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脑科学与心理学研究成果揭示:世上本无天生的天才,所谓的天才,实则是早期科学教育的结晶。
天才是教育的杰作
一些被视作天才的人,往往具备以下特点:早早开启智力开发进程,情商较高,并且能够始终如一地对某件事保持极高的热情,深耕细作,直至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
在孩子成长的初始阶段,他们的智力差距微乎其微,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潜藏着成为 “天才” 的可能。
要知道,真正的天才,是那些能在有价值的方向上自我激励,在精神世界里点燃热情,以朝圣者般的虔诚投身于事业的人。
快乐情绪,成长的关键密码
传统观念里,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是理所当然的,情绪与生俱来,理智靠后天训练。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情绪是前行的动力,理智则如同方向盘与刹车。
若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烦恼、自我价值感低下等消极情绪中,学习便会举步维艰,严重时甚至会滋生厌学情绪。
因为消极情绪会切断信息接收源,中断大脑思考模式。
教育孩子的根本法则,是激发他们的良性情绪,只有在积极情绪的滋养下,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学习效率也会大幅提升。
兴趣,作为快乐情绪的重要来源,最初源于孩子看到成年人做某件事时流露出的快乐,从而引发他们对这件事的好奇与向往。
当孩子在反复实践中熟练掌握某项技能,获得成就感,快乐便会油然而生。
若孩子在学习中未能培养起兴趣,再多的说教都无济于事。
情感驱动,引领孩子奋发学习
促使孩子奋发学习的,并非空洞的道理,而是情感的强大力量。
其一,兴趣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快乐;
其二,当孩子的努力成果得到父母的认可,由此产生的愉悦感会驱使他们不断进取。
孩子天生渴望讨好父母,父母表达的爱与鼓励,能激发孩子的感恩之情,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具体而言,让孩子将学习与快乐画上等号,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与肯定,毫无保留地付出爱,孩子自然会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塑造负责的孩子,从教育开始
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应具备自尊心、自信心与责任心。
在孩子眼中,世界充满未知,此时,鼓励是培养他们自信心的最佳方式。
当这三方面逐步建立起来,教育便会事半功倍。
例如,让孩子每天记录班级里的趣事和自身收获,能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发现快乐,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
父母的确认、表扬与鼓励,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原初动力。
缺少这些正向反馈,孩子就如同失去养分的种子,难以茁壮成长。
相反,父母的否定、批评与苛责,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阻碍,削弱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与责任心。
让学习成为快乐的游戏
在孩子的认知里,一切皆有可能成为游戏。
我们常将工作学习视为严肃之事,将娱乐当作游戏,这种观念其实是家长灌输的。
若能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教育便会轻松许多。
就像那位培育出七个优秀孩子的母亲,洗衣服时为孩子准备小工具,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快乐。
早期教育中,家长应在游戏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遵循人 “逃避痛苦,追求快乐” 的本能。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许多家长出于疼爱,为孩子包办一切,却在无意间剥夺了孩子探索世界、经历挫折的机会,导致孩子自主性缺失,难以建立责任心。
只有让孩子独立承担生命中的痛苦,他们才能积累经验、领悟生命。
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去体验,父母过度代劳,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阻碍他们自尊心、自信心与责任心的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