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市图书馆、市槎江书院、市图书馆学会等联合开展的“读书月·全民悦读——非遗记忆课堂”分别走进源城区公园东小学、连平县油溪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河源江东星河学校、东源县义合镇中心小学,开展忠信花灯和客家童谣教学活动,激发少年儿童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忠信花灯传承人刘艳芳近日走进源城区公园东小学和连平县油溪中学,为同学们带去非遗课程。课堂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沉浸于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刘艳芳一边讲解,一边为学生演示花灯的制作方法,各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为花灯添上灯裙、挂上灯带。“我学习了状元灯的剪纸、写对联、刻龙等制作步骤,特别有成就感,希望还有更多机会参与非遗活动,传承好非遗技艺。”源城区公园东小学学生毕紫涵说。
“鸡公砻谷狗踏碓,贼牯偷食烙烂嘴。”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河源江东星河学校,一阵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客家歌谣美育工作室成员陈翠萍正逐字逐句地向同学们讲解客家童谣的歌词含义,同学们以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跟唱着客家童谣,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学完客家童谣后,我感觉我们客家人特别有智慧,把孝顺长辈、勤奋学习的文化融入到童谣里。”该校学生吴家淇说。
河源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非遗记忆课堂——忠信花灯手工技艺课程共设了16期课程,分别在源城区公园东小学、连平县油溪中学开展忠信花灯之“状元灯”和“走马灯”的制作,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忠信花灯的历史、种类、赏灯习俗等,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此外,非遗记忆课堂还分别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河源江东星河学校和东源县义合镇中心小学开展以“客家童谣伴成长 唱响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进一步传承客家方言,激发少年儿童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客家文化、传承客家文化。
“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他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源城区公园东小学副校长邱斌表示,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将非遗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市图书馆牵线搭桥,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接下来,该校将继续加大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力度,为同学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非遗课堂,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将忠信花灯手工技艺融入学校的美育课程体系,打造成学校特色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养,深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做小小非遗传承人。”连平县油溪中学副校长吴碧忠说。
“看到学生们制作花灯的过程,不禁想起小时候,我也是在家族的影响下,学习了花灯制作。希望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忠信花灯,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成为非遗小小传承人。”刘艳芳说,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堂,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让学生们深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东源县义合镇中心小学教师李依琳说,学生学习客家童谣,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还能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延续。通过教授经典童谣如《月光光》的歌词和旋律,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同时,许多客家童谣都蕴含着当地的传统习俗,开展客家童谣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河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和珍视文化遗产。
陈翠萍表示,希望通过课堂培养小小非遗传承人,引导孩子传唱童谣、学习童谣,以此实现传统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传承。
小编还建了【忠信人在广州&佛山】、【忠信人在深圳】、【忠信人在东莞】、【忠信人在惠州】【忠信人在珠海&中山&江门】五个群,可扫下方二维码加小编微信备注对应城市名即可进群~
(长按扫码添加小编微信,加入忠信便民信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