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剪窗花

政务   2025-02-04 09:02   内蒙古  

窗花

是贴在窗户纸

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



每年春节期间

无论南方北方都盛行贴窗花

贴窗花、剪窗花

给我的儿时记忆

抹上了一笔温馨甜蜜的色彩







70年代的北方农村,人们还住着土房子,窗户都是木制结构的,分两层,上层雕花镂空,分成许多各式图案的格子,形状各异,左右对称,人们用纯白麻质纸裱糊,下层装玻璃。这样的设计采光通透性尚好,又兼具美观实用性,是那个年代独具的风格。

糊窗户是必需的,一般一年糊两到三次,春节前、立夏后、立冬前。春节前的那一次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要过年了,人们为了烘托节日的喜庆和隆重,糊窗户特别用心,力求展现传统佳节的祥和美好、红火富丽。为了把窗户装饰的漂漂亮亮,窗花是必须要贴的,所以那时的农村剪窗花还是很盛行的,剪纸高手大有人在。

一到腊月,家家户户便开始忙活了,剪窗花这项任务是家里的女孩子要承担的。大人们事多,各自忙各自的,即使剪,也得在晚上的消闲时光。那时我十多岁,是家里最大的女孩子,两个妹妹还小,自然剪窗花就是我的事了。每年腊月一放寒假,我便开始准备了。那时剪窗花要用手工纸,我记忆中的手工纸还是不错的,颜色种类很多,有大红、玫红、粉红、西瓜红、墨绿、草绿、葱绿、天蓝、湖蓝、宝石蓝、桔黄、杏黄、米黄、茄子紫、迎宾紫、银灰、瓦灰等,颜色鲜亮,质感光滑细腻,也有磨砂面的,不过一般用的少。那时舅舅在供销社上班,腊月一到,他便帮亲戚们早早地买回了手工纸,一过腊八,我和小姨就开始剪窗花了,剪的可不单是自家的,我还要给姥姥家、奶奶家、大妈家剪,一忙活就是十几天。

剪窗花之前先要熏花“样子”,除了小姨给我的之外,我还要把村子里好看的窗花“样子”跟人家要来,把报纸或白纸裁成笔记本大小的方块,弄湿一点,把“样子”贴上去,点着油灯,用乌黑的灯烟开始熏,然后再晾干,花样便清晰的印在纸上了。根据花样的大小,去剪好手工纸,一样的花你想剪几个就叠几层手工纸,剪什么颜色的随你选,不过要想剪得又快又好,还得有一把锋利灵活的小剪子。我使用的小剪子是姥爷帮买的,可好用了,姥爷担心剪把子卡手,还在上面缠了一层细花布条,这样既美观又不卡手。

我有时一个人在家剪,有时也和伙伴们一起剪,一起说笑。在儿时的记忆中,大家为了过年把窗户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剪窗花是没少费心思的,先要剪各种形状的“窗形”,三角形的、菱形的、椭圆形的、圆形的,剪成花边形式,一般选颜色深的手工纸。糊窗户时,根据窗户上的格子先拼接窗形,窗形也是拼接成前面提到的那机种形状,拼接时最讲究的是对称整齐。窗形剪好后就剪窗花,窗花的种类可多了,有各种花草、动物、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鱼跃龙门、双鱼嬉莲花、双喜临门、西牛卧月、老鼠登台、小兔抱菜、喜鹊登梅、富贵牡丹、并蒂莲花、娃娃骑鱼等等。我们村里小姨的窗花剪得最好,她剪出来的窗花特别灵动美丽,而且总有新奇好看的花样出现,大家老找她熏样子。记得有一次小姨别出心裁的剪贴出一对儿胖娃娃,胖娃娃趴着,胖乎乎的小腿儿、小胳膊,小脚丫子翘起来,肉嘟嘟的小手,穿着小红肚兜,扎着小辫儿,小辫儿上还别着一朵小花,红扑扑的脸,黑黑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红嘟嘟的小嘴,太可爱啦,小姨贴到二姥姥家里的墙上,我过去看见了,真是喜欢得不得了,站在那里久久的端详着不愿离开。

每年腊月过了二十三,人们先把墙粉刷了,然后选天气好的一天糊窗户,不然浆糊容易上冻,窗户糊不好。我们一群小孩子一到大年三十,穿上新衣服,便开始挨家挨户地串门儿,那叫跑大年。去了谁家,首先看人家的窗户糊的好不好看,有哪些好看的窗花,发现了后,我们眼前一亮地去惊呼、蹦跳,那高兴劲儿也不知哪来的。其次是看年画,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爱把年画贴满墙的,我们一幅幅地欣赏着、谈论着、称赞着,特别开心。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儿时那段美好的时光总是出现在我的梦境中,是那么的青涩,那么的纯真,那么的快乐,那么的令人回味无穷,它是我记忆中永恒的一道靓丽风景。







作者:张永珍

编辑:刘佳乐

初审:李喜娥

编审:刘   蓉

审核:武   蓉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多彩固阳
公众服务
 最新文章