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博 来源:认同研究
作者简介
张博,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后。
摘 要
关键词
政府;诚信文化;价值;认同
“文化历来都是一个‘问题性存在’,对诸多文化病症所致根由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因文化主体之天然的‘医’‘患’双重身份而终究难以探赜索隐”。文化主体的“医”“患”同体困境很好地诠释了政府诚信文化建设面临的瓶颈。卡西尔说,文化是我们存在的地方,格尔茨认为文化是符号背后的意义,都强调了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以及对共同体形成的影响。文化即“人化”,文化使人社会化,从个体走向群体,它以难以察觉的方式构建着观念和秩序以及合理的有价值意义的公共生活。文化是属人的特殊创造,其基因密码是社会千万个个体所共同创造的,诚信文化的建构就应从“个体的思考”中去寻求突破。正如其他学者所说:“我们不妨从保持对普通人的信心做起,因为‘信心是克服绝望和摆脱犬儒主义的唯一力量’。”所有的人都会具有理性判断、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这是一种关于人的深思熟虑过的信念或信仰。如此,政府诚信文化建设也应从个体的情感表达、心理需求去寻找共同的诚信信念。而诚信所蕴含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促使其走出“私人领域”,走进“公共领域”,在寻求公共生活意义价值时达成公共伦理和公共责任的诚信文化共识。政府诚信文化建设过程之所以离不开“管理”的作用,就是因为“在涉及人与人之间不稳固而不可预知的交互作用这一意义上,管理无疑是一种社会的和组织的行动”。探究中国政府诚信文化的形成过程,既能够深入到政府诚信文化根植的历史深处和当下特殊境遇中寻找外在根据,也能够在政府组织内部通过管理组织交往互动形成内在圆融,更可利用协同治理将理念建构真实落地。
一、政府诚信文化体系的价值整合
(一)传承与激活传统诚信文化的内在基因
(二)融合与汲取社会诚信文化的发展要素
(三)兼顾诚信文化体系的层次性与整体性
二、政府诚信文化形塑过程的主体认同
(一)自上而下启动引领性诚信行为
(二)由外而内激活个体化诚信认同
(三)交往互动促成诚信文化信息共享
三、政府诚信文化制度生成的逻辑进路
(一)由诚信自律到诚信他律的逻辑转向
(二)融合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的生成逻辑
(三)从单一设计到多方博弈的实践逻辑
文章来源:理论探讨2024年第5期
声明:本平台仅为分享、学习、交流平台,其内容、观念、形式等归主办方(原作者)所有,与本平台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平台欢迎转载、分享、交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