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袁岚峰。你有没有听说过,你的年龄一下子增加了130亿年?如果听说过,说明你对数学和天文学都非常了解。这个故事首先要从匈牙利传奇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Paul Erdös,1913 —1996)说起。他经常说:“当我是个孩子的时候,人们说地球的年龄是20亿年。现在,科学家说地球的年龄是45亿年。所以,我已经活了25亿年了。”奇妙的是,最近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了我们所有人身上。一位来自加拿大的科学家Rajendra Gupta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宇宙的年龄是267亿年,而不是现在普遍认为的137亿年。按照埃尔德什的算法,我们所有人的年龄一下子增加了130亿年!不过,紧接着的问题就是:这个研究可靠吗?或者说,学术界主流接受这个结论了吗?答案非常明确:完全没有接受,这其实还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远没到改变教科书的程度。大家要想延年益寿,还是得好好锻炼,而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增加130亿岁这样的玄幻情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137亿年的主流数据是怎么来的。其实宇宙有个年龄,这本身就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很多人的默认观点是宇宙无始无终。这个观点好像还挺有哲学意味,例如康德的“二律背反”。但无论再哲学它实际上也是错的,因为它跟一些观测事实不符。例如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是“夜晚为什么是黑的”,——这个问题乍看起来完全不是个问题,但仔细思考才会发现是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它叫做“奥伯斯佯谬”(Olbers paradox)。请你仔细想想,为什么夜晚是黑的,就意味着宇宙有个有限的年龄?如果你能想清楚,说明你是个非常有思辨能力的人。对宇宙年龄最著名的证据,是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下图来自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1889 — 1953)1929年的论文原文,他将对许多星系的观测数据画在同一张图上,其中横轴是星系间的距离,纵轴是星系的退行速度,即离开我们的速度。可以看到,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越快。如果把数据用直线拟合,我们可以定义直线的斜率H = v/d为“哈勃常数”。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它证实了宇宙在膨胀,请仔细想想这是为什么。那么,哈勃定律和宇宙年龄有什么关系呢?假如把宇宙的时间倒着走,那么最终的结局就会是缩成一个点。而从现在到缩成一个点所需的时间,就是哈勃常数的倒数。我们把它称为哈勃时间(Hubble time),这就是对宇宙年龄的估计值。因此,哈勃常数的大小将是回答宇宙年龄的关键。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哈勃常数,人们做了大量的观测,例如1990年发射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基于这些事实和观测,科学家们提出了“宇宙大爆炸模型”,得到了绝大多数天文学家的认可。根据这个模型以及多年来的天文观测和数据分析,目前对宇宙年龄最好的估计是137亿年。那么下一个问题是,加拿大科学家的267亿年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就只有读过原始论文的内行才能明白了。基本的回答是,这个非主流的结论建立在非主流的假设上,而且不是一个非主流的假设,而是两个非主流的假设。其实“非主流”是一个比较委婉的修辞,大多数科学家对这些假设的看法应该是:完全不靠谱。所以如果你明白这个推理过程,你正常的思维就会是:既然这些假设得到如此奇怪的结论,不更说明这些假设不对吗?!而《皇家天文协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居然刊登了这个结果,这个期刊在天文学界的地位还不低,这才是最匪夷所思的。下面,我们暂且不论为什么《皇家天文协会月刊》要刊登这样的结果,先来看看这两个非主流假设是什么。第一个假设是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Fritz Zwicky,1898 — 1974)的累光理论(the tired light theory)。这个名字“the tired light”就很神奇,直译为“疲惫的光”。累光理论认为,哈勃观测到的红移不是由于宇宙在膨胀,而是光本身的性质造成的。就像一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不断地消耗汽油,光在传播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失去能量。能量变小,光波就会变长,看起来更红,也就发生了“红移”。跟这个累光理论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对主流的大爆炸模型加深理解。在主流模型中,宇宙学红移不是由于光在失去能量,而是由于宇宙膨胀。为了理解这个概念,你可以把宇宙想象成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星系就像是气球表面的点。如果在两点之间画一条波浪线代表光波,那么随着气球的膨胀,很自然的,这条波浪线就会被拉长。这意味着,随着空间膨胀,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它的波长会被拉长,发生红移,同时,星系之间的距离也在增大。因此,宇宙学红移和光本身的性质无关,但和空间的性质有关。有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就经常见到的频率移动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例如朝我们驶来的车船汽笛声会变得尖锐一些,而离我们远去的汽笛声会变得低沉一些。多普勒效应跟宇宙学红移是什么关系呢?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多普勒频移的原理是相对运动,而在宇宙学红移中不存在相对运动,因为是空间整体在膨胀。仍然用气球来比喻,虽然气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增大了,但这些点在气球表面上并没有移动,因此并没有相对运动。由于人们可以通过测量红移得到哈勃常数,从而得到宇宙的年龄,所以我们如何定义红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用累光理论来定义红移,就会得到不同的哈勃常数。然而,有一些观测事实不能用累光理论来解释,如星系的表面亮度随距离的变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热谱等,而宇宙膨胀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它们。更基本的问题是,累光理论无法合理地解释为什么光子会失去能量。因此,累光理论从来没有得到过物理学家的认同。第二个假设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1902 — 1984)提出的耦合常数非恒定不变,简而言之就是物理常数不是真正的常数,而是会随时间变化。耦合常数是描述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常数,例如电子电荷、光速、普朗克常数等都是耦合常数。1937年,为了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难题,比如为什么宇宙中的物质和反物质的数量不相等,以及为什么宇宙中引力和电磁力的强度相差如此之大,狄拉克提出了大胆的假设,认为耦合常数可能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这些常数随时间变化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如果电子电荷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那么电磁相互作用就会发生改变,我们可能就没法稳定地上网了。如果引力常数发生变化,那么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迹可能发生改变,进一步的,宇宙的结构都可能受到影响。变化的耦合常数可能带来不稳定的世界,很难想象在这样的世界里的物理规律会是什么样。这样的世界看起来不太符合物理直觉,毕竟我们并没有感知到“变化的引力”,地球还是在稳定地绕太阳运行。实验观测也表明,基本常数是非常稳定的,至少还没有测到变化。所以,这依然是个非主流的假设。总之,在这两个非主流假设的基础上,这位加拿大科学家Gupta重新计算了宇宙的哈勃常数,得到了一个比目前观测值更小的结果。由于宇宙年龄和哈勃常数成反比,所以宇宙一下子变老了一百多亿年!这就是我们“长寿”的由来。你可能想问了,既然这两个假设并不可靠,为什么他仍要用这两个假设得到看起来更不可靠的结果,而且还发在了权威杂志上?这是因为大爆炸理论并不完美,它还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矛盾和悖论。例如人们观测到,在宇宙形成后不久,就出现了一些非常大、非常亮、非常成熟的星系。如果早期宇宙年龄过短,就难以形成这些发达星系。而如果引入狄拉克的耦合常数可变的概念,那么这些早期星系形成的时间就可以从数亿年延长到数十亿年,为其处于更高发展水平提供了更可行的解释。GN-z11星系,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星系之一,距今大约134亿年 | 维基百科所以,我们应该为非主流理论留下空间。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不但意味着我们的年龄一下子增加了130亿岁(划掉),还意味着我们对宇宙历史的认识将大幅改写。
不过——如果有人告诉你,他的祖先是恐龙,而且他有证据证明,但是他的证据只是一张画着恐龙的纸,你会选择相信吗?顺便说一句,由于开头提到的数学家埃尔德什经常说那个自己的年龄增加了25亿年的笑话,所以就有学生画了一张他骑着恐龙的漫画,还有人问他:“恐龙怎么样了?”他的回答是:“我不记得了,因为老人只记得很早之前的事,而恐龙就像是昨天诞生的,仅仅一亿年前而已。”■ 扩展阅读
你听说过马约拉纳费米子吗?你听说过更神奇的双重态费米子吗? | 袁岚峰
阿秒下面是什么?最短的时间有极限吗? | 袁岚峰
《黑神话》是如何开发的?3D游戏技术介绍 | 袁岚峰
中国科学家发现最古老的恒星!居然就在我们家门口? | 袁岚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