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岗位缩招,这些情况可能去不了高校了

职场   2024-11-09 12:01   广东  

你知道吗?热门专业报考遇冷,考研缩招……从大学生开始的“冷就业”风,如今也吹到了大学老师身上。


图源:小红书用户


大学岗位数量“被砍”,这些情况可能去不了高校了。



高校哪些岗位,正在缩减规模?



情况一:撤专业,减专任教师?


2024年,四川大学宣布拟撤销31个专业;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北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公布了专业调整计划,但基本是“减没的”>“增加的”。


信息来源:央广网


高校大规模缩减专业,除了受外部生源与就业的环境影响以外,这一变化也反映了政策上的新风向。


9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


“今年教育部开展了一场数量足够多、力度足够大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共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

“今年年初,教育部在黑龙江、浙江、河南、重庆、陕西等省市开展了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评估,明年将进一步扩大范围


高校专业没了,学校不招生了,那老师去哪里呢?一位硕士大学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因学校专业停招,自己从专任教师转管理岗了。


△硕士大学老师从专任教师岗转管理岗


甚至转岗做管理人员,已是很好的结果,不少大学老师表示:我们学校专业停止招生以后,大学老师转岗几乎没得选。


△英语专业停招生,教师转到公共教学部


△专业被砍,大学老师转岗只能去辅导员


△没有课上以后,专任教师开始拿基本工资?


情况二:高校内设机构频繁调整,人员继续精简?


除了大学里本校教学部的岗位有此动荡,高校的内设机构也在频繁调整。


9月2日,厦门理工学院发布了《关于调整我校部分自主设立研究机构的通知》,决定对28个自设科研机构予以撤销。



今年9月3日,黑龙江大学也发文《关于学校部分内设机构调整的决定》表示:撤销了校区管理处、教育科学研究院、校友服务中心等机构。


图源:黑龙江大学后勤管理处


尽管这些高校在职能合并的基础上,去掉了一些学院机构的同时,也改名/新设立了一些学院机构。


但整体调整的目的基本还是:优势学科领域统筹发展(“优势不明显的该撤就撤了”),优化提升资源配置(“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但现在不要那么多人做了”)


话又说回来,高校砍掉机构、精简人员,真的只有在职的教职工受影响吗?显然不止。


情况三:计划招聘岗位缩招,非重点专业几乎不招!


某中部地区985高校的老师表示:“本院行政人员遇缺不补,学校会把没有科研战斗力的编制内中年教师,转到行政岗。”


也就是说,学校内部岗位调整,学校外部的招聘岗位数量也在调整!有些学校会优先本校在职员工先“占坑”


不仅是岗位数量少了,岗位编制也是如此。


根据国家缩编的相关规定,单位机构精简完了还超编的,一般会通过自然减员等方式在未来几年内收回编制。有的高校超编了30%,这部分人员还要慢慢“清”完。


△大学老师开始缩编“清人”


于是在编制岗位紧缩之下,高校下一年的年度教职工引才计划数量,也被影响到纷纷减少……


有大学老师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学校的情况——学校财政紧缩,岗位继续缩招,重点专业继续招人,但严格控制编制名额;非重点专业的人才,“院士来了也没地方”


图源:小红书用户



增加高校上岸几率,个人能做哪些努力?



虽然不少高校的招聘计划都在缩招,但每所学校的用人情况不一样,想要上岸高校的硕博生还是建议多多尝试:了解高校类型及引才重点学科领域,重点关注那些有可能局部扩招的岗位


以中南民族大学2024年教师招聘计划为例,学校“明确招聘计划进一步向理工农医学科倾斜”。这意味着学校相关专业,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是学校强势学科、重点发展专业的,人才需求会相对更多一些。


图源: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此外,人文社科专业的硕博生,在高校就业环境已经是“岗位供给少,毕业生数量多”了,基于这个现状,最好提前准备简历和相关资料,赶上各所高校在9月、10月的招聘会


一是因为这个时间段有很多高校已经放出次年的整体招聘计划,岗位数量多(现在是2024年11月初,就有不少高校已经发布了2025年的招聘计划

二是“僧多粥少”,等到来年6月毕业前再去投简历,目标院校可能早已招满,你符合要求也没位置了。


硕博毕业生还需积极了解高校的岗位需求和招聘计划,具体可以通过:高校官方网站/公众号、高校人事处网站/公众号、政府人社部门网站、高校人才网等专业招聘平台、校园招聘会及宣讲会及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等方式。


还有一种未雨绸缪的情况,如果你是硕士,未来有读博计划再去高校,“现阶段高校最缺哪些人才?”你一定要了解——

  • 比如新兴技术领域专业人才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领域的优秀毕业生,高校/企业都能“玩得转”的)

  •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万金油”的专业,注意不是让你硕博专业不一致,而是专业涵盖课程多,打个比方:一些高校会让老师兼顾多门专业课)

  • 基础学科优秀人才;

  • 教学与科研能力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拥有高级职称的)

  • 国际化人才(有留学经历是基础,最好有条件够上海外优青)等。


总的来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老专业更替周期,高校也需要时间调整。精兵简政也是一个“阵痛期”。长远来看,专业对口,学历符合,科研硕果累累,另加求职方法用对。


高校的门前挤了再多的人,也会为你打开一扇。

* 【版权声明】

[1] 本篇文章部分资料来源自公开信息,本文为公众号“高校人才网V”首发稿件,其全部内容之版权,严格归属于原作者及原始发布平台。

[2]文中所述观点仅为作者个人立场与见解,旨在促进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公众号对所述观点的直接赞同、真实性确认或官方背书。

[3] 若您有意转载本文/投稿,请务必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的小编(微信:gaoxiaojob08),转载文章需在文首明确标注:文章来源于“高校人才网V”


高校人才网V
专门为求职者提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知名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