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偏石书院知青驿站挂牌仪式掠影/编委会讯

文摘   2024-10-23 00:00   陕西  



典岁月 藏真挚



遥忆大西北





10月份,黄龙偏石书院知青驿站挂牌仪式现场。

瓦子街镇政府领导和黄龙北京知青联谊会负责人共同揭牌。











往期回顾:




遥忆大西北 铭记建设者



这是一片萌生春天的土地

俯瞰大西北苍茫厚土的四野

孕育出中华儿女的脊梁

这是一群迎着风雪挺立的战士

经过脱胎换骨的岁月历练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扎根发芽


遥忆大西北 铭记建设者

这是一首诗、一支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是青春年华,是人生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大批知识青年响应号召来到了陕北

窑洞里住上了北京娃。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他们在陕北磨砺,

这里有青春岁月,有终身难忘情牵第二故乡的故土情怀

回忆这段插队岁月,这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他们奔向了黄土地,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把各种磨砺夯打成垫脚的砖


北京知青曾煜华回忆了初到陕北的片段:“当我去几位乡亲家轮流去吃派饭时,那七彩的感觉逐渐消失,被活生生的现实替代

破旧的窑洞里昏暗得让人窒息,简单的家具显出落后和贫穷,几床脏兮兮的被褥补丁重叠,真不知能否盖住七八口、十来口人

每当我端起碗吃那并不丰富的饭菜时,总被大人、娃儿们的眼光盯着,使我握着筷子的手发颤,难以下咽


北京知青孙伟程唱起《延河畔上的女石匠》这首歌:我们是公社的铁姑娘,延河畔上的女石匠。铁锤手中拿,石錾明又亮破顽石,筑大坝,战斗在水利工地上


是啊,那一年那一月的那一天

他们脚踏轩辕汗珠沉淀的黄土

那里有永远惦记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那里有难以割舍的乡情


我思念,我思念那个小山村,

那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我思念,村边的那条小河

流淌着,流淌着太多难忘的岁月

我思念,漫山遍野的山丹丹

红艳艳,红艳艳花开的正浓

我思念,那丰收的打麦场

香香的,香香的是我们的丰收喜悦和麦子的芳香


知青,把青春热血洒在这块热土,

而今的,陕北老百姓不会忘却——北京知青

你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你们耐心教山里娃娃识字学文化

山山峁峁留有你们扛镢头、吆喝黄牛的身影,山谷中还荡漾着高亢的信天游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如今的陕北再也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如今的这方热土见证着一代代人的幸福和奋斗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北京知青石英说:有生之年能够为延安,为故乡做贡献,看到这里翻天覆地发展变化,这是北京知青的心愿


遥忆大西北 铭记建设者

蓦然回首,五十多载荏苒岁月


此刻,我的耳边回响起这首歌曲:

大西北大西北,响应号召共同开拓,把希望撒在黄土高坡,云海苍茫的巍峨天山,麦浪起伏的关中平原,平沙无垠的腾格里,黄花绿草的金银滩……久违的西北我爱的家乡


曾在水泥厂工作的北京知青何晓新说:为了经济振兴,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工业建设,延安一批地方企业,如钢厂、电厂、化肥厂等等。还有一批批北京知青奔赴大西北,投身三线建设各行各业


是啊,我离开农村,从此就是工人了

生活环境变了,劳动环境变了,我们学到的延安精神没有变,在新的环境下,我们沿袭着这种精神,继续炼就着自己,也锻造出崭新的工业产品


北京知青劳模王景芳,我为祖国献石油,将人生融入延长石油战线,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石油工业战线“学铁人标兵”,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在陕北生活工作直至光荣退休。


遥忆大西北 铭记建设者

这是插队岁月、工业建设者、一代人的奋斗印记


刻印着一部部回忆青春岁月的诗篇

有艰难岁月、有艰苦磨练、有最淳朴的情谊、也有幸福的时光

曾在电厂工作的北京知青徐淑静说:我在延安有个温暖的家

如今虽然两鬓斑白,但是依然心系曾经奋斗的故土和亲人

如今我们回来了!如今我们回来了!


我们在心中呐喊:

延安,养育过我们的地方

延安,我们长大成人的地方

延安,我们无法忘怀的娘亲

遥忆大西北,铭记建设者,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遥忆大西北》编委会秘书组

2024.10.16




《遥忆大西北》新书发布会 诵读组(右一:李娟)





李娟,陕西安塞人,爱好诵读、公益活动。









往期回顾:





联欢活动主持人掠影



编委会团队分享和展示新书




延安老领导、北京知青、原延长油矿管理局老领导题写勉励书法作品




新书分享发布会主持人 张静



(左起:李红霞、张庭学、李娟)

遥忆大西北铭记建设者主题宣讲视频花絮





沁园春•贺《遥忆大西北》系列文集编委会于2024年10月16日下午14时,在延安成功举办《黄土地 石油情》新书发布


延长石油,民族工业,大陆明灯。
看清朝御笔,民国歧路,百年历史,一面旃旌。 
黄土高原,黑金油脉,宝塔延河北斗星。
时光渐,多少风流人物,风雨兼程。 


当年插队知青,一腔血,初来自北京。
更上山耕地,下乡播种,文明创举,佳誉时行。
岁月如歌,初心似月,心系延安西北情。
新时代,复兴中国梦,共筑高峰。





作者:龙亚东

产品经销公司



右四:龙亚东








往期回顾:




2024年10月16日下午14时,《遥忆大西北》系列文集分享发布会成功举办,编委会分享了《黄土地石油情》新书。



作为系列文集的首部成果。书籍分为“黄土地”“石油情”“工业知青名录”三个篇章,全书35万字左右,这是一部反映当年北京知青插队和工作期间学习、劳动、生活真实写照的书籍,是一部记录陕北父老乡亲和工业战线工人师傅们关心帮助知青成长进步的历史资料,也是遥忆大西北,铭记建设者的岁月回望和纪念。




主编张庭学汇报书籍编纂情况





书籍讲述中国石油工业历史上一批北京知青石油人的往事,收集了297位延长石油工作的北京知青信息资料,梳理了长庆油田工作北京知青以及本地插队知青信息。


《遥忆大西北 铭记建设者》主题宣讲




延安老领导、北京知青、原延长油矿管理局老领导题写勉励书法作品





联欢活动掠影





编纂组赴北京、西安、延安等地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实事求是的呈现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队、参加工业建设的纪实资料。





黄土地-石油情 编委会

2024年10月16日






活动主要议程





分享《延安插队知青名录》编纂发布情况

分享《遥忆大西北 铭记建设者》系列文集编纂发布情况

《遥忆大西北 铭记建设者-黄土地 石油情》新书分享

社会各界题写书法作品展示

赠送书籍



                          编委会秘书组

                        2024年10月16日









往期回顾:




《遥忆大西北》序/燃烧的青春/作者:侯波




本文转载于《延安日报》

发表于2024年4月14日



作者:侯波

延安作协党组书记、主席





张庭学是我的宜川老乡,他编了一本《遥忆大西北》,是反映北京知青当年在延长石油工作情况的书籍。书中收集的资料详实,记叙的事迹感人,我读完后颇有几分感动,忍不住就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对于北京知青的记忆,我其实是模糊的。我出生于1967年,自打我记事起,北京知青就已经基本上离开村庄了。直到我学校毕业后在县文联工作时,我才了解到关于北京知青的一些事迹。比如:宜川有个叫张革的北京知青,他曾两次在寿峰乡卓里大队后峪沟插队,他发誓要改变这里的面貌,便带领群众修梯田、建大坝、建小型发电厂等,还改良了村里的一些果木老品种,为村里作了很大贡献。到他去世的时候,遵照他的遗愿,就把他安葬在了寿峰乡,我当时很是为他感动了一回。我在县上工作期间,曾多次在清明节前去凭吊他。记得有一年凭吊的时候,正好遇见一群红领巾也前来扫墓,我的心中颇感安慰。  

其实,我对延长石油的了解也是比较少的。宜川土地贫瘠,石油工业薄弱,只是我到延安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要写一本关于延长石油的长篇小说,便翻资料,找熟人,前前后后忙了大半年,才对石油工业发展这段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延安是石油工业的发祥地,1905年,延长石油厂在这里诞生。1907年,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在延长县出油。从此,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得以结束。同时,这也是一粒火种,燃遍了大江南北。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玉门、大庆、长庆等大油田。延长石油从开始的白手起家发展到今天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凝聚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血。当然,这也是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牺牲、付出换来的。  

说起延长石油,就要提起一件事。1944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奖励劳动模范时,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当时的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多少年来,这四个字如同一面飘扬的旗帜,激发着石油人的热情与激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忘我付出、顽强拼搏。“埋头苦干”这四个字已成为中国石油工人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延安精神的一部分。  

2023年,在延长石油的一次研讨会上,我进行了发言。发言的核心是: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对于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来说,所有爱岗敬业的人都应该是埋头苦干的人,也都对得起这个称号。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相当正确的。比如张庭学编的《遥忆大西北》这本书中介绍的一些北京知青,他们从北京到陕北农村插队,然后又通过招工招到了石油战线,成为延长石油的一员。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获得过荣誉,或者曾经担任过领导,但更多的是在生产一线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翻看这本书,你会感受到: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是采油工还是炼油工,他们都怀有一颗“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热心。他们爱岗敬业,他们积极肯干,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总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他们无怨无悔地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理想,燃烧着自己的青春。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离开延长石油后,依然牵挂着这片大西北的黄土地,依然关心着石油产业的发展。其中有一大批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延长石油引进资金、技术,为延长石油的对外联系积极创造条件,继续为石油工业的发展作着贡献。  

——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正如他们后来在一次联谊会上所说:“后来由于落实北京知青政策,我们大多离开了这里,回到了北京,但我们没有在京城的高楼大厦、公园湖景中眩目,也没有在纵横的立交桥和琳琅的商品中迷路,因为延长石油那种传统精神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刻了!创造的力量、朴实的作风、真切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刻了!已在我们身上打上了烙印,我们永远忘记不了。”  

在历史长河里,北京知青对延长石油的付出只是一个阶段、一小部分,是一朵小浪花,但同时也是一段不能抹去的历史。随着岁月的沉淀,这段历史必将更鲜亮、更引人注目。这一切,让我再一次审视《遥忆大西北》这本书的重要性。我认为,张庭学做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这本书记录了一段历史,它让后代的石油人可以从中了解到:曾经有这么一段岁月,曾经有一群从北京来的知识青年,把宝贵的年华、把飞扬的青春都献给了延长石油事业,献给了祖国的大西北。今天,延长石油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和他们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遥忆大西北》这本书,收入的资料非常丰厚。有当事人的回忆,有生产生活照片,还有一些实物、字画、信件的图片。它的字里行间丰富展现了当年北京知青在石油战线工作的全貌。阅读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当初火热的激情,能想象出“我为祖国献石油”那战天斗地的场面;阅读这本书,我们当然也能够知道延长石油之所以成长壮大及稳步发展的原因。  

时代向前发展,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北京知青插队的那个年月,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石油的用途还有局限。但现在,中国正以箭一般的速度奔向工业社会,而石油作为一种化工能源,作为工业革命中流砥柱般的基石存在,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只有不忘过去,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在此,让我们记住那些为石油作出贡献的人们,记住那些曾为祖国工业建设发展付出了芳华的人们。






侯波(右)和张庭学的合影

作者:侯波,陕西宜川人,系陕西作协会员,延安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








李红霞,陕西延长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现工作于宝塔采油厂,爱好诵读、公益活动。







往期回顾:


西江月·贺《黄土地  石油情》书号审核通过


(通韵)

       


情寄高原黄土,笔连延水黑金。绵绵思忆见丹忱。留下坚实脚印。       

欣看春风拂柳,喜聆惠雨传音。山川青睐报国人。草木同迎佳讯。






咸大龙,男,1952年8月出生,北京市三十五中68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1月到延安县冯庄公社英沟插队,1971年10月招工到延安军马场,1972年9月调到山丹军马场工作,1974年2月从事教师工作。1991年1月回到北京继续从教。2012年从北京十七中退休。







喜报:3月22日,《遥忆大西北》书籍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平台查询,出版社书号已正式审批通过。
《黄土地石油情文集》主要收录中国石油工业史上一批知识青年在陕北工作奋斗的往事,采集老石油,老前辈及劳模建设者们的回忆文章,编撰埋头苦干石油人及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鲜为人知的故事,整理石油战线知青名录,全书通过讲困难日子里,全书约34万字,讲家庭老照片,讲身边好工友,弘扬延安精神,遥忆大西北,铭记建设者!
(自:黄土地 石油情编委会秘书组)










“遥忆大西北”编委会

总顾问:丁巨元、忽培元、周秉和

总 编:张庭学

主 任:何晓新

副主任:梁 军





《诗词文苑》编委会

编审:梁军 段景慧(北京知青)宫美静 龙亚东

本期制作:高 云

投稿邮箱:463178853@qq.com

联系电话:15209215921

(微信同号)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延长老矿典藏
本号系民间公益平台,仅限文学、文化交流,特此声明;文以载道、明智通理;薪火传承、不负韶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