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侧型出血:血肿位于内囊及其内侧,可出现对侧肢体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病灶对侧同向偏盲,双眼向病灶侧凝视。出血在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出血在非优势半球,可有失认症与失用症。在急性期瘫痪为弛缓性,经数日或数周后,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时间越久, 肢体功能恢复越差。内侧型出血破入脑室者,病情更为严重。当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引起脑水肿、颅内压迅速增高,可出现昏迷、双侧肢体瘫痪、去大脑强直等脑干受损的症状。可出现胃肠道出血、呕吐咖啡残渣样液、体温升高、脉搏增快、鼾声呼吸、 血压下降等丘脑下部受损的症状,可出现瞳孔忽大忽小,或一侧散大等脑疝的症状,病情严峻。
2、外侧型出血: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较轻、瘫痪多不严重,神志多清楚,预后佳。血肿占据了内、外囊者,称混合型出血,预后多极为严重。
多由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破裂引起。轻者,出血虽少,多局限桥脑一侧,可出现球侧桥脑损害体征。如病灶侧面部麻木或外展神经、面神经瘫,对侧肢体瘫及深感觉降碍,双眼凝视肢体瘫痪侧,也可出现眼的一个半综合征。重症桥脑出血(血肿超过1 cm),患者很快昏迷,四肢瘫、双瞳极度缩小呈针尖样、眼球各向活动障碍、高热、呼吸不规则、去大脑强直,病情迅速恶化,威胁生命。
老年人常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出血,青年人多见血管畸形的破裂。好发于一侧小脑半球深部齿状核附近,为小脑上动脉供血区。表现突然枕部痛、眩晕、频繁呕吐、眼震、共济失调,可伴面瘫、同侧注视麻痹等。少数呈亚急性进行性发病,类似小脑占位性病变。重症大量出血病例,突发剧烈头痛,颅压迅速增高,很快出现昏迷、四肢瘫、肌张力低、瞳孔散大、呼吸不规则。如出血破入第四脑室,征象凶险,多在1~2天形成枕骨大孔疝,病情极度危急。小脑出血如果在脑干受压之前,采取紧急手术治疗,仍可获良好疗效。小型出血,且无脑干受压征者,在严密监护下,经内科保守治疗,可自行吸收。
有原发性脑室出血与继发性脑室出血。前者指脑室脉络丛或室管膜血管破裂出血,临床上较少见;后者为脑实质血肿破溃进入脑室,临床上多见。表现为突然昏迷加深,出现脑膜刺激征、 四肢软瘫、瞳孔缩小,可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呼吸、 心脏功能紊乱、衰竭,预后差。
出血在大脑皮质下白质内,故又称皮质下出血。发病年龄较轻。高血压的因素仅占半数,其他可因动脉畸形、转移瘤、血液病引起,部分病者的原因不明。脑叶出血的症状与同一部位的分支动脉阻塞所产生的综合征极相似,但多有头痛,其他可表现局灶症状,如枕叶可见同侧眼周剧痛和严重偏盲;左额叶有耳前区及耳内疼痛,感觉性失语;额叶出血有对侧上肢严重无力、面部及下肢轻度无力,有的有精神症状或智能障碍;顶叶出血可见颞部痛和偏身感觉障碍。出血近皮质可发生局灶性癫痾。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血管畸形,或出血量大者,应手术治疗。小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可自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