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透明不对等,一线教师吐槽某高校深改新文件

文摘   2025-01-19 00:00   北京  
点击👇“教师打怪指南”关注公众号
主页加星标,才能不走散

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投稿文章‍‍‍‍‍‍


【以下是某高校一线教师的匿名投稿文章,不代表本号立场。我们呼吁,被吐槽的高校(已做匿名处理)应该有接纳不同意见的雅量,而不要一味打压教师投诉号主,否则干群离心离德,队伍内部会生出更多事来。对于这篇吐槽文章,通读下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无非就是各个学校的常规操作。一般说来,这一类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新文件都不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再经过教职工大会全体投票通过的;而在制定这一类新文件时,领导们肯定要先照顾自己群体的利益,无论是工作量减免,还是学术恢复期等。领导们也心里苦啊,自己搞行政才白加黑,分管的部分出了事还需要担责挨骂挨处分,享受一点考核减免不是应该的吗?一线教师却不这样想,你们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受益者,还故意偏向自己,怎么能算透明和对等呢?


千呼万唤始出来,近日南京某高校终于发布了酝酿已久的深化改革新文件,引起了一线教师的热议,现综合所见所闻,略加梳理,对新文件作一点评。

整体来看,南京某高校新文件犯了两个错误:诞生过程的不透明和对教师与管理人员的不对等考核。

01

文件出台的过程不透明


首先,文件自从2024年12月初开始密集座谈会,就是小范围的二级学院只有个别人参加,不许拍照,导致流言满天飞。最终,文件最后怎么通过的呢?原来是小范围的教代会执行委员会一致通过的。

新闻是这么说的:会议第二阶段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全体委员对学校深化改革工作进行了表决,委员们一致赞成学校深化改革的决定,同意深化改革系列文件总体框架。

而教代会执行委员会有多少人呢?

看新闻图片,执行委员会约18人,包含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副书记和各学院的院长、书记,没见到一个普通老师,这样的覆盖面真的能代表所有教师的意见吗?(具体见1.14新闻《学校第八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02

考核要求不对等、不公平


其次,新文件的内容不公正,体现在对教师考核的量化和高要求,对行政人员,尤其是处级岗的弹性考核和预留隐形福利。

对教师的考核分为三部分:课时量、教研分、科研分,并且不允许全部打通折抵。课时量、科研分和之前差不多。但是,每位老师都增加了教研分。而教研分令老师们担忧的,一是教研分的获取比较难,二是教研分最多只能折抵1/2,三是僧多粥少,全体教师都要教研分,并不够分配。

教师考核还有一个难点是教研分、科研分每年清零。之前在座谈会的时候,教师们要求可否将科研分按照三年聘期总分数进行考核,被否决了。

学校一方面在期望高层次成果、标志性成果、有彰显度成果,但另一方面又很短视地在涸泽而渔,大家只能短平快地产出,以满足本年度的考核了,不然就是扣钱。

那么,新文件对同意该政策的教代会执行委员会的处级领导是怎么考核的呢?

1.考核要求充满弹性,2.分数只要75分就达标,3.考核由党委组织部负责,普通教师不能打分。因此,处级管理岗的最终考核结果如何,可以想见。

见下图。

 

 

上面我们说过,普通教师的科研分、教研分和课时不允许全部打通折抵的,这也是当初教师们反对的一个地方,谁能保证每一年三项都能兼顾达到呢?

新文件依然固执己见,不允许打通折抵,但是对于二级学院“双肩挑”的领导们,新文件却是规定“教研分、科研分可打通折抵”,如此分别对待,又是为何呢

见下图。

 


03

为老领导和现领导开福利后门


最后,新文件为老领导和现领导留下了一个隐形福利的后门

且听细细道来。多年前,南京某高校出台了一个[2020]74号文件,为换届转为教师岗的行政部门或者学院的处级领导“谋福利”:

一是可以享受一年的学术假(见[2020]74号文件第三条);二是以后直至退休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按50%考核”(见[2020]74号文件第八条)

至此,南京某高校已经有两届退下来的前领导享受学术假和工作量减半考核了,每个学院都有几个这样的前领导活跃着,学术假期间国内外游山玩水,每年轻松上点课,就拿超课时费了。

此事经教师公开反映,学校才不再装聋作哑,于是借此深化改革契机,出了新的转岗规定,但是依然恋恋不舍留下后门,其实也是为自己留下隐患。此文件为[2024]76号。 


新文件看似废除了荒诞的[2020]74号文,其实仍然在延续其精神,只是隐藏得更深了,例如把学术假改为学术恢复期,终于不再堂而皇之地用学术假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称呼了,但是学术恢复期就合理吗?

也不合理。

因为第一条的那些“回归教学科研岗位的处级领导干部”,除了行政直属部门的学而优则仕的领导们,确实疏于教学科研了,而二级学院的“双肩挑”处级领导干部,本身就是在承担不低于1/3的教学科研任务,就是上面可以折抵教研分、科研分的群体,他们为什么还要享受一年的学术恢复期?他们一直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需要什么恢复期呢?应该将这部分群体刨除。

其实,普通老师更需要学术假、更需要学术恢复期!

新文件第七条的规定是为了亡羊补牢[2020]74号文的。但是,依然没有立刻停止他们的减半考核,而是要等到“下一次中层干部换届年度”。

这正是大隐患之处。下一次换届年度是两年之后,就是说老领导们还要享受两年减半考核。以前老师们不计较减半考核,而2025年、2026年,老师们自身都难保了,还会不计较老领导们的减半考核吗?

当老师们面临2025年、2026年“若有条件未满足且综合排名在本单位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人员后5%的为未达到”的考核时,请问怎么和这些减半考核的副高、正高“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人员”的前领导们PK呢?标准都不一样。

此外随着新文件的颁布,正常满足工作量的行政人员,是不是也应该取消年底绩效分配中所谓的行政补贴了?或者,也应该相应地给完成工作量的教师们增加教学补贴呢?

以前会说教师们上班自由,工作轻松,一周就上那么几节课,现在并不轻松了。君不见中青年教师群体疾病、猝死频发,再说教师岗轻松、自由,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所以应该取消行政人员的额外行政补贴,或者增加教师们的教学补贴。呼吁一视同仁,不搞差异化对待。

行文至此,本人理解、赞同学校的深化改革之初心,毕竟绝大多数教师都会一直留在此处的,谁不盼望学校蒸蒸日上呢?但是,学校的新文件包含着不透明、不公正的隐患,恐怕真正执行起来是矛盾重重的。

拭目以待吧!

全文2300字,感谢读完,欢迎点赞转发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一起打怪

对作者其他文章感兴趣,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打怪指南”。



杨昌鸣翻书2018
翻书重温历史,开卷有益身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