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你别去
广西凌云|沈默(汉族)
缘聚缘散,缘来缘去,再深的情缘,到最后不过是各奔东西。奶奶很平凡,什么都给不了我,却又什么都给了我。奶奶给我点滴的爱,看似那样的平常,但却是深沉地表达着她对我朴实的爱,让我永生难以忘怀。——题记2008年仲夏,你的突然离去如晴天辟雳,让我措手不及,痛彻心扉。你拿你的声音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从此阴阳两隔, 再无相见。十六年来,我们孙女间的点点滴滴画面,清晰如昨,仿佛你从未走远,常催我奋进、伴我前行。这么多年来,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也挥不去。孙女也是孙,你没有重男轻女,我是你的心头肉。打记事起,我们俩同榻而眠,那一方小小的床铺,承载着我儿时无数的温馨与眷恋。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我作为一个女娃呱呱坠地时,周围的冷漠与不屑仿佛是冰冷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在人们眼里,女娃就是个 “打猪菜”的份儿,与及被视为家中顶梁柱的男娃相比,简直就像黯淡的小星星对比着耀眼的太阳。然而,你却把我视为手心里的宝,你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那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沈家甚至是村人冷漠带来的寒意。你从不曾觉得我这个女娃有任何不如男娃的地方,在你眼中,我不是生来只能做琐碎农活的命,而是有着无限潜力的孩子。当别人对我投来不屑的目光,你总是用弱小的躯体,像挡箭牌一样把我护在身后,你的怀抱是那么温暖而有力,像坚固的堡垒,为我抵御着那些歧视的目光。你不止一次地反复教导我说,一定要多读书识字,走出这座大山。你就像一股清流,用浑身的爱让我在沈家得到接纳,茁壮成长。你身材虽娇小,却有一股富态的美,面容俊俏,那小小的身躯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智慧。你和村里很多的同龄妇人一样未曾踏入学堂,斗大的字不识得半个,可你却是沈家的智多星。你辛勤劳作的房前屋后,土地并不肥沃,可你硬是贫瘠的地里种出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幼小的我,怎能知道那一篮果、一把菜你得挥洒多少的汗水换来啊? 你每日早出晚归,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时钟。你到山上忙农活的时候,你的身影在田间地头穿梭,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知疲倦。回到家中,又马不停蹄地操劳家务。可是,你却从未有过半句的怨言,将家里家外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让这个家充满温馨与和谐。小时候,我恨不得天天就是圩日。每到赶集的前一天,你便忙碌起来,那忙碌的身子就像一个旋转不停的陀螺,没有片刻的停歇。晚饭后,你带上姑姑、妈妈还有我,一起到地里去采摘黄瓜、豇豆和四季豆,为你第二天去赶集备足货源。从老家到镇上的集市,那是一段不短的路程,步行需要一个半小时,你常常是摸黑背着那些瓜呀、菜呀、果呀,去镇上换米油盐的钱,也不知道多少次你到镇上的时候,天边也才刚刚泛起鱼肚白。中午时分,我就能看到你背着背篓回来了,那背篓里装着的不仅仅是我满心期待的粑粑和糖果,更是你对孙女满满的、沉甸甸的爱。那时的你笑得分外的灿烂,就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也让一家人心里乐开了花。记忆里,你是那个将爱干净刻进骨子里的人,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把没有水泥的泥地板擦得油亮。你为人坦坦荡荡,毫无杂质,你的一生就如同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纯粹而又洁净。你常说,做人要有度量,把让人难以容忍的事儿都包容起来,心宽了就能长命百岁。虽然你走的时候才六十九岁,可你一生所包容的事儿,就像那繁星布满夜空一样,让我数也数不完。在我的心中,你和爷爷是和善、大度的人。你们通情达理、深明大义,舍得付出、舍得吃亏,和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守望相处,这或许就是沈家在村里左右逢源的基因吧。家家有家规,你言传真教,让我们耳濡目染。那时,我是一大家子中唯一的小女孩。可你却对我管教极严,就连一菜一汤都是奢望的家常便饭,一家人围桌而坐,你非得要等曾祖父就座了,我们才能入座,而也只有曾祖父先动筷子,我们才可以吃。吃饭时,必须将饭碗捧在手心上,不可只顾低头扒饭;我吃饱饭后还得依次八个长辈(包括我的三个姑姑)逐一说:“您慢慢吃。” 直到现在,我还弄不明白,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还有更多的讲究和要求。小时候,我特别惧怕家中有客人来吃饭,更令人费解的是,我作为晚辈,要为客人夹菜、添饭,我也曾绞尽脑汁想出各种逃避吃饭的借口,可一直未能如愿。有一位远房亲戚,他擅长木工活。有一日,他来帮忙做些木工活,每次来他都自己带着洗漱用具,还有那根从不离身的烟斗。他刚进里屋坐下,你就叫我给他倒一杯开水。还一边说:“给姑爷爷递水的时候,要用两只手捧着杯子。”我却满心的不耐烦,随口就说:“又不重,我一只手就可以了。”话音刚落,全家人哄堂大笑起来。“这个小调皮鬼,都告诉你要用双手递了,就是不听话……”因为这一句,长辈们每每提及都会忍俊不禁,也笑了好多年,一直到我结婚,成为人妻、人母之后,他们不再拿这件事来打趣我。在那时,我也特别不理解,为何给长辈递个东西就非得用双手呢?为何在长辈面前不能跷二郎腿?又为何不能说粗口话、不能吹口哨?这些年来,我才知道这是你对我的教育啊。虽然我们家不是书香门第,但这些规矩,那可都是素养的体现,亦为人处世最基本的礼仪呀。通往老家村里各家各户有一段走路需要约七八分钟的路,每年雨季时不时因为雨水的冲刷而塌方。你一个弱女子,却总是肩上扛着铁锤和钢钎,把羊群后赶到山顶,默默地自己开山修路,那石头撞击与被凿的声响,仿佛奏出了属于劳动的一曲快乐乐声,在山间回荡。那些年,山里哪里的道路崎岖难行,哪里就闪现着你忙碌的身影。我心中满是疑惑,你既无工钱可拿,为何里村人不和你一起出工出力修路?而你修了这么多的路,却无人知晓。你总是乐呵呵地对我们说,修路积德,无需留名。怎能忘记,夏天的晚上,你和我躺在屋前平坝爷爷精心用楠竹编制的大凉席上,给我讲星星的故事:“你瞧那些星星呀,它们大小不一,疏密相间,组合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我百思不得其解,你对星星的故事如数家珍。你还会指着星星,告诉我哪些是牛,哪些是熊,还有蛇与龙的形状;还有像猎人、男人和女人的模样。那时候,我就知道天上有一条大河,众多的故事就在星河两岸展开。时光的长河静静流淌,那些美好的相聚时刻宛如星子般在记忆的夜空闪烁。然而,命运的无常却如风暴,在不经意间席卷而来,将美好的一切无情地吹散。 你走的那年,家里的房子还没有装修完整,楼梯还没有装扶手,你吃过晚饭后,到邻居家串门唠叨,回家上到二楼的转角,你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摔到了一楼。当时只有九岁的妹妹在家,听见你的惨叫声马上跑过去扶,九岁的她根本再无法扶起摔成重伤的你,最后她跑到街上的用公用电话打120……这是事后,妹妹哭着告诉我。那年,我备战中考,爸爸工伤的手,必须去市里的医院动手术,妈妈陪着爸爸去住院,你用瘦弱的肩照料我和妹妹的生活。站在教室外的邻居伯母焦急颤抖说:你奶奶出事了,正在医院抢救,我们马上赶去。那晚,学校到医院的路好像很远很远,任凭我如何飞奔起来,也好久没到。医院的抢救室里,表伯母抱着你,被你头上的鲜血梁成了血人,那刺目的红色灼伤了我的双眼。我多么希望,你只是昏着睡过去,可此时医生的话,如冰一样的冷:“我们已经尽力了,你的奶奶没有呼吸了,救不了了。”那一刻,我的双腿瘫软,感觉整个世界全都崩塌了。我在心底呐喊:奶奶,不想你别去,你怎么能抛下我们呢?三七过后,当我像往常一样掀开电子琴盖,看到你的帽子和发夹静静躺在琴上时,泪水如汹涌的潮水将我瞬间淹没。这些年来,你已融入我的生命,同为一体,如同灵魂深处的烙印。你是我心中最亲的人,把对你的思念泪水,滴滴汇成想念的河流,永远在心底中流淌。可你,终究还是别去了,只留下无尽伤痛的记忆在岁月中徘徊。【主编点评】沈默老师这篇《不想你别去》,恰似一首饱含深情的挽歌,于质朴无华的文字间流淌着对奶奶绵绵不尽的思念与感恩。开篇以缘聚缘散点题,引出奶奶平凡却伟大的形象,那一句 “奶奶很平凡,什么都给不了我,却又什么都给了我”,如重锤直击人心,奠定了全文情感基调。文中回溯过往,将时光拉回 2008 年仲夏奶奶离去的悲痛时刻,此后十六年相处点滴如电影般放映,在重男轻女的旧俗阴霾下,奶奶视孙女如珍宝,用温暖怀抱抵御外界冷漠,以弱小身躯成为守护的堡垒,督促 “我” 读书识字、走出大山,那是奶奶对孙女未来的期许与拼搏动力的赋予。日常里,奶奶勤劳能干,房前屋后贫瘠土地能种出果蔬,赶集的忙碌身影、背篓里承载的爱,无不让生活的艰辛化作温馨暖流。她爱干净、为人坦荡包容,言传身教家规礼仪,从餐桌规矩到待人接物细节,看似严苛实则是素养的传承。更令人动容的是,奶奶修路积德,默默奉献,不计回报。而命运无情,奶奶意外离世的场景揪心,中考备战、家人伤病之际,这一噩耗如天塌地陷,“我” 心底的呐喊 “不想你别去” 喊出无尽眷恋不舍,直至最后看到奶奶遗物时泪水决堤,全文情感层层堆叠,真挚且浓烈,让读者仿若置身其中,感同身受祖孙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久久沉浸于这份质朴深沉的亲情之中。(李承骏)作者简介:沈默,汉族。1991年4月生,广西凌云县人。现供职于凌云县政协信息调研中心。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
您好!你现在用的电话套餐,流量够用吗?通话时间够用吗?去哪里都问别人要wifi密码?尴尬不?别这样了
🧧推荐你办理,原价 299现在只需“20”月租。“100+18G”全国高速流量。“100+100分钟”全国通话,“3000分钟”网内通话。通讯内部卡只有两个名额,想要的转 20 定金给我帮你留一个。
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
本人李承骏简介如下:
作者简介:李承骏,壮族。广西德保县荣华乡人。擅长写作、设计、策划。曾任政府单位宣传干事、企业集团品牌总监、报刊编辑、记者、经贸杂志主编、首席记者。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诗豹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百色作家》系列公众号矩阵“诗豹创作营”总教练,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百色分会主席,诗豹文学社社长、主编。中国广电推广大使。唱作歌手。作品散见《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广西文学》《红豆》《诗潮》《都市》《战士文艺》《亚太经济时报》《旺报》《燕赵诗刊》《北方作家》《中西诗歌》等报刊杂志。有作品获各级征文奖。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