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懂“饿鼠效应”,终于改掉了孩子躺平、懒散、厌学的坏毛病

文摘   2024-12-29 21:30   安徽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过度满足,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

好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给予,一味庇护,适当的“饥饿”会铸造更强大的孩子。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妈妈抱团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写作没素材,表达欠逻辑,知识储备少

不爱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

培养阅读兴趣,最好的方式是从杂志入手

12月31日上午9:00虎妈年度杂志专场

帮3-18岁孩子甄选优质杂志、报刊

让孩子见多识广,能言善辩,阅读写作超省心 

▽▽▽



作者 | 暖爸老白
来源 |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fumuxue199)
儿子今年上初二。这一年,儿子凭一己之力把全家乌烟瘴气!学习上躺平、懒散、厌学、逃避,每一项都让我心力交瘁……
说起来,我和老公也算是“老来得子”。
之前一直在忙事业,直到38岁才有了这个宝贝儿子。
因此,我们对他特别疼爱,简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生活上,无论是吃的、喝的、玩的还是用的,我都力求最好,总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捧到他面前。
从小到大,儿子的生活起居都是我一手操办。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写作业、吃什么、穿什么,事无巨细都是我来替他安排。
除了学习,其他任何事都不需要他来操心。
因为我早年出来打拼,吃过不少苦。所以,为了不让儿子吃苦,我把自己能做的事都替他做了,就希望他能过得轻松快乐。
儿子呢,也没有让我失望。他从小聪明伶俐,除了脾气方面有点急之外,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优秀,我和老公都为他感到骄傲。
可没想到,升入初中后,一切就开始变了。
首先是学习成绩不再像小学时那样优秀。
初一时,儿子还能在班里排中上游,可到了初二,他就慢慢滑落到中游甚至下游了。
除此之外,儿子的学习态度也很懒散,感觉他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老师经常反映他不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能偷懒就偷懒,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也是敷衍了事,一点不认真。
在家里,我也明显感觉到儿子的脾气变大了,一点就着。
特别是我一提学习和作业,他就一脸不耐烦,经常“咚”一声把自己关在屋里。
最让我担心的是,儿子对手机越来越沉迷!
有一次,我们明明约好了写完作业玩半个小时手机,结果他控制不住自己,当时我们再三要求下,放下了;结果晚上一两点了,我还看到他房间里亮着灯,在偷偷玩!
我当时气极了,猛地一脚踹开门,把手机抢了过来。
可没想到,儿子非但不认错,还飞快地冲上来,一把夺回手机,对着我大声吼叫:“烦死了!快把手机还给我!”
看着他双眼充血,满脸怒气的样子,我心里又惊又怕:这还是我以前那个用心培养、乖巧懂事的儿子吗?
那段时间,我茶不思饭不想,晚上也睡不好觉,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为了找出儿子变化的真正原因,我开始认真学习家庭教育和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学知识。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儿子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可能是因为我以前对他太过溺爱和保护了。
心理学上有个很有名的实验,叫“饿鼠效应”。
这个实验把刚断奶的幼鼠分成两组,一组食物充足,另一组却总是忍受饥饿。
实验的结果是:
第1组老鼠行动迟缓,没有活满1000天;
第2组老鼠皮毛顺滑,活过了2000天。
这样的道理用在教育上也很适用:过度满足,其实会更快摧毁一个孩子。
反思过去的十几年,我对儿子的教育,何尝不像“喂太饱”的幼鼠。
在物质上,我总是过度满足他,坚信“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只要儿子开口,我都会尽力满足他的需要。
记得有次儿子过生日,看上了一双2000元的鞋子,尽管我觉得价格高昂,也一咬牙,给他买了。
然而,那双鞋他只穿了几次,就说不舒服,便不再穿了。
儿子完全没有感受到我的不易,现在每次看到那双鞋,我的心里都隐隐作痛。
生活上,儿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除了学习,他几乎没吃过一点苦头。
给他报的那些兴趣班,儿子一个也没能坚持到底,不是嫌这个苦就是喊那个累,到现在为止,他一个特长也没学成。
和小朋友闹矛盾的时候,我也总是因为心疼他,第一时间站出来护着他,帮他解决问题,从来都没让他自己去面对和处理过。
可正是因为我这份“过度的爱”,把儿子养成了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从小被父母 “喂太饱” 的孩子,他们会变得不懂珍惜、缺乏独立性、抗挫折能力差。
尤其是进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增大,周围比他优秀的同学很多。
儿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得不到肯定和鼓励,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再加上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困扰,他开始变得焦虑,渐渐地失去了自信。
长期在这种情绪下,他开始选择逃避学习,一头扎进手机里的虚拟世界,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可以说,儿子的躺平摆烂,是我一手造成的。
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只能用科学的方法慢慢地引导儿子走出困境。
好的教育并不是一味满足,一味庇护,适当地“饥饿”会铸造更强大的孩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要给他营造一个略显“饥饿”的环境,让他自己主动去努力、去获取、去进步。具体做法分这3步:
1. 以退为进,主动“示弱”,让孩子感到被需要,并且及时正向激励,帮他找回自信和成就感。
过去,我总是扮演着“超人妈妈”的角色,对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和能量。
渐渐地,儿子习惯了这种全方位的呵护,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甚至还对我各种挑剔和不满。
其实,是我无意识中做了太多本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事情,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
现在我明白,要让儿子真正独立,关键在于让他自己去经历那些成长中必经的挑战,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而我,只需要在他进步的时候,不断地认可和夸赞他,帮儿子找回自信和成就感。
周末,我和儿子一起去超市,满载而归,手里提着大包小包。
以前,我总是硬撑着自己提所有重物,生怕累着了儿子。
但现在,我学会了换一种方式:“哎呀,这些东西可真沉,妈妈一个人拿不动了,儿子,你能搭把手吗?”
“太感谢了,你懂得心疼妈妈了!”
放了学,儿子在房间里玩手机,我敲门进来:“儿子,妈妈遇到难题了,厨房的煤气灶坏了,我着急做饭,怎么办?你帮我看看吧?”
儿子放下手机,跟着我来到厨房。
经过一番摸索,他发现原来是电池电量耗尽了,换上新电池后,煤气灶立刻恢复了工作。
我一脸崇拜地望着他:“儿子,你可真有两下子,自己动脑筋解决了问题,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通过适度地向儿子“示弱”,我惊喜地发现,他变得越来越有担当,责任心也越来越强。
不知不觉中,儿子甚至不需要我提醒,就会主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慢慢地,儿子玩手机的时间慢慢减少了,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感,不再需要从虚拟世界中寻找慰藉。
有了这份自信,儿子也逐渐变得更加自律和独立。
2. 给孩子的“庇护”少一点,让他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
以前,每天早上去上学时,我总是跟在儿子身后,一遍遍地催促他起床、洗脸刷牙。
要是他迟到了,我还会帮他编造理由来应付老师。
这样一来二去,儿子渐渐觉得上学成了我的责任,只要我不催,他就纹丝不动,反正最后我会想办法帮他解决。
但现在,我决定放手,把原本就属于儿子的责任归还给他。
那天早上,我做好了早饭,看到儿子还在床上赖着,就轻轻提醒他:“还有20分钟就要上课了。”
说完,我就去忙别的事情了,没有再催他。
过了一会儿,儿子自己醒来,发现已经快要迟到了,急得连早饭都没吃就匆匆出门了。
后来,儿子告诉我,老师批评了他,他给老师保证下次一定会早点起床。
在见证了上述方法带来的积极变化后,学习方面我也不再过多地干涉。
我不再像从前那样,时刻担心儿子的哪一科作业没完成、有没有错题等。这样的过度关心往往会适得其反,增加儿子的反感情绪。
于是,我和儿子达成了一个约定:由他自己来负责和管理作业。
如果他能够提前完成作业,那么剩余的时间将由他自己自由支配。
这样的安排既给予了儿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也激发了他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如今,儿子已经深刻领悟到一个道理:妈妈不会再为他的懒散行为买单,他需要自己去面对和承担生活中的每一个后果。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无需我再三催促,儿子也能自觉地努力向前,不断进步。
3. 适当保持“微饿”状态,让孩子的成长“苦一点”。
以前,我和老公总是竭尽全力为儿子营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希望他能避开我们曾经吃过的苦。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儿子开始变得欲望无度,对金钱毫无概念,一味追求享受,不懂得感恩和珍惜,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
其实,男孩子成长过程中“苦”一点,“适度饥饿”一些,孩子会更有出息。
因此,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他有求必应,而是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想要的东西。
比如,当儿子想要某样东西时,我会告诉他,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能立刻拥有。
要弄清楚“需要”和“想要”,学会取舍,并引导他通过完成家务、坚持一件事情等方式来换取。
我告诉他,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获得想要的东西,就像爸爸妈妈也需要努力工作,才能赚取买这些东西的报酬。
于是,我和儿子做了个“积分约定”:

每天晚上阅读半个小时,可以积一分;


做家务可以积一分;


按时保质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积3分;


遵守手机使用规则,可以积3分......

通过这样的积分制度,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和愿望。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就是想试试,借此激励他一下,没抱太大期望。
没想到,儿子还真不含糊,积分任务做起来积极性十足,实打实坚持了下来。
更让我惊喜的是,久而久之,阅读成了儿子的生活习惯。
有时候我忙忘了,他还会主动凑过来提醒:“妈,今天还没读书呢!”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儿子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不再是为了平板电脑而读,而是打心底里喜欢上了。
每次捧起书都美滋滋的,看得出来,他是真的乐在其中。
通过这件事,我告诉儿子:哪怕事情再难,只要认准了,不要半途而废,坚持到底肯定有收获。
而儿子自己,也亲身感受到坚持带来的好处,相信以后再遇到困难,也能凭借这股子韧劲闯过去。
好的教育绝不是意味着满足与庇护,一味的给予并不能培养出感恩、优秀、懂事的孩子。

相反,适当地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微饿感”,才能够激励孩子自己主动地去努力、去争取、去不断进步。


为什么生儿子的妈妈老得快?

科学证实:男孩就是难养!
他们调皮捣蛋、坐不住
马虎粗心不爱学习
听不进大人的话,甚至还爱打架
……
如果你家有顽皮男孩,
团长向您意推荐
《内核稳定的妈妈,自觉自律的男孩》
它是最懂中国男孩妈妈的一本书
是男孩派6年深耕的诚意之作
结合男孩的普遍心理规律和成长规律
带你解读男孩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手把手教你成为内核稳定的妈妈
养育自觉自律的男孩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抢购

阅读这本书,做个不累的男孩妈妈!

▽▽▽




*来源: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fumuxue199),擅长处理青春期阶段孩子厌学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请关注我。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妈妈抱团,和千万妈妈一起成长。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妈妈抱团
妈妈的辛苦和幸福,我们都懂。妈妈们的成长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