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图片查看)
南昌大学邓泽元教授团队JAFC发文:中国中部农村地区母乳寡糖谱的系统表征:12个月哺乳期母乳寡糖成分的定量追踪近日,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团队的博士研究生朱柳颖、邓泽元教授、张兵研究员等人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ligosaccharide Profile of
Human Milk in Rural Areas of Central China: Quantitative Tracking of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 Composition during 12 Months of Lactation”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能够分析母乳中20种 HMOs 及其水解物LNT II的含量,并应用于中国中部3个农村地区在12个月哺乳期内采集的228 个母乳样本中HMOs绝对定量。本文旨在描述 FUT2/FUT3 依赖型母乳群的 HMOs轨迹,并监测中国部分农村地区人乳汁中20种HMOs及其水解物LNT II整个哺乳期(12个月)个体水平上的变化,并评估多种因素对HMOs浓度的影响,从而为中国母乳数据库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持。成果亮点
- 评估母亲因素(饮食、年龄、产次、BMI、分娩方式)和婴儿因素(身高、体重、头围和性别)在内的影响因素对HMOs浓度的影响
研究背景
母乳喂养被广泛认为是婴儿喂养的最佳方式,因为其中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丰富营养物质。母乳低聚糖(HMOs)是母乳中的第三大固体成分,初乳中的浓度高达25 g/L,成熟乳中的浓度为10至15 g/L,其含量和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HMOs 在新生儿发育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目前,市面上常用于强化儿科配方的低聚糖主要是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但这两种低聚糖结构和成分多样性都不如母乳低聚糖。因此,人们对寻找与HMOs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低聚糖用于强化儿科配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了解HMOs及其在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有必要研究其成分及其在哺乳期内浓度的变化。目前仅少数研究在超过6个月的哺乳期并在个体水平上监测HMOs的变化,且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对农村地区的研究有限。因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快速、灵敏的检测母乳低聚糖方法,对中国中部3个农村地区在12个月哺乳期内采集的97 位母亲的 228个母乳样本中的20种HMOs及其水解物LNT II进行绝对定量,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母亲因素(饮食、年龄、产次、BMI、分娩方式)和婴儿因素(身高、体重、头围和性别)在内的其他影响因素对HMOs浓度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快速、灵敏的检测母乳中20种HMOs及其水解物LNT II的方法,即采用 MRM 模式下的 LC-MS/MS 对中国中部3个农村地区在12个月哺乳期内采集的97位母亲的228个母乳样本中的20种HMOs及其水解物LNT II进行绝对定量。根据特定α-1,2 和α-1,4-岩藻糖基化 HMO 的存在与否,将所有母亲分为四个母乳组。母乳组 I 和 II 中的主要低聚糖是 2'-FL、LDFT、LNFP-I 和 LNDFH-I,母乳组 III 和 IV 中的主要低聚糖是 LNT、3-FL、LNFP-II、LNFP-V、LNDFH-II 和 DFLNH-b。此外,哺乳期是影响单个 HMO 浓度的主要因素,大多数HMOs的浓度随哺乳期延长而降低,在180天后趋于稳定,但3-FL、LDFT和LNDFH II浓度在整个哺乳期内逐渐升高,3'-SL浓度在哺乳早期(5~180天)降低,在哺乳晚期(180~365天)升高。此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包括母亲因素(饮食、年龄、产次、BMI、分娩方式)和婴儿因素(身高、体重、头围和性别)在内的其他影响因素均可能影响各类HMOs浓度,且对不同母亲基因型的影响不同。然而,全面了解地理、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其他影响因素,并比较城乡HMOs之间的差异,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研究。这应该涉及更大的样本量和更广泛地纳入来自中国各个地区的母亲,从而建立更为完善的中国母亲HMOs数据库,为指导个性化婴儿产品和精准营养的开发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图形摘要
https://pubs-acs-org.libproxy1.nus.edu.sg/doi/10.1021/acs.jafc.4c07225
邓泽元,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才、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届江西省优秀硕士指导教师,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得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教师(支助),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食品科学”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副会长,中国营养学会营养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江西省营养学会理事长;美国化学学会(ACS)会员、国际食品学会(IFT)会员,《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学刊》、《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乳业科学与技术》、《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J of Agri. Food Chem.和J of Food Biochem.编委,中国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张兵,博士、研究员/博导, 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专家成员,中国营养学会海洋食品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委员,江西省营养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专业学位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新资源食品营养与健康、功能性食品开发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8项,企业横向课题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授权3项,在国外高水平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80多篇,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朱柳颖,2021级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在读。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母乳低聚糖的功能活性及作用机理。
(请点击标题查看)
胶体、乳液及递送系统 多糖、纤维、低聚糖等 脂质
食物蛋白、肽与氨基酸 多酚类化合物 淀粉
食品包装与货架期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凝胶
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 食品检测与分析 茶 酒 蜂产品
食品相关合成 人造肉 食品风味 益生元、益生菌及合生元
3D和4D打印 食物过敏 食品感官科学与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请点击标题查看)
食品大事件 食品基金项目 食品奖项 人物访谈及报道
封面文章 顶刊综述 高被引论文 CNS期刊论文
期刊征稿 期刊资讯 会议通知 学科动态
博士招生 硕士招生 考研调剂 夏令营
食品科普 食品相关书籍 竞赛
优秀博士硕士论文
(请点击学者姓名查看)
孙宝国院士 陈坚院士 孙大文院士 朱蓓薇院士
刘仲华院士
周光宏教授 江连洲教授 陈峰教授 聂少平教授
姜微波教授 刘夫国教授 王强研究员 白卫滨教授
周存山教授 楚强研究员 高鸿教授 秦磊教授
许正宏教授 吴继红教授 钟恬助理教授 毕金峰研究员
刘龙教授 王凤忠研究员 郭顺堂教授 周景文教授
吴贺君副教授 刘锴栋教授 邓乾春研究员 钟芳教授
白艳红教授 夏小乐教授 张英华教授 游丽君教授
任晓锋教授 汤晓智教授 孙培龙教授 邵平教授
在线投稿平台链接:https://www.wjx.top/jq/85151447.aspx
标注‘原创’仅代表原创编译,本平台不主张对原文的版权。本平台转载仅仅是出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平台删除。由于编译水平有限,推文或简历有不妥之处,深感抱歉,请联系本平台修改或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