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扎根教坛不辍耕耘 心系学生教书育人——济宁高新区济东学校优秀教师王德岁风采展示

文摘   2023-11-17 10:11   山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更需要老师扎根教育一线。济东学校将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主题,选树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掀起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



教师风采——王德岁



     王德岁,1973年生,中小学高级教师,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到济东学校任教语文至今。先后获得济宁市优质课三等奖、济宁市任城区优质课一等奖、济宁高新区优质课一等奖、济宁高新区语文教学能手等荣誉,被评为任城区“优秀教师”、济宁高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教育部“国培计划优秀学员”、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优秀学员”等称号。


以学生为中心 

做语文课堂教学的“探寻者”



     工作以来,在课堂教学上,王老师一直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不能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只有“学生”的存在,才是真正有效果的课堂。每一堂课,他都努力做到“三问自己”,一是问问自己在教学设计上,预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吗?有没有哪些部分是他们已知的?有没有设计托一把学生就能够得着的能力点,怎样给支撑点?是否可以把课堂互动设计得更生动、气氛更活泼点等等;二是问自己教学环节中,是否注意到了个体差异,是否关注了每个学生;三是问问自己本节课有哪些得失,是否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标准的理念。虽然这样备课、上课费心费力不少,但关注学情、有自己特色的课堂,赢得了普遍的认可。作为任城区语文教研中心组成员,在区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执教了区级公开研讨课《<骆驼祥子>名著阅读》,得到较高评价。“语文不是我最喜欢的学科,但王老师的课堂我很喜欢!”每当听到学生这样的想法,王老师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课下,王老师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外出学习、参加“国培研修”和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等,学习优秀的教学理论和教法,并注意取长补短,学以致用。通过积极参加磨课、教学比赛等,激发提高教学水平的热情,在济宁市优质课评选、高新区优质课评选、高新区教学能手比赛、“一师一优课”等活动中,经过努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王老师坚持做一名“探寻者”。



传递文学魅力

做学生走进文学的“引路者”



     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也应当担负引领学生探寻文学宝藏的任务,做学生走进文学的“引路者”。王老师一直坚持在每学期之初都给学生推荐本学期的阅读书目,每两周上一节阅读课,每学期期中和期末举行班级阅读展示活动,通过师生共读、学生自读等形式,师生一起分享读书感受,并在每学年期末,评选一次班级“读书之星”,班级学生读书氛围浓厚。


     在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期间,王老师在认真组织本学科教研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学校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组织语文学科教师创办了济东学校“云帆文学社”,文学性刊物《济东文苑》、报刊《云帆报》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舞台,2018年王老师被评为济宁高新区“优秀教研组长”。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文学视野,王老师每学年都组织参与举办学校“读书节”,通过系列活动,如经典诵读、课本剧展演、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文学殿堂,感受文学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心系每个学生

做学生成长的“执灯人”



     二十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王老师坚持心中有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班级管理中,王老师坚持用言行感染人,做学生的榜样。2018年11月生了一场病,王老师住院二十多天,但他时刻挂念着班级的孩子们,每天通过班级微信群,提醒家长关注面临毕业的孩子们,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出院第二天,他就来到教室给学生上课,当王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学生们长时间地热烈鼓掌,表达他们对王老师的敬意。王老师先后获得任城区“优秀教师”、学校“师德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生眼中的王老师,是温暖、有趣、直率的,幽默而不失严谨,严肃而不乏亲和。他要求学生树立明确目标,规划好未来,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一名毕业的学生给王老师这样一段话:感谢有王老师您这位执灯人,兢兢业业陪伴了我四年,为我照亮前行的路”。




编辑:于芳

审核:史伟 纪玉建 夏传玉 卢元


美丽济东 梦想起航
用于校务信息公开以及校园活动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