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古城,民间俗称纱帽城
明熹宗时期,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权势熏天,“五虎”“五彪”“十狗”等一批小人得志。自古劣币驱逐良币,坏人淘汰好人,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好人都那么容易被淘汰。
比如当时就有三位顺德府南和县人——刑部尚书李若珪、户部尚书李起元、太常寺卿白储玿,他们不与阉党同流合污,最终也保持了全须全尾,功成身退。
这三位都是进士出身,自幼饱读诗书,又都是从基层做起,经过了多岗位历练,得以晋升朝廷大员。论智慧,论能力,论阅历,那些宵小之徒绝非对手。从他们与阉党的周旋来看,也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首先,洁身自好。凡奸佞小人,皆心底阴暗,你不与他们一起干坏事,便成了他们眼中的敌人。李若珪平反冤假错案,李起元不为利诱所动,都遭受了阉党的忌恨,阉党却找不到两人的任何把柄,二李最终得以保全自己。白储玿虽然没有躲过阉党的陷害,但也只是被诬称“负气偏执”,并非什么致命的问题。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假若三人在自身操守上有破口,面对成群的苍蝇,又如何躲得过一波接一波的叮咬?
其次,保持距离。道不同不相与谋。面对阉党的百般拉拢,白储玿找出了各种借口——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反正就是不与你有任何瓜葛。李起元则对“房子”“位子”等诱饵保持高度警惕,凭你摆出千般好处,我就是不上你的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本来就不是一个圈子的人,何必要往一起凑?不如敬而远之,至少避免近距离接触,这同样也是自保的需要。
第三,拒绝站队。天启朝,与阉党水火不容的是东林党,东林党人虽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却总是不忘打击他们眼中的小人。当时的官员其实只有两个选择,不是支持东林党,就是投靠阉党。对于才智过人的李起元,两党都伸出了橄榄枝,但李起元保持了中立,你们掐你们的,我老李不选边、不参与、不评判。事实证明,仕途凶险,保证自己不被卷入漩涡之中,才是维护自身安全的关键。
第四,学会隐忍。这个世界上总有看不惯的人、看不惯的事,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是否真的其乐无穷不知道,但如果仅凭着不怕死而赤膊上阵,导致自己遍体鳞伤,估计也高兴不到哪里去。御史周宗建上书把魏忠贤比作前朝奸佞刘瑾,左副都御史杨涟历数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直接弹劾魏忠贤,此三位刚则刚矣,却无一例外惨死于狱中。南和人“二李一白”当然也看不惯阉党,但他们没有把矛盾过于表面化,而是选择了隐忍。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这不失为自保的明智之举。
第五,急流勇退。世事其实难料,凭着洁身自好、保持距离、拒绝站队、隐忍不发,可能一时躲过了奸佞小人们的谋害。但这里面也有运气成分的存在,心狠手辣的阉党哪天看你不爽,非要罗织一个罪名治你于死地,谁敢保证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所以,“二李一白”最终做出了几乎同样的选择——李若珪以刑部尚书职“引去”,李起元以户部尚书职“致政归”,白储玿以宁夏巡抚职被免称病还乡。他们都回到了南和老家,那里才是真正安全的所在。
天启七年八月,熹宗皇帝驾崩,新上任的崇祯皇帝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将作恶多端的阉党一举铲除。其实,魏忠贤专权也就九年时间,“二李一白”坚信邪不压正,能在乌烟瘴气中保持气节,还躲过了阉党谋害,最后平安落地,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政治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