻
育新知·见未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融媒体官方账号,权威教育媒体,以观点创造价值,以思考引领变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