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朗县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主动融入林芝市“11364”发展思路和“两地五区”总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一年来,各级各部门全面抓实抓细各项目标任务,展现了“高质量发展 朗县在行动”的昂扬风貌。
“西藏朗县”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送朗县2024年工作亮点系列稿件,以“年终看实效|高质量发展朗县答卷”,激励全县上下踔厉奋发、勇于创新、笃行不怠,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朗县围绕“一特两带三品”农牧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把牦牛作为农牧特色重点产业,从“前端供应、中端育肥、后端加工”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县牦牛养殖由分散向集约、粗放向系统、传统向科学转变,让“高原之舟”成为群众增收致富之宝。
在标准化基地上找准“点”,探索产业驱动“新高地”
精准定位。朗县是传统的半农半牧区,全县天然草场面积246.3万亩,牦牛养殖是全县畜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各种因素影响,传统的牦牛养殖主要依靠天然草场畜养,出栏率不足10%。依靠传统方式养殖存在牦牛死亡率较高、草原超载、效益不高等弊端。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问题,在针对性调研后,决心高质量推动牦牛育肥工作,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传统养殖方式,以提高牦牛出栏率作为农牧民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
科学选址。朗县以登木乡、金东乡、拉多乡三个高海拔乡(镇)为重点发展牦牛养殖,以登木乡拉贡塘牧场为核心建设牦牛养殖基地,在拉多乡扎村建设牦牛育肥基地,在金东乡康玛村建设牦牛综合发展基地(养殖+育肥+良种繁育),借助农业农村部对口帮扶和资金优势,充分使用本地生产的饲料,缩短养殖周期,减少养殖成本投入,加快推广天然放牧和舍饲、半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力争实现牦牛出栏率提升至20%以上。
在规模化养殖上聚成“片”,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
精细化保“口粮”。饲草产业作为朗县大力发展牦牛产业而延伸出的配套产业,在牦牛全产业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朗县牦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朗县以项目保障与合作社带动相结合的方式,深度挖掘发展人工种草,利用房前屋后、荒滩荒坡、适宜种草退耕等土地资源,扩大人工种草及饲草生产规模,不断强化育肥期牦牛饲草供应。积极推行耕地饲草复种6700亩,投资1080万元人工种草7200亩,集中流转土地种植青储玉米100亩,着力解决饲草种植季节、空间、时长等制约因素。今年以来,自产饲草14400吨,为牦牛育肥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科学化育“精品”。投入资金14万元,购置青海大通野牦牛种牛15头,通过大通野牦牛与本地牦牛进行杂交,不断改善本地牦牛品质,成果推广后,预计出栏率提高到20%以上。以人工受精方式培育新品种--雅江雪牛,投入资金120万元,建设雅江雪牛配种点36处。雅江雪牛不仅保留了牦牛和黄牛的高原地域特色,又兼具安格斯牛体格高大魁梧的特点,杂交优势明显,出栏最佳时间为2年到2.5年,出栏周期较本地品种提前4.5到5.5年,且产肉性能好,屠宰率同本地品种相比高10%。今年以来,完成配种753头,出售牛犊121头,产值48.9万元。
在多元化发展上拓展“面”,探索致富增收“新渠道”
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经过探索,朗县走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集体养殖带散户”“企业+1+N”“短期育肥+畜禽改良”的牦牛产业发展道路,产业发展思路日渐清晰,带动群众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幸福生活根基。
向精深加工要效益。朗县坚持以全产业链标准化为主线,扶持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培训,不断提高商品率,在实现牦牛肉初加工及深加工系列产品基础上,拓展实现生鲜、风干、卤制等产品的加工销售,今年销售额预计达2000万元。投资2927万元建设畜产品加工厂,引进西藏中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意向下达2024年牦牛收购订单2000头,10月投产,将巩固带动集中养殖点以及散养户共计5.3万余头牦牛养殖产业发展。
向末端延伸要效益。投资2975万元建设牲畜屠宰厂,打通中间链条,保障畜禽养殖业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投资2500万元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发展冷链运输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初步形成了集牦牛养殖育肥、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不断推动牦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消息请关注“西藏朗县”视频号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共建网络E蓝时代
朗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欢迎广大网民举报
举报电话:0894-5462664
举报网址:www.xzjubao.org.cn
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或线索
请拨打12339
或登录国家安全机关网络举报受理平台
www.12339.gov.cn
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