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Safari

文摘   文化   2023-04-17 20:59   西班牙  



去年此时受邀为一个营地品牌写文章,探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借此机会融合阅读与自身穿梭于城山之间的生活经验,记录了一些在城市中感知原生自然的视角。目前依然是城市居民的我,也渴望继续以各种形式的分享、创作,守护城市里的野性。




🌵



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家,常常感觉与野境遥隔。但其实,山野所关联的自然生态系统,一直都广泛而沉默地参与着我们的城市生活。


我们如今可以看到的城市景观,正是多种自然元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结果。


山脉的地质隆起与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基础空间。一些极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当地特殊地貌协作的结晶。我们饮食、洗漱、沐浴所用的水,与山河湖海一样,从属于一个浩瀚的水循环系统。在城市街道随处可见的植物,制造了我们生活空间的所有氧气,也成为一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它们在不同时间抵达或离开。




2021年4月,杭州



即使我们本就全然地生活在一个完整的自然系统中,却依然常常感觉自然很遥远。这种心理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城市生活美学和价值覆盖了野生自然的原貌,由此影响了我们对土地和环境的感知。


在城市中出现的树木,并非以原生状态生长于这片土地,我们目之所及的草坪、花池、树林的外貌常被修整为精美、对称的形态——这些植物不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而基于文化标准被城市设计师选择。




2021年4月,北京



水是贯通整个地球的生命之源。但在我们的生活视野中,并没有可视化的设置或足够详细的信息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厨房和卫生间的水与附近森林或上游流域的水息息相关。


同时,作为城市居民的我们对于野生动物的认知也十分有限,我们鲜少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究竟适合怎样的野生动物生存,它们有什么习性,与我们的城市以何种方式发生交互。相对了解的,是在动物园中已经被驯化、关在安全壕沟和笼中的动物们。




2023年4月,德国伍珀塔尔


而在这些主流视野之外的城市边缘或角落深处,始终存在着一些极富生命力的野生自然景象。想要在城市中感受一番野境,并非一定要远走山林。只是切换和丰富我们的感知视角,就会发现城市本身也可以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的直接经验。


路面的裂缝中冒出头的杂草,屋顶的瓦间蔓延的野花,巷子深处的阴影里静静匍伏的苔藓,灌木丛中成群的昆虫,城市郊外废弃的滨水场地荒草丛生,却为迁徙的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这些动植物抵抗着城市的汽油烟雾和人类行为的干扰,顽强野蛮地生长,展示出茂盛的生命活力。




2022年5月,上海


同时,我们在菜市场、超市里购买到的蔬菜、水果、肉类、海鲜,都实实在在地携带着土地和海洋的气息。城市生活的集体设施,道路交通、住房、商业区和游憩空间,也会将人类生活和整个区域的地质和水文联系起来。


城市生活与自然从来就不是割裂的。我们都从属于一个相互关联、彼此依赖的生态系统。人类、动物、植物、土壤、水源、空气,这些生命与非生命物质之间持续不断的转化与循环,无处不在地运行着:荒野沼泽,乡村田野,高楼街道,以及我们的一呼一吸间。




2022年10月,西班牙巴塞罗那



我们路过的每一棵树,与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植物和亚马逊丛林的热带植物一样,都可以把日照转化为能源;从我们窗前滴落的雨水,流到下水道的洗菜水,也会真实地对我们生活地区整个流域的河道、小溪、湖泊产生影响;我们在公园看到的山石,也许曾是深山峭壁,储存着地球远古的记忆。


重新考察自然与人类栖息地的关联及互动,不仅可以更新我们对城市生活的体验,也可以让我们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居住家园,由此丰富城市生活的多样性。


当我们的城市不仅有越来越华丽的高楼、越来越先进的科技,也能为松鼠、猫头鹰、刺猬、狐狸等动物朋友创造更多容身之处,我们的城市生活会充满更多野趣、愉悦和刺激感。




2016年11月,英国爱丁堡




 🌲 相关文章 🌲

地中海会成为我的一部分
里斯本神圣时刻
带着大地之心行走
水之歌,已经唱了很久
亚瑟山边的睡梦
双城记




野飞船
Wild Space Ship 编织土地、宇宙、海洋的爱与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