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 | 李佳明:圆梦西藏 超越自我

企业   2024-09-19 19:02   西藏  



他叫李佳明,是一个生在吉林,长在吉林的标准东北人,是国网吉林电力的援藏帮扶人员。

“以前,总听人说,此生,要去一趟西藏!尤其是在繁华大都市中生活久了的人们,一定要去一趟西藏,那里是离天空与大地最近的地方,那里是离太阳和月亮最近的地方,置身雪域高原,与星星私语,拥抱雪峰,感悟生命的纯真与绚烂。”说到对西藏的第一印象,李佳明回忆说。



2023年4月,李佳明跨越5000多公里来到西藏拉萨,刚到拉萨严重的高原反应结结实实给他上了一课。头疼、恶心、呕吐,浑身乏力,严重的高原反应让这个坚毅的东北汉子倍受折磨。“进藏前,西藏的同事们已经叮嘱我,吃上高原安,喝上红景天,我也照做了,但没有想到依旧会那么严重。”说起刚进藏的感受,李佳明心有余悸地说。

在饱受高反折磨中的他,正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想起临行前,单位领导同事们的殷殷嘱托,也想到了他花甲之年的父母。临行前,在国网吉林供电公司党委援藏帮扶动员大会上,“要在注意身体的同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扬吉电铁军精神,不怕吃苦,把好的经验做法带回来。”公司领导的殷殷嘱托依然在他耳边回响。在迈出家门的那一刻,他的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儿啊,人的一辈子有很多选择,既然做好选择,就做别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想到这些充满希冀的厚爱与叮嘱,他咬牙坚持,经过几天的适应期,逐渐好转,也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习服过后,李佳明正式进入工作状态。新环境、新工作,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陌生的是新的工作方式,熟悉的是还是他以前所从事的宣传工作。西藏的宣传工作,在人员和力量都不能与内地相比,为了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路,他们采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开展工作,制定详细的周、月、季度宣传计划,采用大采访的管理模式,每人除了完成日常工作,手里都有要落地的相应选题。

没多久,他就分到了党建+工程的主题采访任务——前往全国海拔最高的那曲市,来到那曲市比如—羊秀35千伏工程开展党建+工作的现场采访。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那是他第一次在藏独立开展采访任务。

那天骄阳似火,刚出那曲市火车站,刺眼的阳光晃得他有些睁不开眼,比拉萨海拔高了近900米,在拉萨适应了近一个月的他,仍旧觉得头重脚轻,脑袋隐隐作痛。驱车前往采访现场,工地的施工人员正顶着强烈的紫外线,开展组塔架线工作。他看着现场工作人员们紧张繁忙而又有序的工作,再看着远处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屹立于雪山、草地之间的铁塔、银线,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内地35千伏的铁塔可以说很小很小,35千伏的线路也是平平无奇,但在高原那种包含电力元素的美对视觉上是冲击,是不能言表的。他急忙拿起手中的相机,对着这些无法言表的美,开始拍摄。当他走进施工场地,近距离接触工程建设者,被建设者们黝黑且皴裂的脸庞,爆皮且乌紫的嘴唇而震惊。




“以前在内地的时候,我也会去施工一线采访,电力建设者们在工程现场有多么的辛苦,我也是知道的,但在高原开展工程建设真的不一样。换位思考,我在工地现场,强烈的紫外线和高反已经让我感觉很难受,在现场拍摄采访走动,已经让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而那些建设者,他们在现场施工,在杆塔和银线见辗转腾挪,那是相当的不容易,再看看他们的脸,那种被紫外线长期侵蚀的颜色,外人是很难感受的。”李佳明回忆说。

面对眼前湛蓝的湖水、远方巍峨雪山上铁塔银线,还有电网建设者淳朴而又善良的面容,无不引发他这个东北汉子深思:作为一名电力记者,怎样才能体现自己在援藏期间的价值?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桥梁纽带作用?

回来之后,李佳明与融媒体的次旦卓嘎等4名员工签署了师带徒协议。如何能把工作经验在最短时间内传授给徒弟们?如何培养徒弟们在新闻选题上的构思和策划?是他时常思考的问题。今年阳春3月,李佳明带着徒弟次旦卓嘎走进了西藏民族改革第一村——克松村,开展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主题采访。村口大门上的“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几个大字,庄重而醒目,仔细向里望去,每户人家房顶上都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民主改革以来克松人民生活的幸福与美满。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次旦卓嘎是他带的第三个徒弟。为了当好师傅,做好主题传播工作,李佳明暗下苦功,提前寻找选题线索,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克松村为采访点,现场教学,带好徒弟。

在经历了将近7个小时的拍摄、采访后,李佳明并没有休息,而是在上车后,不断地跟徒弟次旦卓嘎复盘采访的一些细节、一些技巧,不断地叮嘱她,在未来独自进行采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还帮她梳理文章撰写的框架和逻辑。小黄车上,滔滔不绝的讨论声久久没有停息,这声音,不仅是一位师傅对徒弟的关心关爱,更是藏汉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

在采访过程中,次旦卓嘎发现自己的师傅对这个纪念日颇有研究,“前面还挺纳闷的,师傅是从吉林来的,怎么比我还要熟悉这段历史,后来才发现,是他在采访前做足了功课。”次旦卓嘎谈起李佳明时,眼里满是敬佩。

作为长期在宣传战线奋战的一员,李佳明一直坚持采访“三部曲”:在采访前做足准备、在采访时深入挖掘、在采访后精细梳理,这不仅是他扎实的步伐,更是向徒弟们传授的“食粮”。

在援藏帮扶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李佳明对应徒弟们不同的工作内容,深挖每个人的亮点特色,因材施教,量身定做了培养计划,从新闻写作、新闻选题策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在他的经验传授下,徒弟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徒弟们在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二届“新源杯”无人机航拍培训中荣获三等奖、撰写完成《新春走基层 有种年味儿叫“TA们在坚守”》《【3·28特别报道】达瓦次仁:电是我们心里的“金珠玛米”》《藏电这场应急演练超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等一系列新闻报道,在中央级媒体、自治区主流媒体、国家电网公司媒体和行业媒体上广泛传播。

援藏期间,李佳明在东西人才帮扶月度工作简报发表论文17篇。在中央级媒体发稿165篇,自治区主流媒体发稿188篇,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发稿126篇。他用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受援单位的认可,他用真情与付出赢得了徒弟们的尊重,用笔头、镜头诠释了新时代援藏帮扶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END

作者:李佳明 次旦卓嘎

责编:旦增曲吉

校对:索娜央金

审核:普拉加



扫码关注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
传播企业文化,供电服务介绍,安全用电常识,督办投诉咨询,你用电,我用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