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同学家好有钱啊!”高情商的妈妈这样回答,影响孩子的一生(爸妈必读)

文摘   2024-12-20 21:31   安徽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孩子的攀比心理背后,是认知的不完善。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掌控物欲,探寻真正的需求。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妈妈抱团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孩子几岁开始练字?选软笔还是硬笔?

如何制定寒假练字规划?

12月24日上午9:00 点击预约直播

我们邀请到知名书法家 程一墨老师

帮孩子培养写字习惯,解决写字痛点

每天只需花15分钟,就能让孩子写一手好字

▽▽▽



作者 | 繁星
来源 | 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
之前刷到过一个视频,孩子放学回来跟妈妈说:
“妈妈,我们同学都好有钱呀。咱们家是最平凡的一个家庭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妈妈注意到孩子说这些话时,眼底都是对同学家的羡慕。
便问到:“你拿什么衡量我们家最平凡呢?”
孩子说:“同学家要么是开海澜之家的,要么是开曼巴特的。”
妈妈说:

“儿子,父母是做什么的,那是父母的事情,你要记住,你去学校是为了学本领的。


财富只是我们的硬件设施而已,比财富更重要的是一个有价值的自己。”

评论区有网友说:“这要放我身上,我妈肯定说,那么爱比,看谁家好去谁家,看人要不要你。”

网友的评论,一下就让很多人共鸣。

大家纷纷吐槽,小时候自己遇到同样情况,父母的回应方式有多气人。

其实羡慕别人,是孩子的天性。

面对这样的天性,父母的反应,会影响孩子一生。

心生攀比,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儿童心理学认为:攀比心是孩子在成长及社交过程中,为了寻求自我肯定和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而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般会因以下几个原因产生攀比心理。
1. 争强好胜
在一段视频里,有个小女孩和同伴吵了起来,说:“我哥敢一个人去外地。”
另一个小姑娘说:“我哥敢吃蟑螂。”
妹妹急了,直接吼道:“我哥也敢。”
虽然很搞笑,但短短几句话,将孩子之间的争强好胜表现得淋漓尽致。
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曾说:
人们习惯于在缺少“客观评判标准”的情况下,用“别人”作为比较的尺度,以此来评估自己的能力。
孩子对“比较”的认知,尚不完善,就会出现我一定要把你“比”下去的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 不够自信
网友@可可分享,儿子回家哭着闹着要一套奥特曼卡片。
因为同学都有,自己没有,怕别人不和他玩。
其实,就算没有这个卡片,儿子也能和同学玩。
但对儿子来说,这个卡片就像是他加入小伙伴的通行证,很是重要。
不够自信的小朋友,往往更加敏感。
看到其他孩子有,自己没有,他们会焦虑、自卑,从而产生“攀比”心理,力求和其他孩子一样。
3. 环境影响
有个小女孩回家跟妈妈说:“妈妈,你能不能不要骑自行车送我了?”
妈妈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同学都在暗自比较。
用的文具,背的书包,父母开什么车......等等,都是他们比较的对象。
同学说得多了,女儿开始觉得妈妈骑自行车很没面子。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大家都在比来比去,那孩子难免会被影响。
时间一长,攀比的种子就在孩子心里发了芽。
错误的回应方式,影响一生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爱攀比,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他们担心,孩子一旦有了攀比的苗头,以后会大手大脚,控制不住自己。
其实,攀比的走向,主要在于父母的回应方式。
错误的回应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育儿博主Ms.懂曾说,面对孩子攀比,最常见的错误回应方式,有三种。
1. 倒打一耙型
很多父母,听到孩子说羡慕别人有什么时,立马倒打一耙说:
“人家考试100呢,你咋才考80?”
一句话,看似暂时堵住了孩子的嘴,实则可能堵了孩子的心。
让他产生愧疚与自卑,觉得自己比不上人家。
2. 柠檬精型
当孩子提出,朋友家住着好大的房子时,父母回应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什么了不起的,谁知道他们家钱哪来的。”
这样的方式,会“酸”到孩子,让孩子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比自己优秀的人,自然也就不会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
3. 打肿脸型
有些父母,一听孩子说别人家有什么,自家没有时,全然不顾自家的实际情况,打肿脸充胖子。
搞得孩子也看一套学一套,变得“又穷又傲”,以后就算没条件攀比,也会创造条件去跟人家攀比。
知乎上有位匿名网友分享。
自家表妹欠了一堆信用卡,催款电话打回家,大家才知道。
当大家都在指责表妹时,网友想起了小时候的事。
那会,姑姑为了给表妹更好的教育,到处借钱托关系将表妹转去市里。
谁知,表妹去学校一看其他孩子吃穿都比自己好,就回家哭鼻子。
姑姑虽然收入微薄,但舍不得孩子难过,就尽力满足。
一开始表妹只是比衣服,后来开始比生日请客,甚至手机、平板。
为此,姑姑、姑父起早贪黑的赚钱,饿了也不舍得在外面吃。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早已埋下祸根,放大了表妹的攀比心,这才欠了一堆钱。
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同的回应,影响孩子走向不同的未来。
如何引导,至关重要
作家张振棚曾说:
成年人的很多思想和习惯都是年少开始萌发的,所以父母要细心引导。
面对孩子的攀比心,只要父母掌握方法,耐心引导,相信也不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如何引导,下面三个方法,也许可以试试。
1. 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跳水冠军郭晶晶曾被爆出孩子穿着二三十的平价短袖。
有人质疑,都嫁入豪门了,还给孩子用这么便宜的东西。
但她却不以为然,觉得好穿就行。
其实,这才是她的智慧之处。
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告诉孩子,价钱不是决定价值的唯一方式,物质只是我们的硬件设施,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本身。
这样孩子才不会被物质迷了眼。
2. 引导孩子发现真正的需求
小姨家的弟弟,小时候闹着要买朋友们都在玩的游戏机。
小姨跟他说:“之前你说喜欢飞机模型,妈妈正在攒钱想带你去参观呢,现在要是买游戏机的话,咱们就去不了了。”
弟弟认真想了半天,说:“那我们还是去参观飞机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航空管制工程师。
有人说:热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霸道的事情。
一旦孩子能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3. 设定长期目标
网友@乐乐妈分享,有次乐乐看见小伙伴手里的奥特曼,吵着想要。
她对乐乐说:“乐乐,你的压岁钱有1000,但你早都花完了,要不你攒攒钱再买。
这样回头人家问你,你可以大方地说,这是我自己的钱买的,多厉害!”
后来,乐乐认真攒钱,花了半年才买到那个奥特曼。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不要因为疼爱就立即满足,可以适当地引导,设定一个长期目标。
鼓励孩子一起为之努力,这个过程,他不仅可以感受到攒钱的重要性,还能锻炼耐力与执行力,一举两得。
哈佛校长德鲁·福斯特曾说: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从而不断做出改变。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舵手,更是帮手。
当孩子对他人有而自己没有之物,心生比较时,我们多一些耐心,和他站在一起,去认识并降服攀比心,比吼他、讽刺他,结果要好得多。
也祝愿我们的孩子,能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少一点攀比,多一点努力,学会掌控自己的物欲,不被物欲所支配。
*来源:帆书育儿号(ID:readingclub_yeh),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妈妈抱团,和千万妈妈一起成长。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妈妈抱团
妈妈的辛苦和幸福,我们都懂。妈妈们的成长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