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21年之后,公募基金我只碰指数型基金

楼市   2024-10-28 21:31   陕西  
文章共约2956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记得前两年在某券商从业的时候,那会行情很好,整个新能源行业由于有政策光环的加持和光明的未来前景,在当时是非常受机构和散户的追捧。

凡是新能源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一路高歌猛涨,不带回调的。

机构们无一不看好新能源这个赛道。

在当时有一个词是机构们的标准营销话术叫:“拥抱确定性”。

当然,人都喜欢确定性,由于“确定性”这三个字本身就稀缺,这就导致在资本市场里,凡是能够够上“确定性”这三个字的资产,就意味着并不便宜。

后来我当时在参加某公募基金公司培训的时候,又听到了一个让我心存疑虑的词叫“拥抱泡沫”。

“泡沫”这个词在世界金融史上是扮演着既让人爱又让人恨的角色,往往当灾难发生时,泡沫破掉是让几乎所有人避之而不及的。

泡沫就意味虚无,意味着机会与危险并存。

如何取舍完全是凭自己能否对抗人性的贪婪。

谁都想一直赚到市场的最后一个铜板,但最后一个铜板却会引来“地震”和“海啸”,所以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这件事本身就是极其困难的。

当泡沫破掉的时候就等于一切都会归零。

然而,“拥抱泡沫”这个词在当时是流行在整个基金圈的。

为了“拥抱泡沫”机构们抱成一团,基金净值不断新高。

那时候市场的表现是基民赚钱,股民不赚钱。

泡沫中的利润最丰厚,但也最危险。

当基金圈歌舞升平的时候,危险却在悄然靠近,然而这一切大部分的基金经理们并未感知到。

那一年,专业的投资人们,虽然选择了“拥抱泡沫”,但同时也让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还有一次我是去参加某知名的公募基金公司的培训,同时也现场参观了基金公司,我看到那些所谓的基金经理们一大早从会议室中走出来,一个个比我想象中的要年轻很多,年龄看起来大概也就三十岁出头的样子。

当我看清这些之后,我心中暗自决定以后不会轻易再去碰主动类的公募基金,虽然这个想法有点极端,但对我来说却是理性的。

并不是说公募基金不好,而是牛X的公募基金经理在这个市场实际上并不多。

买主动型的基金中有一条原则是要先要看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最好是十年以上,如果照这个条件来看,那这些基金经理最起码也要20岁就开始从业基金经理的职位,但这怎么可能。

基金经理的入职门槛是很高的,不是海外留学归来,就是某某国际知名大学的硕士高材生。

我看到的这些基金经理们显然是不符合从业年限这个条件的。

选择基金经理的另一条原则是至少要经历一轮完整的牛熊市的投研经历,按照这个条件选基本上从业十年的都会符合。

但就这一个条件,实际上会pass很多这样的年轻基金经理。

这并不排除圈内会有一些天赋异禀的投资经理,但这种概率毕竟在少数,投资或者说交易这件事,讲天赋只是一个加持Buff而已。

论起投资业绩来,最终还是要落在实践经验的。

投资体系的建立不仅仅要靠理论,更要通过市场的各种虐杀,经历千锤百炼才能建立起来,并且体系的效用也只适用于自己。

自古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师傅的东西只是师傅的,不一定适用于徒弟,而徒弟学习师傅的本领目的是为了形成自己的一套东西,形成的这套东西,就叫本事。

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一般没有个十年以上的功夫其实是很难做到的,除非你是天才。

所以打那起,我对公募圈基金经理的真实投资能力是比较持疑的。

换个角度来说,即使在美国华尔街那样成熟的投资市场,很多主动型的基金是很难跑赢指数的,大多数情况都是与指数的收益持平,有的收益可能还不如指数。

或许很多人对美国股市的长年慢牛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美国股市的慢牛并非是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在涨,主要涨的还是那些美国巨头例如:苹果、特斯拉、Facebook、亚马逊等这些超级巨头的公司带动指数上涨。

而好公司就那些,又恰恰被编制成了权重指数,那这些基金经理除了跟随之外,他们的业绩又怎么可能会跑赢指数?

既然华尔街的那些基金经理们都跑不赢指数,那如果未来是这样的慢牛,那国内的这些基金经理又怎么能跑赢指数?

这里大家自行体会。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投资基金的选择,最好的决策就是选指数型基金。

指数型基金即可以是市场各大指数也可以是行业指数。

一句话概括就是:“赌国运这件事的确定性高 还是基金经理们的投资能力确定性高”?

我们之前成立的新指数中证A500,截止目前已经吸金超700亿规模了。

其中首批上市10只中证A500ETF合计规模超过450亿元(含当日申购金额,估算约为29.43亿元),据媒体报道,正在发行中的20只场外指数基金规模也突破了250亿元,两者合计已经超过700亿元规模。

如果照这个速度募集,那千亿规模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达到。

2024年9月23日,中证A500正式发布。

中证A500指数是“国九条”发布后编制的第一只重要宽基指数。

市场对这一指数的评价是:中国版标普500。

那咱看看标普500的纳入标准,其中有两条:一个是针对盈利的稳定性,另一个是充足的流动性。

标普500要求不仅要在最近的季度报告中必须要有正收益,而且公司要在过去四个季度中的总收益也要是正的。

而中证A500的指数样本在202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近三年平均营收增速为11%,是均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其中七成的样本近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或营收增速都位居同行业前30%。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中证A500在四个指数中是具备较小的波动和最高的收益,其年化波动和年化收益分别为22.49%和5.03%。

相较于标普500,中证A500指数同样是覆盖了中国A股市场的主要行业,力求在行业代表性和市值分布上达到均衡,未来的目标不仅是要将这一指数做大做强,还要成为能够衡量中国股市整体表现的一个宽基指数。

如果说沪深300是排名头部公司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那中证500就属于胸部公司,也就是市值排名第301家公司到第800家公司。

中证A500的成分样本就是从前300家公司到后500家公司去选一系列达到标准的增长的公司。

中证A500指数包含了234只沪深300的成分股、206只中证500的成分股,以及60只既不是沪深300也不是中证500的成分股。

市值分布中证A500与中证800比较接近,均属于大市值为主,同时也包含了一定比例的中小市值的股票。

如图:


具体来说就是市值在1000亿以上的股票数量和权重占比最高,200亿-300亿市值其次,与沪深300不同的是沪深300是偏向于更大市值的股票,而相比中证500又更多地关注中小市值的股票(200亿-300亿占比最多)

中证A500指数的特征可以说是属于中盘成长型的成分股为主。

分布的行业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方面,在银行、食品饮料和非银金融三个行业上减少了权重,而将这些减少的权重又分配到了新兴行业,如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国防军工、传媒、计算机、电子和通信等。

行业分布完全符合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的新质生产力特点。

总的来说,中证A500对标国内的沪深300和中证800,以及美国的标普500,其要求不仅是要盈利的稳定性,也要有充足的流动性。

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看相比其他国内指数表现更好,更具市场代表性,满足了“核心资产”和“新质生产力”的双轮驱动需求。

所以当自己对选基比较迷茫,又嫌麻烦时,指数基金长期来看,会是资产配置中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有用的话,记得{点赞收藏},谢谢你





学无止境 · 好书分享


黑天鹅


炑城笔记
分享有关投资、财经类的知识观点,也记录自己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只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投资小白~不要成为生活和投资的韭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