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的经验来看数码银行突破盈利困境的策略与前景

文化   2025-01-02 14:28   新加坡  

在全球金融行业的快速变革中,数码银行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代表,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本文将回顾新加坡和全球数码银行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当前的经营状况,并分析其未来可能采取的战略方向,以实现真正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一、数码银行的崛起与现状


数码银行是无柜台银行,起源于对传统银行服务的革新需求,通过技术手段提供无缝、便捷的金融服务。


然而,即使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新加坡,数码银行的盈利之路依旧艰难。


以Grab和新电信联合创立的GXS银行以及冬海集团旗下的MariBank为例,尽管它们在近两年通过增加储蓄账户上限至7万5000新元吸引了大量客户,但截至2023年底,它们的亏损分别为1.52亿新元和0.52亿新元。


数码银行的亏损并非孤例。在亚太地区,45家数码银行中,仅16家实现了收支平衡。这反映出整个行业仍处于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期阶段。


二、挑战与盈利难点


1. 高昂的技术与运营成本


数码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和满足监管要求,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技术平台、拓展服务网络以及进行客户教育。这些成本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了运营压力。


2. 有限的市场份额


分析指出,数码银行需要找到利润丰厚的利基市场,例如未充分服务的中小企业或高净值客户。


然而,传统银行在这方面已有深厚根基,数码银行的竞争难度较高。


3. 产品单一,收益有限


以MariBank推出的低风险投资产品为例,这类产品虽然能吸引保守型投资者,但其盈利能力有限,难以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三、政策与市场变化:机会的曙光?


新加坡金管局(MAS)可能在2025年或2026年将存款上限从7万5000元进一步提高至10万元。


这一举措将提升数码银行的吸储能力,并与存款保险的调整保持一致。此外,新加坡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科技生态为数码银行提供了政策和技术支持。


然而,分析师如彭博行业研究的马哈茂德认为,仅靠提高存款上限不足以使数码银行摆脱亏损。


数码银行仍然需要努力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高利润产品来提升盈利能力。


四、成功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的案例


1. 韩国的KakaoBank


KakaoBank通过其母公司Kakao集团的生态系统,整合社交、支付和理财服务,在三年内实现盈利。


2. 中国的微众银行


微众银行专注于小微企业贷款和消费信贷,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价与风险控制,成为盈利的标杆。


五、未来发展策略


1. 多元化收入来源


数码银行应拓展高附加值服务,例如财富管理、企业金融和跨境支付,减少对单一存款业务的依赖。


2. 提升客户粘性


通过个性化服务与社交功能的结合,打造用户生态圈,提高客户留存率与交叉销售机会。


3. 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


利用区块链和AI技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技术和人力成本,为未来盈利打下基础。


4. 跨区域扩张


在新加坡站稳脚跟后,数码银行可以考虑拓展至东南亚等未充分服务的市场,利用区域内巨大的增长潜力。


六、总结与展望


尽管数码银行在新加坡乃至全球范围内面临盈利挑战,但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成功经验的借鉴,它们仍有望在未来实现商业上的突破。


正如法国ESSEC商学院教授昂德鲁斯所言,数码银行的崛起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耐力赛。


对于GXS、MariBank等先行者而言,真正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开辟新的蓝海市场。


未来数年,我们将见证数码银行从亏损走向盈利的转折点。对于这一金融科技领域的探索者而言,胜利的曙光或许已然可见。


元宇宙之家Metaverse
立足于新加坡,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区块链,社会民生。https://xueqiu.com/1112562313/column 我刚发现了 @元宇宙之家Meta 的雪球专栏,里面有不少精彩文章,快来看看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