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可能是这5句话在 “作祟”(值得收藏)
职场
2025-02-11 18:04
湖北
为人父母,最挠头的难题,恐怕就是孩子“不想学习”这件事了。在我们的后台,家长们的吐槽隔三岔五就会“轰炸”一番:“孩子一看书就走神,听个课哈欠连天,一碰到手机却精神抖擞!”“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简直像经历一场战争,磨蹭得不愿出门,迟到成了家常便饭。”“孩子直言不愿上学,对学习满心反感!”......桩桩件件,让家长们头疼不已,满心困惑:如今的孩子,生活优渥,衣食无忧,只需专心学习,可偏偏这唯一的任务,他们却做得不尽人意,甚至抵触逃避。很多家长都下意识觉得:孩子讨厌学习,肯定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但实际上,背后的成因错综复杂,学校氛围、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等,都可能浇灭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就拿家长日常最常说的这5句话来讲,每一句都可能在不经意间,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深深的抵触情绪。不少讨厌学习的孩子都有个共性:把学习当作别人的事,自己置身事外。这种现象背后,实则是孩子学习自主性被悄然剥夺的信号。自主性,包含着独立性与主动性,也就是“我能行”和“我想自己做”。但现实里,孩子的学习不知不觉成了父母的“责任田”。在某亲子节目中,一位妈妈从回家做饭到孩子完成作业,平均十几分钟就催一次。可孩子呢,依旧不紧不慢,甚至嘟囔着“不想写作业”。被频繁催促的孩子,早已把学习当成了父母布置的“任务”,心里想着:没人催,我就不学。家长包办越多、督促越勤,孩子的抗拒心理就越强烈,愈发觉得学习和自己没关系。毕竟,面对催促与命令,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抗拒,而非顺从。如此一来,便陷入恶性循环:大人觉得不催孩子就不学;孩子则是大人越催,越不想学。孩子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被消磨殆尽,厌学情绪也愈发严重。辅导作业时,部分家长情绪管理失控,难听的话语脱口而出,甚至打骂孩子,让孩子被焦虑、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笼罩。一天睡前,女儿委屈地说:“妈妈,我讨厌学习,因为一到学习时间,你就开始骂我,你就变得不像我的妈妈。”这话让家长反思良久。家长总抱怨辅导作业痛苦,殊不知孩子同样煎熬。每天作业时间,被父母的吼叫伤得满心伤痕,孩子又怎能对学习抱有积极态度呢?原本宠爱自己的父母,因学习变得“面目狰狞”,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爱的体验被破坏。学习本就枯燥,小学阶段若孩子就背负巨大心理压力,产生反感与抗拒,这种厌学情绪很可能如影随形,贯穿整个学习生涯。
很多父母秉持这样的观念:孩子成绩好,万事皆好;成绩不好,一切皆糟,哪怕孩子本身并无问题,也要挑出毛病。这对孩子而言,是沉重的打击。有一个真实案例,有个男孩成绩普通,但篮球打得极为出色,多次在比赛中获奖,他也热爱篮球,一有空就和朋友去球场挥洒汗水。在同学们眼中,男孩阳光开朗、充满活力,还颇具领导气质。可男孩的父亲却觉得:书读不好,就是失败的孩子。父亲看不惯孩子打球,认为浪费时间精力。某次期中考试,孩子成绩下滑,父子俩激烈争吵,父亲一气之下将篮球扔进垃圾桶,还威胁孩子:“你不好好读书,这辈子都别想打篮球了,买一个,我扔一个!”
父亲的举动让孩子伤心欲绝,对学习也彻底放弃。篮球场是孩子学习之外的心灵慰藉,能带来自信与成就感,如今却被父亲无情剥夺。父亲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再优秀也毫无价值。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其他方面积累的价值感与人际关系也被父母破坏,成长动力逐渐消逝,对学习的厌恶与日俱增。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开心,将与学习无关的事视作洪水猛兽,肆意打击孩子的兴趣爱好,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失控的征兆,仿佛孩子摒弃一切杂念,才能安心学习。实际上,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他们学习之余的心灵寄托,想要走进孩子内心,就得理解他们珍视的事物。跳出成绩这个单一评判标准,就会发现孩子其实闪光点满满。
有些孩子讨厌学习,源于自信心不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成绩平平的孩子,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可能处于“鄙视链”底端,遭受老师的差别对待、同学的无意歧视,内心满是难堪。经历多次学习失败,体会不到成就感,感受不到自我价值。回到家,还要面对父母的讽刺:“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学得好,就你不行?”“你总是那么粗心,难怪学习这么差!”“我看你啊,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在这种多重打击下,孩子自信心逐渐丧失,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出现“习得性无助”心理状态。在学习的世界里,被父母、老师、同学“嫌弃”,孩子自然会对学习避之不及。为人父母,应陪伴孩子探寻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助力孩子重建学习信心,给予支持与信任。倘若一味贬低孩子,肆意摧毁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自暴自弃”的速度会超乎想象。
一位女孩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初中时,她和好友吵架,冷战多日,心情低落。妈妈发现后追问,得知缘由后,妈妈松了口气说:“这算什么事啊?你现阶段的任务是搞好学习,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从那以后,女孩再没向妈妈倾诉过烦恼,因为在妈妈眼中,自己的痛苦与学习相比,不值一提。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与孩子聊天,和孩子交流最多的话题便是学习:作业完成得怎样、老师讲了什么、别想太多,专心学习……表面上这是对孩子的关爱与保护,希望孩子安心学习,实则是唯成绩论、唯分数论的体现。有孩子直言:“我最讨厌我爸妈说这句话,他们眼里只有学习成绩,根本不关心我,我不是学习的机器!”
在这样的沟通模式下,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无法建立健康的情感联结,生活里只有学习,没有爱,这也是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看,孩子讨厌学习,根源或许不在孩子,而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越是厌学的孩子,家庭亲子关系往往越紧张。父母重视孩子学习无可厚非,但将学习视为孩子生活的唯一,甚至因成绩阻断亲子沟通,实在得不偿失。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好好沟通,接纳孩子的情绪,增进彼此理解,哪怕只是认真倾听,重视孩子的感受、情绪与想法,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礼物。如果您有志成为教育行业的成功人士,如果您想成为晋级教育合伙人,请加入我们。想要了解更多具体加盟详情,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的晋级天使会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沟通。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