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2025年钢市:“病树”如何万木春?

企业   2024-11-03 15:19   北京  

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贾林海 报道

钢之家网站供图

今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同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叠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增多,主要表现在消费增速持续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降幅进一步扩大。

从钢铁行业来看,进入2024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呈现高供应、高出口、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低需求的“三高三低”局面,钢材价格总体震荡下跌,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2025年钢材市场发展形势,推动钢铁行业加速走出下行周期?在11月1日—3日召开的2025年钢铁产业链发展形势会议上,市场大咖围绕这些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现场。

供需失衡致今年钢市“体感不佳”

“经过75年来的披荆斩棘和艰苦奋斗,中国钢铁工业实现了规模由小到大、技术水平由低到高、竞争力由弱到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历史性跨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唐祖君肯定道,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庞大、产品种类齐全、装备技术先进、产业体系健全、绿色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等方面。针对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他认为,既不能太悲观,又不能太乐观,而要客观看待行业发展。

钢之家网站创始人、董事长吴文章介绍,进入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强,主要经济体表现有所分化,欧美国家进入降息周期。国内方面,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材市场总体呈现弱平衡运行态势。“钢铁生产和钢贸流通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他直言。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未来3年~5年,钢铁行业多数企业可能长期处于微利状态,甚至大面积亏损,竞争力弱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南钢股份总裁祝瑞荣坦言。

“回顾今年初以来的钢材市场运行态势,用‘心惊肉跳’来形容最形象不过了。”天津友发钢管集团副总经理徐广友解释道,进入2024年,我国钢材市场持续处在趋势性下跌行情中,在震荡下行和阶段性回弹中反复横跳,而比这个更难受的是需求的下降。”

马钢股份市场管理部首席市场分析师夏仕卿说:“近期国家密集出台的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对恢复全社会经济活力、增强预期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对钢材消费也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面对庞大的粗钢产能,这些短期刺激出来的需求难以形成长期的助涨动力。”他认为,从今年12月份开始,市场压力将逐渐增大,到2025年第1季度,钢材市场供需矛盾或进一步加剧。

“从前3个季度来看,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和房屋销售面积等关键数据同比均持续下滑。这是我国钢管行业乃至整个钢铁行业‘体感不佳’的重要因素。”正大制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洪顺分享了他对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形势的感受。

以钢管为例,张洪顺介绍,今年初以来,虽然制造业增长相对稳定,但汽车、家电等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对钢管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出口方面,虽然钢管出口保持增势,但由于近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国对中国钢管出口采取制裁措施,未来钢管出口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当前,钢铁行业虽然依然供大于求,但不是过去的供大于求了。过去3年,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建筑钢材消耗量下降了6000万吨,同时,板材消耗量增加了1亿吨,仅去年出口就增加了3000多万吨。总体来看,表观需求量虽然在下降,但降幅并不大。”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韩卫东表示,“然而,今年不同了,需求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板材也存在过剩问题。”

以变应变、加速转型是钢企突围的关键

“2025年,如果我国粗钢产量能控制在10.1亿吨以下,国内市场供需关系总体就有望维持基本平衡。”吴文章预计,2025年,我国粗钢消费量将达到9亿吨左右,总体较2024年略有下降或基本持平;我国钢材进出口量分别将达到600万吨和1亿吨左右。

吴文章提醒道,年内至明年初,钢铁产业链人士要重点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宏观政策取向、稳楼市政策效果、中美及中欧经贸关系、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金融市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变化等。

“作为产业链上的一员,要想获得更稳定的发展空间,除了稳定基本盘外,还要积极锻造转型升级硬实力,在存量市场的博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结构性增长机遇。”徐广友提出,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由规模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加速演进期,也是钢铁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转折期,钢铁企业只有加速转型、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引擎,才有望在复杂严峻的市场中实现突围。

“进入第4季度,我国钢管行业或将迎来一定的预期改善。”张洪顺认为,一方面,随着宏观利好政策逐步落地,房地产市场有望止跌回稳,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暖,制造业转型升级及地下管廊、市政管线改造、新建项目等有望带动钢管需求增多。

“我对2025年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形势充满期待。”张洪顺表示,钢铁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以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 | 陈灿


更多精彩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重要人事任命!理性看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官宣!鞍钢控股凌钢集团三钢闽光选举新董事长


中国冶金报社
点击“关注”中国冶金报社微信公众号,每天为您提供钢铁行业权威的信息资讯,让您的阅读更便捷、更专业! 官方网站:中国钢铁新闻网(www.csteelnews.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