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邵忠
“谦逊的慈善”,是2020年时我提出的一个概念,想与慈善公益同道探讨,给太在意按规模排座次论英雄的慈善洪流,提些精神进步的思路,比如从“为善也须善为”的角度。一旦我们解析这些看起来(似乎)不太有难度,做起来(应该)不太会行偏的给予和帮助,比较不同的为善实践长期和内在可能带来的高下分别,进而提倡平等、可持续、人本的谦逊为善之道。之所以分享以这把尺子量度行为、自问内心,是期待慈善家们在物质给予之外,也能多给社会贡献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这可不是高要求,而是想回归基本,把好事儿用心做好。
做好事,出发点上满满的道德正当性,可从管理的角度上,还要看行动,根据成果来衡量你的持续有效性。这与康德笃信的“善心即是本质善”并不矛盾。重视善行与善果,助力“让善闭环”,并没有贬低慈善初心的可贵,但也确实希望通过助力为善之行得偿所愿,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善。
让我们冥想片刻,想想一簇微弱的小火苗的样子,有火,但孤零零;是暖,但很有限。很多时候,人(们)的善意善念的初始,就像这刚刚点着了的小火苗,需要及时呼应,需要众人添柴来接续,才不会熄灭;而最好是能够借上风势,熊熊而燎原,照见更大天地,唤醒更多的善念善意,引领着示范着说——像你这样的善,也可以如我般燃,如我般暖。
这里头的呼应、接续与风势,都是善的助力,是“让善闭环”不可或缺的宝贵要素,都是为善可持续的关键。对更大的社群、社会系统来说,是“为善也须善为”理念的必然要求。不要只说“德不孤必有邻”,还要说,让德多邻与共,才更有利于唤醒善,实践善,持续善。
说到助力,其中既有个体偶发的,也有组织式、体系性的;这后者作为一种动力系统,不但提供的助力更大,而且能通过不断地迭代学习,创新升级,形成某种为善动力的生态,不但乐此不疲而且精于此道,进而以此为生,就成了一种新事物,我称之为:“善引擎”。
引擎,是从engine这个词音译过来的,随着“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这个词的普及而走进了咱们的日常。
分析一下做得好的搜索引擎,大概有这么四条共同的特征:首先是便利性,使用门槛尽量降低,普通人也很容易就能入门上手;二是可靠性,搜索出来的结果可信,像工程师般靠谱可信赖,同样的输入内容能够得出一致的结果,让人有稳定的预期;三是开放性,开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网络协同效应,越多人一起用,越会变得更好用,用的过程本来也在优化,让他持续学习并生长。除了这三条之外,我还看到更好的平台有这么一个特征,就是不抢戏,默默地。什么意思呢,引擎有动力性,本事也大,难免会帮衬着,帮衬着,就当起主角,照自己的意图来谋事儿。所以,比好更好(from good to great)的引擎(其他产品、服务亦然)好在其“沉静”——日用而不觉,“太上不知有之”,“百姓皆谓我自然”。
善引擎,在系统性地助力为善上,也表现出这么个腔调:便利、可靠、开放,且沉静,在“高质量为善”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可持续动力机制的作用——让为善从一念起想,从想法到做法,从开始摸索着做到涓滴成河,从孤军发展为为善共同体,相互之间还有协同互补,共生而生生不息。善引擎是个承载,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你发现的痛点难点堵点。你也许只是有些初步的构思,善引擎这里有些技术有些工具,还有些前人踩过坑后的攻略心得,有时候还包括且不限于财与才的赋能,让你在高一些的起点上起步,上坡,趟出一条路来,到达某种彼岸,然后,复盘学习升级后,更斗志昂扬地再出发。善引擎,作为托举者,作为促进派,让一波又一波入流的为善立于潮头,而自身则遵循着利万物而不争的原则。
这些属性,尤其在面向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解决的时候,更凸显其意义。大千世态,横亘着的社会问题,当然有巨型量级的,但更多时候,是散落在不同的角落,有着初始的局部性。这种局部的具体问题,对于最初的鼓起勇气是大有助益的,尽管随着对解决方案的探索,你逐步就会发现它没有那么局部,草蛇灰线后现出大棋局。好的做法如何能够隐性知识显性化,事非经过不知难,这难的解法又如何传递启发?除了解法的与共让其他人少绕弯路之外,引擎也有能力上补给、精神上支撑的作用——比如说助老、打拐、暖独、预灾、防诈、除害,不少为善者最初只是因个人经历冲动开始的这股干劲儿,假如没有“善引擎”步步为助、比学赶帮的话,可能再衰三竭后就偃旗息鼓,就没有然后了。
善引擎要让善与科技携手与共。科技让为善更有效,跨界出新解;为善让科技更温情,因用而精进。有些社会问题,在社会的范式里用传统的拆解方式走不通,科技却能够提供意想不到的创造性解法。触发多是分布、离散的,引擎却是规模、连续的。面向许多难以大一统的社会问题的场景,让空有一身武艺无从施展的科技独孤,在打社会怪中实现升无量级。因为,需求是最好的innov师,实战是最好的debug师。
当我听到乌镇会议上有从事可持续社会价值工作的专家说正努力“让做好事变简单,让助人者更有力,让善意生长更多可能”时,心里颇多共鸣——这个刻画,恰好就是善引擎的模样。可持续社会价值希望扮演的,就是从善念善意到善行善果的投资者、孵化器的角色,投资给那些面向社会难题挑战的善意,以善引擎中的科技与创新工具箱作为关键的战略资源投入,努力孵化出可持续的善行,甚而善器,并使其可进化、可持续。不只是他们,更多的才露方兴的善引擎(good-enabler),同样正在打磨便利、可靠、开放与沉静这四项素质中成就善意善行,成为善器。
善添引擎,善更大焉。若水之善,正在涌现。
杨斌
清华经管学院管理学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可持续社会价值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组织行为与领导力、商业伦理、非市场策略、高等教育创新等。
杨斌于1987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学位。开发并主讲清华大学精品课“领导与团队”“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讲授“管理思维”“思维、决断与领导力”“文化、伦理与领导”“危机管理”“管理学概论”等MBA/EMBA课程,多次获颁教学奖励。作为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2023),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4,2018),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杨斌教授现任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相关阅读
内容来源:《Modern Weekly》
编辑:符怡
审核:郑黎光
责编: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